收发器(Transceiver)架构2——接收机2

本文介绍了二次混频接收机的原理和优缺点,包括如何通过两次变频解决干扰问题,以及零中频接收机的工作机制,强调了零中频接收机在降低成本和简化电路的同时,面临的本振泄漏、直流偏差和1/f噪声等挑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二次混频接收机

继上次内容继续讲。我们上次说到了普通的低于接受频段的中频超外差接收机和高于接受频段范围的中频超外差接收机,会存在相应的干扰问题。低于接收频段,虽然避免了中频干扰,但可能引入镜像干扰。而中频若高于接收频段范围,则会失去中频原本的高增益高选择性的优势。

因此,引出了第三类超外差接收机:二次混频接收机。

这种方案的超外差采用二次混频架构。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图是网上的一个图,我自己画要很久,就直接借用了。接收器电路存在两个本振Lo1和Lo2(LO的意思就是Local oscillator),经过了两变频得到的基带输入信号。

首先,高频功放出来的信号先和Lo1混频 → 得到第一中频信号。我们以某型号手机为例,假如接收到的GSM接收信号为835-960MHZ,这是第一本振的频率就会在1006-1031MHZ随着接收信号而变动,使输出第一中频信号稳定在71MHZ。然后,经过放大的第一中频信号与第二本振Lo2混频 → 得到13MHZ的第二中频信号 → 第二中频信号滤波、解调后,将得到的IQ信号送入基带芯片进行处理。

优缺点: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第一中频频率高,可以抑制镜像噪声;第二种拼频率低,保证了信号的高增益和高选择性。

当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两次变频结构比一次变频复杂了,因此成本也提高了不少。所以不少廉价方案采用超外差一次混频架构,将中频设在两三百MHZ࿰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