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只属于自己——读《如何使用每一点脑力进行深度工作》

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所有人,在每一个时刻,都是被连接的。这种连接意味每天都会有海量的信息被我们接收处理。有些消息时来自于公司内部,看起来像是敦促着我们实时做出回应(可能部分人都会因为自己能够在数分钟内回复信息而感到自豪)。有些消息来自于互联网,刷不完的微博和朋友圈上的红点,让我们忍不住把闲暇的时间都花在了手机上。

但是,也是因为这些信息,我们的时间被切割成了一个个细小的碎片,我们不断在不同工作任务和消息处理之中来回切换。在计算机里,这种任务之间的切换叫做“上下文切换”,这种切换会造成效率的损耗,因为切换并不是无缝的,我们重新熟悉新老任务的场景,重新找到上次执行的位置,然后才是开始工作。

处理临时的消息,关注新奇但可能毫无意义的事物,这些都是作者所定义的“浮浅工作”。

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而且容易复制。

那么,深度工作的定义又是什么呢

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两个事情,为什么需要深度工作,如何深度工作。而在这里也会给大家简要介绍书本中提到的内容,以及个人的理解。

为什么需要深度工作

在清楚了深度工作的定义之后,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为什么需要深度工作。

  • 深度工作帮助你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

    首先,这里的迅速其实是相对于浮浅工作而言的。其次,它提高效率的方式就是因为你在深度工作的同时,你只会关注你目前的困难事物,并且不断地通过学习的反馈来调整方法,从而完成了快速了解的过程。而如果追溯到生理上的原因,则是有科学家认为专注、深度的思考有助于在神经元周围生长出保持神经元干净和正常运转的髓磷脂,使得大脑回路运转的更加轻松有序。

  • 深度工作有助于精英级产出的实现

    高质量工作产出 = 时间 * 专注度

    实际上,深度工作带来的高效产出部分原因是因为其避免了浮浅工作所带来的损耗。如果我们常常处于浮浅工作状态,并且在多任务之间来回切换,如从A切换到B,实际上我们的注意力并没有办法立即完成转移,而是仍然停留在思考旧的任务,这样的注意力损耗实际上降低了我们的产出。

怎么深度工作

书中为深度工作提供了四大原则,这四大原则如下图所示。

  • 工作要深入

    这里强调的是我们要对自己的时间有投资的观念——在同样的时间比例里面,我们投入了多少时间,得到了多少产出?深入工作并不是意味着我们把整一大段时间到一份工作中,我们还希望从中看到明显的收益,这个过程应该像是在进行一项艰苦的运动,我们必须掌握其中的节奏,并且尽可能地用力朝着自己目标前进。

  • 拥抱无聊

    深度工作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不仅仅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也应该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形成了分散思考的习惯,那么我们又如何能够在工作中保持专注呢?所以这里的建议就是,哪怕是无聊的时间(比如排队或者是等待红绿灯的时间),我们也不要随意地拿出手机,查看社交媒体上的各种新奇的信息,而是进行主动地思考,深入地思考。让深入工作的观念渗透到生活中每一个角落。

  • 远离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发明的初衷是为了让我们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但是现在却发展成了诱惑我们在上面花费时间的黑洞。社交媒体通过推送、让你无法忽略的小红点、信息流的效果等手段,让人沉迷其中。因此我们要清楚它们的危害,要让他们保持工具属性,而不是让它们任意地对我们的时间进行支配。

  • 摒弃浮浅

    摒弃浮浅,这个话题实际上分为个人和集体两个部分,对于个人而言,要摒弃浮浅,就意味着自己要掌握生活中的每一分钟,控制好每一分钟的流向,对每一分钟都有规划和期望。而且我们还要对自己的工作不定期地进行复盘,以期改进。

    而对于集体部分,则要求身边的人与自己协同完成这一目标。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人想约你喝咖啡,并发出这样的邀请

    “有个问题我想找你请教一下,你想喝咖啡吗?”

    为了提高效率,你就不仅仅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回复,还可以完成部分建议。

    “可以的。我们可以在某个咖啡厅见面仔细聊这个问题,本周的xx, xx,xx 时间我都有空,如果你也有空的话,可以直接回复,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打电话找我详聊“

    这样就避免了一来一回的确认,节省了自己的时间。也节省了他人的时间。换而言之我们在对待提问的时候,需要思考这个提问背后是指向了什么项目,而如果需要完成这个项目,我们还需要补充哪些信息,这样才能最快的完成。

    另外,如果你事先让别人做好更多的准备,其实也就能节省自己的时间。书中提到例子就是安东尼奥,所有给安东尼奥发邮件的人都必须确认三个问题

    1. 这不是一个谷歌搜索十分钟能够得到答案的问题

    2. 这不是一封推销邮件

    3. 如果安东尼奥在23小时内回复我,我将会做一件善事

这就是让别人做更多的准备,也为自己过滤掉了很大一部分信息。

小结

读完这本书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深度工作,实际上就是学习怎样去效用最大化地使用自己的时间。可能我们的意识里面都会偏向去处理一些简单但是又快速能够得到见效的事情,如回复邮件,参与一些可能并不需要自己的会议,阅读app给我们的推送和信息。这些事情都能让我们得到即时地回馈,或者是来自于同事“响应迅速”的肯定,或者是新奇的信息带给我们感官上的愉悦。

但是,我们的时间也因此分割成了无数的碎片,我们的知识体系也因此变得支离破碎。这本书其实跟上一本清醒思考的艺术里面有一个想法很类似,就是对抗我们懒惰的想法,选择一条更加艰苦却会让自己更加清醒的路去走。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