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记得10几年前的UCDOS吗?您还记得要靠敲击键盘才能完成排版的WPS吗?那您一定还记得用友。对,就是它。中国最大的财务软件供应商。2001年5月18日,对于王文京、对于用友软件、对于整个中国股市,只能用一词形容:神奇。5月18日正式上市的用友软件以每股92.00 元收盘,最高股价突破100.00元大关。用友上市首日,王文京的身价达到了50 亿,天文数字般的的财富,让“亿万富豪”的称号名至实归。而这个传奇般的人物,小的时候只是个放牛娃娃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金丝眼镜、白衬衣的王文京,“理性”是最适合不过的了。这位喜欢工作,把打高尔夫、网球当作谈生意的总裁,在员工的眼里似乎没有特别的业余爱好。王文京并不讳言自己的财富观—“越多越好”。这似乎是弃官经商的王文京总结出来的中国式生存法则
1990年王文京放弃机关工作,同用友的另一位元勋苏启强在中关村租了一间9平米的房子,买了一台电脑,东拼西凑借了五万块钱,踏上了创业之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当时两个人便萌生了公司上市的想法。王文京在早期的商业生涯中,不仅摸索出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的定律,也坚信了他对金融资本市场的信心。1990年,王京文第一次向银行贷了10万元,他很快还了。后来借了30万。也很快还了。
1991年, 仅仅一年时间,用友已经做成了国内财务软件老大。此时的中国经济大潮涌动,王文京萌生了多元化发展的念头。
1992年至1994年,先后考察了房地产、边贸、证券、餐饮等70多个项目。考察后,他认识到:对用友来讲,优势只是在软件领域。他重新回到本行,1994年提出“立足软件领域,实现产业化”,并将用友增资扩股为集团公司。尽管“多元化”策略没有实施,但1995年,王文京在企业还不太富裕时想拿出4000万元盖用友大厦。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争取更大的银行借贷。王文京已经意识到:软件在中国属“无形产品”不会被重视,软件企业有了有形资产,贷款规模大时就可以充当抵押物。 “这是中国特色,必须顺应它, 特别是按中国的金融资本规则办事, 你用得好, 会有大帮助。”王文京说。
1997年,用友成立的第九个年头,上市计划被正式写进了用友的发展规划。 此时用友已经是中国最大的财务软件公司了,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 王文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用友要在1997年底启动资产经营,为上市做好准备,力争在2000年上市。” 到1998年下半年,用友上市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当时摆在用友决策层面前的是三个备选的上市方案:一是在内地买壳上市;二是在内地主板直接上市(当时内地还没有二板之说,连香港也没有二板);三是在香港主板上市。
在这三个方案中,在内地买壳上市是最快的,操作上也是最容易的。而且在此之前,已经有几家软件公司买壳成功了,包括创智和托普,市场上的反响也不错。但是这个方案很早就被排除掉了,因为在买壳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比较烦琐的事务需要处理,比如人事、股权、负债等等,而用友的管理层一直专注于软件行业,可以说是过于专注了,他们认为,自己是不适合处理这类事务的。
第二个方案,直接在内地主板上市,如果从支持产业发展和增加品牌影响力的角度看,这个方案是最理想的。因为用友软件的用户主要是财务人员和企业管理者,大多集中在国内。用友在内地主板上市,用户群和投资者会产生比较密切的交叉,用友的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可以自然而然地传达到目标客户的耳朵里,相当于做了一大笔广告。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条路又是最难走的一条路,因为当时的证券市场基本上还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准备的,对用友这样的私营企业来说,选择在主板上市,不仅风险大,不确定因素多,而且能不能上都是说不清楚的。
相比之下,在香港主板上市是难度居中的方案,其周期也介于前两个方案之间。在香港上市的好处是,香港主板市场是各方面规范力度都比较强的市场,但是由于投资者与用户分离,在香港上市对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如前两个方案。因此用友高层决定,先按在香港主板上市的目标进行准备,同时不放弃在内地主板上市的努力。
顺水推舟,三度调转船头
当时,王文京和用友的高层们有一个预感:国家一直在强调科技兴国的战略方向,在政策大环境上,对用友这样的高科技企业也是很支持的。因此在上市融资的问题上,国家也应该会有一些支持的力度。
事情不出所料,在1998年的10月、11月间,国家科技部就推荐用友第一批以高新技术企业的身份在内地主板上市。得到消息后,用友董事会马上调整了上市的方向——把在香港上市调整为在国内主板上市。1999年12月初,用友完成了企业的改制工作,设立了股份公司,进入辅导期,向中国证监会提出上市申请、申报相关材料。到2000年9月底,用友上市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了,中国证监会的审查工作也基本上完成了。实际上,用友可以按照当年计划的那样,在2000年10月正式上市。
就在这个时候,国内盛传二板(创业板)市场即将推出的消息。根据当时披露的情况看,二板市场的运作规则比主板市场更加市场化一些。用友高层认为,作为一个市场化的企业,也许用友更适合到二板市场去上市。所以用友再次调转船头,申请到二板市场上市。
此后的三四个月,用友为了二板上市重新准备了一整套的资料、文件,但是二板市场却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个时候,与用友类似的软件企业基本上都得到了各种各样的资本支持,有的取得了境外的风险投资,有的由国内上市公司参股,也有的在海外上市,而用友还是在靠自有的积累发展。因此在2001年春节前,用友高层就初步拟定:转回主板上市。新年之后,看到创业板还没有推出的迹象,用友第三次调转船头,返回主板上市。
巧的是,从2001年3月1日起,“核准制”被引进了证券市场。按照核准制的相关规定,企业只要符合相关法规、政策和市场的要求,都有可能成为资本市场中的一员。用友为创业板上市准备好的材料,恰恰也比较符合核准制下的新要求。所以,用友比较顺利按照核准制要求准备出了第一套材料。在4月18日,用友得到中国证监会的正式批文,核准其在国内市场上市。 4月23号,用友软件股票发行,成为核准制下发行的第一只新股。
用友发行刚一个月,2001年6月26日,一代股民刻骨铭心的日子。站在交易大厅翘首企盼的股民,被突出其来的变故一棒打到,手里的股票来不及出手,股价一落千丈。恶梦刚刚开始,在以后的五年时间,中国股市漫漫熊途,可爱的股民们总是满怀热情入市,流着泪出来。五年下来,几千亿市值人间蒸发,有的百姓被深深套死,血本无归。用友软件也没有逃过恶运。从发行首日最高100元一路下跌至2005年6月6日12.78元。传奇神话就这样破灭了。几年前以身价达到50亿的暴富神话让人津津乐道的王文京,尽管仍然掌握着上市公司——用友软件过半的股份,但根据福布斯以及胡润的最新富豪排行榜,其个人财富已经严重缩水,即使按照最高算法也只有8.5亿元,排名也飞流直下。然而用友公司的发展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传奇人物必将再次续写传奇神话。通过几年的磨练,公司发生了质的变化。
2004年底,梳着整齐三七分头的王文京与全国的用友经理们聚餐,那一晚,平时不太喝酒的王文京喝了很多,就像当年在机关时谈理想那般激动。他一口气讲了半个多小时,说的都是后来被用友其他高层看来是“梦”的宣言。“将来用友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公司,这个世界级的公司是大家的!”
半个月后,2004年11月18日,在兰州到嘉峪关的火车上,王文京写下了用友公司接下来十年的任务书——“投身中国ERP普及事业”,这也是2005年以后,用友软件上下忙乎的大事。原用友产品总监郑雨林,这么描述自己对于王文京这个决定的感受:“在用友每一天都是很激动的。因为普及ERP,是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做一些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我们把它不仅作为一个商业,而且是一个事业。”
把商业上升到事业的高度,似乎是王文京真正的公关战略,而这其中与用友软件开发了两年多的升级产品——U9有着极大的密切关系,郑雨林透露:“如果说财务软件支撑了用友的上一个十年,那么U9将支持用友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市场份额希望超过50%。”
在用友大厦的大厅内,摆放着一个用友软件园的沙盘,据说这是王文京准备打造的世界级软件企业的基地,对于做事计划极强的王文京看来,这个财富新梦想的规模将在2010年达到百亿。
2006年2月28日,用友软件股权分制改革方案全额高票通过。G用友复牌。
显然,经过2001年国内主板上市、成功融资的用友软件,在王文京的带领下,经过5年的厚积薄发,又到了一个即将迅速扩张的时机。
“财富可以让你做喜欢做的事。”尚处于壮年的王文京丝毫不掩饰对于拥有巨额财富之后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