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制造者:独行侠、科技巨头和AI|深度学习崛起十年

08615a28bbbe0b668cb935714d9c2c0e.png

来源|The Robot Brains Podcast

翻译|沈佳丽、胡燕君、贾川

一次技术蓬勃的背后,必然需要长时间的酝酿,更离不开决定这一爆发瞬间的少数关键人物。正因有了那些特立独行的天才,他们的出现必将影响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甚至决定未来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

回望深度学习领域,过去的黄金十年群星闪耀。

自1956年提出人工智能概念之后,在其发展的大约60年时间里,经历了三起三落。其中,2012年,以AlexNet为代表的深度神经网络所带来的震撼性“ImageNet时刻”,让AI发展彻底突飞猛进。

481bebecc0ce534806116478e24b1eed.png

(从左到右依次为Ilya Sutskever、Alex Krizhevsky和Geoffrey Hinton)

当时,经过50年的刻苦研究,时任多伦多大学教授的Geoffrey Hinton和他的两名博士生Ilya Sutskever、Alex Krizhevsky终于发现,只要借助两样东西就能让神经网络成功识别出图片中的物体:一是数据,也就是海量的图片,因此数据集对他们的研究至关重要;二是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

2012年,他们终于集齐了这两大“利器”: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创建的ImageNet数据集,初衷就是为了帮助人们研发出可识别图片中物体的技术,并且每一年都会举办公开比赛;另一方面,Alex发现,他写的GPU代码可以训练一个小型卷积网络,并在60秒内输出很不错的结果。

既有Hinton和Ilya、Alex这样愿意潜心做研究的人,再加上海量数据和强大处理能力的加持,可以说,神经网络技术已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然而,当时大多数人并不相信神经网络,并质疑深度学习的原理,认为这只是一个美好的畅想,实际上毫无用处。

不过,在那一年的ImageNet竞赛上,神经网络AlexNet识别物体的准确率远超其他方法,在比赛中一举夺魁,人们由此真正认识并承认神经网络的强大。

除了展示神经网络的强大能量,Hinton和他的团队还积极地将其推广到工业领域。2013年初,以Google、微软、DeepMind、百度等为代表的科技公司纷纷加入了“收购”Hinton三人组公司DNN Research的竞拍战中,最终Google以4400万美元的“天价”将其收入囊中。

由此,AI在业界的声量愈响。在这个领域默默耕耘多年的更多守望者和开拓者走入舞台中央,尽享赞誉,更多才华横溢的新人不断涌现,为AI的发展推波助澜。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脚踏实地的独行侠,没有他们的坚守,就没有新一轮AI的盛宴,我们现在所从事的AI事业将无从谈起,当然,一个叫OneFlow的开源深度学习框架也不复存在。

站在深度学习崛起十年的节点上,相信依然很多人存在依然对这些问题好奇: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笃信神经网络和AI技术的潜力?又是什么铸就了深度学习发展的黄金十年?

在Pieter Abbeel主持的The Robot Brains Podcast节目中,以科技作者Cade Metz的《天才制造者:那些为Google、Facebook和这个世界带来人工智能的独行侠们》一书为背景,Pieter Abbeel与Cade Metz分享了Geoffrey Hinton、Yann LeCun、IIya Sutskever、李飞飞、马斯克等重要人物,以及Google、DeepMind和OpenAI等机构之间发生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并探讨了科技巨头和中美之间的AI人才“军备竞赛”。

从中,我们将一窥见AI浪潮崛起的脉络,以及技术创新从诞生到爆发的跌宕起伏的过程。希望身处AI领域的我们也能追随前人脚步,成就伟大。

以下是对话内容,OneFlow社区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译。

1

吴恩达:神经网络将改写Google的命运

Pieter Abbeel:过去十年,AI行业发生了转变。2012年以前,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人技术等不同领域几乎都是孤军奋战。直到深度学习开始训练大型神经网络之后,一些领域才转而开始合作,尽管仍有少数领域仍对神经网络技术存疑,但总的来说,协作态势基本形成。比如,视觉研究人员开始阅读语言类论文,语言研究人员也开始读机器人技术类论文,以从其他领域获取灵感。那时,吴恩达(Andrew Ng)在研究如何将人工智能和人脑研究相结合。

Cade Metz:这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我们想模拟大脑中的神经元网络来建立一个系统,这也是神经网络名字的由来。有意思的是,我们要告诉那些不了解深度学习的人,其实我们并不清楚人脑是如何运作的,也不知道如何根据大脑来构建系统。

人工神经网络模拟大脑,这只是一个类比,但某些人的眼光的确比一般人更加长远。Hinton等人这些年来一直相信这个类比,吴恩达也是如此。

396dd615df5042fa39a68c48fc6dd9f5.png

神经网络研究在21世纪初刚刚复兴时,吴恩达在斯坦福大学就给学生说过,世界上一定有人知道怎样开展神经网络工作,那个人就是Yann LeCun。几年后,吴恩达加入了Hinton在加拿大组建的研究团队,是少数真正参与到神经网络研究的人。他和LeCun也是团队中为数不多的美国人。

随后,吴恩达将这一想法分享给了时任Google CEO兼联合创始人Larry Page,他告诉后者,神经网络技术将不仅推动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的进展,甚至将彻底改写Google的命运。他还说,神经网络技术就是在重建大脑,并且他提到了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概念,即只要是大脑能够做的工作,AGI都能胜任。其实,我很好奇AGI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Pieter Abbeel:任何与吴恩达共事的人都会发现他很出色,他也是一位优秀的博士生导师。

2

图灵奖得主Hinton和LeCun的信念

Pieter Abbeel:Hinton也非常优秀,他能取得成功,其实不足为奇。他待人处事很好,回想我第一次见到他,他就很热情地攀谈我的研究。他居然还做过一年木匠,但又回到了伦敦转学心理学。虽然他是计算机科学教授,但并没有取得相关学位,而是只有心理学学位。

Cade Metz:Hinton在很多方面的表现都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他在1971年提出了神经网络这个惊人的想法,那时几乎没人相信他,但他还是对神经网络有着不可动摇的信念。

Pieter Abbeel:他是在1950年代第一个提出要研究神经网络的人。当时,大家都认为神经网络不值得再去研究,但他还是毅然决定投身到这项伟大的事业。

Cade Metz:接下来的50年里,他一直潜心研究神经网络从未动摇,并且一直努力朝着新的方向前进,即使身边的人都不相信。这简直是个传奇故事。

后来,他想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神经网络,所以最终来到位于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在那里,他和合作者取得了重大突破,至此神经网络研究迈上了新台阶。他们还提出了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的想法,奠定了当下神经网络的运作方式。

不过,Hinton还是离开了美国,因为他发现在美国和卡耐基梅隆大学做人工智能研究,就必须从时任总统里根管理下的国防部获取资金。但他和妻子都不想那样做,于是他们决定前往加拿大,这改变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地缘政治”。

Pieter Abbeel : 他“逃离”美国的决定为后续的发展埋下了种子,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说现代AI发展始于加拿大。

Cade Metz:我们也在思考Hinton和妻子当年离开美国的这个决定是如何影响了此后AI发展的几十年。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美国当时几乎没人研究神经网络,从事这项工作的研究人员都在加拿大或欧洲。实际上,他们夫妻俩离开美国的决定也导致“ImageNet时刻”出现后,科技巨头必须去其他地方才能搜罗到自己想要的人才。

  • 11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5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