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递】把基因“剪”成环:minigene如何揭开circRNA生成的秘密?

如果说mRNA是细胞里的“快递小哥”,那circRNA(环状RNA)就像“永生胶囊”——没有首尾,结构稳定,功能神秘。它们从哪里来?什么时候会被“剪”成环?又受哪些因子调控?2017年12月,Molecular Cell上线了一篇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Wilusz团队的研究,用minigene技术,首次系统揭示了“当pre-mRNA剪接机器掉链子时,细胞会把更多基因输出转向circRNA”。今天,我们就借这篇文章,带大家看看minigene技术如何成为circRNA剪接研究的“神器”。

0研究背景

circRNA由前体mRNA“反剪接”(backsplicing)产生,即下游5′剪接位点回头与上游3′位点相连,形成共价闭环。虽然高通量测序告诉我们人类75%以上基因都能产生circRNA,但它们的丰度通常不足对应线性mRNA的10%。于是问题来了:circRNA水平到底受什么控制?是“生成慢”还是“降解慢”?Wilusz组猜测,答案藏在“剪接机器”本身——当核心组分稀缺或被抑制时,细胞会不会把“备胎”circRNA当成主要输出?

2.png

图1 经典mRNA剪接与反向剪接(backsplicing)存在竞争(Liang et al., 2017)。

02 实验设计思路

把E1-Intron1-E2-Intron2-E3克隆到铜诱导pMT启动子下,E2内插入XmaI位点作身份标记,两侧反向DNAREP1_DM重复碱基配对拉近空间距离,迫使剪接机器在“正剪接”生成线性E1-E2-E3 mRNA与“反剪接”生成514nt circRNA之间二选一。通过铜离子精确开关转录,Northern一次跑胶即可同时定量两种产物。

0结果解读

图1A:正剪接vs反剪接同台竞技。绿色“发夹”代表一对反向DNAREP1_DM转座子重复序列,可像拉链一样把两个内含子拉近距离,促进反剪接。

图1B:14 h铜诱导后,circRNA条带亮度竟高于线性mRNA。

图1C:诱导0–8 h取样发现,2 h时线性mRNA已清晰可见,而circRNA几乎检测不到;8 h时两者相当。说明backsplicing初始效率远低于canonical splicing。

图1D:3h诱导后洗掉铜离子(BCS终止转录),线性mRNA约2 h减半;circRNA 24 h仍保持一定量。

3.png

图2 minigene技术验证Laccase2基因的反向剪接(Liang et al., 2017)。

参考文献

Liang D,Tatomer DC, Luo Z, et al. The output of protein- coding genes shifts to circular RNAs when the pre-mRNA processing machinery is limiting[J]. Molecular cell, 2017,68(5):940-954.e3.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