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2017 年初翻译的一篇关于 Persona 的起源,最近整理笔记的时候又发现了,似乎没在这里发过,所以重新整理了下。知道过去,才能更好地设计未来。
当时正在帮许多公司做产品咨询,发现许多公司并不知道自己的用户是谁,沟通起来效率也很低,就额外增加了 Persona 这堂课和这个调研部分。不过当时也激起了自己的好奇心,想知道用户画像到底是怎么来的,便有了此文。
2017 年中加入丁香医生之后,也要求团队做了大量的用户调研,最终沉淀了一些用户画像,文章末尾有一些早期案例(不代表今日用户构成),仅供参考。
本文作者阿兰·库珀( Alan Cooper ),交互设计的提倡者。现在经营一家设计公司 Cooper,并且著书讲述如何让软件的用户界面更加人性化。库珀有些时候被叫做 Visual Basic 之父,虽然大多数的工作是由微软的内部开发团队完成的,但是对于 Windows 可视化设计工具的创意是来源于库珀的。
《交互设计之路:让科技回归人性》,出版于 1998 年,介绍了使用人物角色( Persona )作为实际的交互设计工具。基于其中一个章节的讨论,人物角色由于其不同寻常的能力和极高的效率在软件行业得到了普及。人物角色曾经在实验室中得到了多年的发展,其完整的发展历程早就公布于世。只是这些年我在 Cooper 的工作中经常使用而已,随着那本书的出版,很多人来追问人物角色的起源是什么,这里我们就来仔细谈谈。
在《硅谷之火》这本书中,作者 Paul Freiberger 和 Mike Swaine ,早在 1975 年写出了「微机上的第一款商业软件」,像同时期的那么多软件一样,它非常的难用,其真正证明的是:写出一个易于使用的软件比大家想象的更有难度。尽管我一直致力于让软件更加易用,但是直到 1983 年,在我完成了 15 个商业或私人项目之后,我才开始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