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路同频同幅信号叠加,为什么频谱仪的幅度一直在跳变?

信号叠加是一个在工程、物理学和数学中广泛应用的概念,尤其在电信、声学、光学和振动分析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简单来说,信号叠加是指两个或多个信号在同一空间或时间域内相互叠加,形成一个新的信号。这一过程涉及到信号的幅度、频率、相位等特性的综合影响。

信号叠加的基本原理

在理解信号叠加时,关键的理论基础是线性系统理论中的

叠加原理(superposition principle)。该原理指出,如果一个系统是线性的,对于任意输入信号的线性组合,其输出将是对应输出信号的线性组合。用数学公式表示,如果  y_1(t) 是输入 x_1(t)  的响应,而  y_2(t)是输入x_2(t)的响应,则对于输入a cdot x_1(t) + b cdot x_2(t),其响应为a cdot y_1(t) + b cdot y_2(t),其中( a )和( b ) 是常数。

信号叠加的类型

1.线性叠加

这是最常见的信号叠加形式,适用于满足线性条件的系统。假设有两个信号 ( f(t) ) 和 ( g(t) ),它们的线性叠加可以表示为:

[ h(t) = Af(t) + Bg(t) ]

其中 ( A ) 和 ( B ) 是权重系数,用于调整每个信号的贡献。

图为信号叠加后的波形展示图

2. 非线性叠加

在线性系统之外,非线性叠加更为复杂,涉及到信号之间的乘积、卷积等操作。例如,在调制过程中,载波信号与信息信号的乘积就是一种非线性叠加形式。

3. 频域叠加

信号不仅可以在时域中叠加,也可以在频域中进行。在频谱分析中,不同频率分量的线性叠加可以构成复杂的信号。傅里叶变换是处理这种频域叠加的重要工具。

图为正弦波与正弦波叠加后的时域图和频域图

综上所述,信号叠加作为一个基础且强大的工具,在众多科学与工程应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信号处理和电子测试测量中,理解两路同频同幅信号叠加的行为对于精确分析和诊断系统至关重要。频谱仪是检测和分析这些信号的关键工具之一,但有时用户会观察到幅度不稳定或跳变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由多个复杂因素引起。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分析:

1. 相位关系与干涉效应

相位差:当两路信号同频同幅进行叠加时,其结果不仅取决于振幅和频率,还受到相位差的影响。若这两个信号完全同步(相位差为0),它们将产生一个比单个信号振幅大的合成信号;若相位相差180度,则两者会相互抵消。

动态相位变化:如果信号源不是完美同步的,或者存在微小的频率偏差,随着时间推移,两个信号的相对相位会不断变化。这会导致信号的相长和相消交替出现,从而在频谱仪上表现为幅度的周期性跳变。

2. 环境和噪声因素

电磁干扰(EMI):外部环境中的电磁噪声可能影响信号的纯净度。当信号混入了额外的噪声分量,尤其是在低信噪比情况下,频谱仪所捕捉到的信号幅度会出现波动。

热噪声与内部振荡**:设备本身的热噪声也可能导致读数不稳定。如果频谱仪的灵敏度过高,任何微小的噪声变化都可能被放大成明显的幅度变化。

3. 测量设置与仪器参数

分辨带宽(RBW)和视频带宽(VBW):RBW和VBW会影响频谱仪对信号的响应速度和噪声滤除能力。较窄的RBW可能使频谱仪对短期变化更敏感,而宽的VBW则可以平滑持续时间较长的信号波动。错误的带宽设置可能导致幅度显示不稳定。

自动调节功能:一些频谱仪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如自动增益控制,AGC),这种功能在信号条件快速变化时可能导致输出幅度来回跳动。

4. 硬件连接与匹配

阻抗匹配问题:信号发生器、传输线和频谱仪输入之间的阻抗不匹配会导致反射和驻波形成,从而影响接收到的有效信号幅度。通常需要采用50Ω或75Ω标准匹配以减少反射损耗。

连接器和电缆问题:不良的连接器接触、电缆老化或损坏也可能导致信号衰减或者反射,这些都会使信号幅度不稳定。

5. 多径效应

多径传播: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由于遇到障碍物、墙壁等反射,会形成多路径传播。这些路径上的信号会汇聚并产生不同的相位关系,若没有适当的识别和补偿,会在接收端导致信号幅度的快速变化。

6. 信号源的不稳定性

源的不稳定:信号源本身的频率或幅度不稳定,就会直接导致观测到的信号变化。使用锁相环(PLL)或其他稳定技术来确保信号源的准确性,可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7. 调制效应

若信号是被调制过的,即使表面上看是同频同幅,实际其包络或者相位可能在某一频率上被调制,从而导致在频谱观测中出现幅度的跳变现象。

8. 实验与验证策略

为了确认具体原因,可以考虑以下实验步骤:

- 确认信号源同步:确保信号源之间有共同的参考时钟,以最小化相位漂移。

- 优化仪器设置:根据信号特性调整频谱仪的RBW和VBW设置,并关闭不必要的自动调节功能。

- 检查硬件连接:仔细检查所有电缆和连接器的状态,确保无物理损伤和松动。

- 隔离噪声源:在屏蔽室内进行实验,以排除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

- 使用示波器监测时域波形**:结合示波器观察时域信号,判断是否存在显著的相位变化或包络波动。

通过全面的分析和逐步排查,可以定位频谱仪上幅度跳变的根本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对于深入理解信号处理的原理和提升工程设计的可靠性也是非常宝贵的经验积累。

实验 6 信号谱搬移与分复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付氏变换移性质; 2. 理解幅度调制原理; 3. 理解分复用原理 二、实验原理 1. 谱搬移 在通信系统中,信号传输前,往往要对它进行调制,然后才能发射出去;在接收端,还要进行解调,才能恢复原始信号。这里我们分析模拟幅度调制,正弦波幅度调制就是利用高正弦波的幅度携带调制信号 X(t),时域上也就是使高信号幅度随调制信号幅度变化而变化;域上就是将调制信号谱搬移到载两边,也就是率搬移; 调制的原理框图如下图 6-1: 图中需要传输的信号称调制信号率为 正弦波称为载波, 称 为 载,调制输出的信号称已调信号; 正弦波调的基本原理就是将调制信号和高载波信号相乘,从而将调制信号谱搬移动高段上,便于信号传输; 幅度调制原理 幅度解调 图:6-1 幅度调制解调原理 从时域上已调信号的数学表达式: 调制信号 X(t)、载波 C(t) 、已调信号 Y(t)R 波形如图 6-2. 图 6-2. 正弦波幅度调制信号波形域上看,如果调制信号是一个带限信号,其谱用 X ( j) 表示,而载波正弦波 ct)的谱 C ( j) 由两个冲激构成,即 C( j)  [(C ) | (-C) ] 根据傅里叶变换的域卷积定理可知,已调信号谱为 Y( j)  1 [ X ( j) * C( j)] 2 即 Y ( j)  1 [ X ( j(  ))  X ( j( )] 2 C C 上式说明,已调信号谱由两个位移的 X ( j) 构成,位移量为 c。图 6-3 示出了调制过程中各信号谱图。 从已调信号谱上看,我们发现,调制信号为低通信号(Lowpass signal),其带宽(Bandwidth)为 M,而已调信号则变成了一个带宽为 2. M 的带通信号(Bandpass signal)。这表明,通过调制,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与不调制而直接传输相比,需要占据更宽的信道(Channel)带宽。 o 图 6-3 率搬移 2. 分复用 分复用是利用带限信号谱特性,将多个不信号叠加在一个信道上传输(复用),接收端再利用滤波器取出所需信号分解复用)。实际通信中,一个信道上可以复用几十甚至几百个信号,为使复用信号不产生谱混叠,通常复用端首先将不信源信号率搬移到不的载上(率上搬移),这个过程就是分复用,利用的就是付氏变换移性质;接收端再经选电路(滤波器)和解调(率下搬移)恢复原始信号; 3. 实验电路框图 三、实验步骤 1. 率搬移 10P1 接载(100KHZ),10P2. 接音(10KHZ) 10P3 调制输出 10K1 置“on”(左侧)输出为 AM 调波,用示波器测试 10TP3 波形,调整 10W1 可改变调制度。 用连接导线将载波信号(10P1)、信信号(10P2. )、已调信号(10P3)分别接 A5模块 PIN,实验平台嵌入式仪表置频谱仪功能,用频谱仪观测上述各点谱; 调节 10W1 电位器,改变幅度调制的调制度,频谱仪观察已调信号谱; 2. 分复用  复用信号一(10P3) 10P1 接载(500KHZ),10P2. 接音(3KHZ) 10P3 调制输出 10K1 置“on”(左侧)输出为 AM 调波,用示波器测试 10TP3 波形,调整 10W1可改变调制度。  复用信号二(10P5) 10P4 接 3KHZ 正弦波( 10P2. 调制信号),  分复用 10P4 连 10P3 10P6 复用输出 用示波器测试 10P6 信号 3. 分解复用 将 10P6 的迭加信号送入 AIN 和 BIN(即 10P6 与 AIN 和 BIN 相连)则 AOUT 输出为 3KHZ 的正弦波,BOUT 输出为 500KHZ 的 AM 信号。 4. 幅度解调 将 BOUT 信号连 10P7,则 10P8 输出幅度解调信号; matlab仿真 分别给出四步骤的详细代码
05-1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