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笔记 第一章_概述

1.1 因特网概述

什么是Internet?

  • 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 多个网络由路由器互联起来,这样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联网。因此,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 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连网络(用户数以亿计,互连的网络数以百万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

  • 1969年,第一个分组交换ARPANET
  • 70年代中期,研究多种网络之间的互连
  • 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因特网诞生)

第二阶段 逐步建成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 1985年,NSF围绕六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NSFNET(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 1990年,ARPANET任务完成,正式关闭
  • 1991年,美国政府将因特网主干网交给私人公司,并进行收费

第三阶段 逐步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 1993年,NSFNET逐渐被若干个商用因特网主干网取代,由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运营
  • 1994年,万维网WWW技术使因特网迅猛发展
  • 1995年,NSFNET停止运作,因特网完全商业化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因特网上的主机通过IP地址才能进行通信,通过ISP接入到因特网(中国电信、联通和移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特网的组成

  •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到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1.2 三种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电路交换的步骤:

  1. 建立连接(分配通信资源)
  2. 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
  3. 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使用电路交换来传送计算机数据时,其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因为通信资源被占用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发送方:构造分组、发送分组
路由器:缓存分组、转发分组
接收方:接受分组、还原报文

三种交换方式的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电路交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报文交换: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Wf3pQHEa-1676193384522)(images/2022-07-16-16-16-35.png)]

分组交换: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655DtQiV-1676193384523)(images/2022-07-16-16-17-41.png)]

1.3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 计算机网络的精确定义并未统一

  • 最简单的定义是:一些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 互连 :计算机之间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数据通信
    • 自治 :是指独立的计算机,有自己的硬件和软件,可以单独运行使用
    • 集合 :至少需要两台计算机
  • 较好的定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按交换技术分:电路交换网络、报文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
  • 按使用者分:公用网、专用网
  • 按传输介质分:有线网络、无线网络
  • 按覆盖范围分: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校园网、企业网)、个域网PAN
  • 按拓扑结构分:总线型网络、星型网络、环型网络、网状型网络

1.4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比特的速率,也称为比特率或数据率

  • bit/s(b/s,bps)
  • kb/s = 10 3 ^3 3b/s(bps)
  • Mb/s = 10 6 ^6 6b/s(bps)
  • Gb/s = 10 9 ^9 9b/s(bps)
  • Tb/s = 10 1 2 ^12 12b/s(bp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带宽

  • 在模拟信号系统中: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单位:Hz(kHz,MHz,GHz)
  • 在计算机网络中: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b/s(kb/s,Mb/s,Gb/s,Tb/s)
  • 一条通信线路的“频带宽度”越宽,其所传输数据的“最高数据率”也越高

吞吐量

在单位时间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

  • 被用于对现实世界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有多少数据量能通过网络
  •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额定速率的限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时延

  •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
    分组长度 ( b ) 发送速率 ( b / s ) \displaystyle\frac{分组长度(b)}{发送速率(b/s)} 发送速率(b/s)分组长度(b)

  •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 ( m ) 电磁波传播速率 ( m / s ) \displaystyle\frac{信道长度(m)}{电磁波传播速率(m/s)} 电磁波传播速率(m/s)信道长度(m)

  • 处理时延,一般不计算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传播时延* 带宽 =传播时延带宽

  • 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即将到达终点时,发送端就发送了时延带宽积个比特
  • 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往返时间

  • RTT(Round-Trip Time)

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用来表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
  • 网络利用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
  • 根据排队论,信道利用率增大时,引起的时延也会迅速增加
  • D 0 D_0 D0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D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那么在适当的假定条件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达与利用率之间的关系:
    D = D 0 1 − U \begin{aligned} D=\displaystyle\frac{D_0}{1-U} \end{aligned} D=1UD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丢包率

  •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传输过程中丢失的分组数量与总分组数量的比率
    • 分组在传输时出现误码,被结点丢弃
    • 分组到达一台队列已满的分组交换机时被丢弃;在通信量较大时就可能造成网络拥堵

1.5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5.1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 OSI体系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TCP/IP体系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使用IP协议互连不同的网络接口
  • IP协议可以为各种网络应用提供服务1
  1. 原理体系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5.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5.3 专用术语

  1. 实体: 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2. 对等实体: 收发双方相同层次中的实体

  3. 协议: 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逻辑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4. 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 语法:定义所交换信息的格式
  • 语义:定义收发双方所要完成的操作
  • 同步:定义收发双方的时序关系
  1. 服务

    •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逻辑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2.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交换信息的逻辑接口,用于区分不同的服务类型

  • 数据链路层的服务访问点为帧的“类型”字段
  • 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为IP数据报首部中的“协议字段”
  • 运输层的服务访问点位“端口号”
  1. 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包
  2. 服务数据单元SDU:同一系统内,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包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