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条件语句

当涉及编程的条件语句时,我们可以使用条件语句来根据特定条件执行不同的代码块。条件语句是编程中的重要工具,帮助我们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行动。

在Python中,我们使用if、elif和else关键字来构建条件语句。通过判断条件的真假,程序将根据不同的情况执行相应的代码块。条件语句的灵活性使得我们能够处理各种情况。我们可以使用比较运算符(如==、>、<等)和逻辑运算符(如and、or、not等)来构建复杂的条件判断。

在这篇博客中,我们将探索条件语句的基本概念和用法。我们将从简单的条件判断开始,逐渐引入更复杂的条件判断,并提供实际的代码示例和解释。

1. 单个条件的判断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if语句来判断一个条件是否为真,如果为真,则执行相应的代码块。如果条件为假,则跳过该代码块。

age = 20
if age >= 18:
    print("你已经成年了!")

#如果改成 age = 17,则判断条件为假,直接跳过

age = 17
if age >= 18:
    print("你已经成年了!")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变量age,并将其赋值为20。然后,我们使用if语句判断age是否大于或等于18。如果是,将输出"你已经成年了!"。否则,将跳过输出语句。

2. 条件与分支

除了单个条件的判断,我们还可以使用if-else语句来进行两个分支的判断。当条件为真时执行一个代码块,当条件为假时执行另一个代码块。

age = input()
age = int (age)
if age >=18:
    print("You're an adult now")
else:
    print("You're not an adult")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判断age是否大于或等于18。如果是,输出"你已经成年了!";否则,输出"你还没成年!"。

 

3. 多个条件的判断

如果有多个条件需要判断,我们可以使用if-elif-else语句。elif是else if的缩写,可以用于判断多个条件。

score = input()
score =  int(score)
if score >= 90:
    print ("very good!")
elif score >=80 and score < 90 :
    print ("not bad")
else:
    print('not so good!')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根据分数的不同范围打印不同的评语。首先判断分数是否大于或等于90,如果是,则输出"very good!";否则,继续判断是否大于或等于80,如果是,则输出"not bad!";依此类推。如果都不满足,则输出"not so good!"。

在Python中,你可以省略elif语句中的条件 ,并且根据上一个if或elif语句的条件来划分区间。这是因为elif语句会在之前的条件为假的情况下执行,并且没有给定具体的条件。

score = 85

if score >= 90:
    print("very good")
elif score >= 80:
    print("not bad")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分数大于等于90,则输出"very good!";如果分数大于等于80(因为已经排除了分数大于等于90的情况),则输出"not bad!"。  就不需要条件: elif score >=80 and score <90:

这种方式能够根据分数范围进行自动划分,使代码更简洁和易读。

4. 嵌套条件语句

可以在条件语句中嵌套其他条件语句,以处理更多的情况,这能够构建更复杂的逻辑。

score = 85

if score >= 90:
    print("非常好!(90-100)")
else:
    if score >= 80:
        print("还不错!(80-89)")
    else:
        print("加油!(低于80)")

score = 79

if score >= 90:
    print("非常好!(90-100)")
else:
    if score >= 80:
        print("还不错!(80-89)")
    else:
        print("加油!(低于80)")

在这个例子中,首先判断分数是否大于等于90。如果是,输出"非常好!(90-100)"。否则,进入else语句块,并在其中再次进行条件判断。如果分数大于等于80,则输出"还不错!(80-89)"。否则,输出"加油!(低于80)"。

5.复合条件

 你可以使用逻辑运算符(如and、or、not)组合多个条件,以实现更复杂的判断逻辑。

age = 25
score = 85

if age >= 18 and score >= 80:
    print("成年且分数不错!")
else:
    print("条件不满足!")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了逻辑运算符and来同时判断年龄是否大于等于18且分数是否大于等于80。只有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输出"成年且分数不错!"。否则,输出"条件不满足!"。

6.`in`运算符

可以使用in运算符判断一个值是否存在于一个集合(如列表、元组、字符串等)中。

name = "Alice"

if name in ["Alice", "Bob"]:
    print("欢迎,Alice或Bob!")
else:
    print("你不是Alice或Bob!")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判断name是否在列表["Alice", "Bob"]中。如果存在,输出"欢迎,Alice或Bob!"。否则,输出"你不是Alice或Bob!"。 

结合以上的我做了一个综合的学生年龄、分数表:

# 定义学生类
class Student:
    pass

# 创建学生实例
student1 = Student()
student1.name = "Alice"
student1.age = 18
student1.score = 85

student2 = Student()
student2.name = "Bob"
student2.age = 20
student2.score = 92

student3 = Student()
student3.name = "Charlie"
student3.age = 19
student3.score = 78

# 对每个学生进行条件判断
if student1.age >= 18 and student1.score >= 80:
    print(student1.name, "成年且分数不错!")
else:
    print(student1.name, "条件不满足!")

if student2.age >= 18 and student2.score >= 80:
    print(student2.name, "成年且分数不错!")
else:
    print(student2.name, "条件不满足!")

if student3.age >= 18 and student3.score >= 80:
    print(student3.name, "成年且分数不错!")
else:
    print(student3.name, "条件不满足!")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先定义了一个空的Student类(使用pass语句)。然后,我们逐个创建学生实例,并为每个实例设置name、age和score属性。最后,我们对每个学生进行条件判断,输出相应的结果。

在Python中,pass是一个空语句,用于表示一个代码块为空,没有任何操作。它通常用作占位符,用于在语法上需要语句的位置,但实际上不需要执行任何操作的情况下。

pass的主要作用是使代码能够通过语法检查,但没有任何实际的操作。

 再稍作修改:

class student:
    pass
students = [
    student(),
    student(),
    student()
]
students[0].name= "XNY"
students[0].age = 18
students[0].score = 85

students[1].name= "WT"
students[1].age = 20
students[1].score = 60

students[2].name= "SHL"
students[2].age = 17
students[2].score = 70

for student in students:
    if student.age >= 18:
        print(student.name,'成年啦!')
        if student.score >=80:
            print ("且成绩还不错!")
        else:
            print('但不咋滴')
    else:
        print(student.name,'未成年哦!')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先定义了一个空的Student类(使用pass语句)。然后,我们逐个创建学生实例,并为每个实例设置name、age和score属性。最后,我们对每个学生进行条件判断,输出相应的结果。

 但是得出的结果是分两行的,看着不舒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引用到了 ' end = ',代码如下:

class student:
    pass
students = [
    student(),
    student(),
    student()
]
students[0].name= "XNY"
students[0].age = 18
students[0].score = 85

students[1].name= "WT"
students[1].age = 20
students[1].score = 60

students[2].name= "SHL"
students[2].age = 17
students[2].score = 70

for student in students:
    if student.age >= 18:
        print(student.name,'成年啦!',end='')
        if student.score >=80:
            print ("且成绩还不错!")
        else:
            print('但不咋滴')
    else:
        print(student.name,'未成年哦!')

其实就是在第一个if(最外层if)中加一个"end=' '"

在Python的print()函数中,end是一个可选参数,用于指定输出结束时要追加的字符串,默认为换行符 \n。通过修改end参数的值,你可以控制print()函数在输出结束时追加的字符串。

当你将end参数设置为空字符串 '' 时,意味着在输出结束时不追加任何字符,即不换行输出。这样可以使得多个print()函数输出的内容在同一行显示,而不是每个print()函数输出的内容占用一行

在上面的代码示例中,我使用print(student.name, '成年啦!', end=' ')来指定在输出结束时不换行,并在输出后不追加任何字符串。这样可以实现你期望的输出效果。

如果你想恢复默认行为,即在输出结束时换行,可以不传递end参数或者将其设置为默认值 '\n'。

条件判断语句是编程中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们使我们能够根据不同的条件采取不同的行动。通过条件判断,我们可以控制程序的流程和逻辑,使其具备灵活性和智能性。

在学习条件判断语句时,我们了解了以下核心概念和用法:

  1. 单个条件判断:使用 if 语句来检查单个条件。当条件满足时,执行相应的代码块;否则,跳过该代码块。

  2. 多个条件判断:通过 ifelifelse 语句来处理多个条件和多个代码分支。条件按顺序逐个检查,只有第一个满足条件的代码块会被执行,然后整个条件语句终止。

  3. 嵌套条件判断:在一个条件语句中嵌套另一个条件语句,以处理更复杂的情况。这种嵌套结构使我们能够根据不同的条件组合执行不同的代码块。

  4. 比较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通过使用比较运算符(如 ==>< 等)和逻辑运算符(如 andornot 等),我们可以构建更复杂的条件判断,以满足不同的逻辑需求。

条件判断语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来处理不同的情况,并根据条件的真假采取不同的行动。通过理解和掌握条件判断语句,我们可以编写出更灵活、智能的程序。

希望这个总结能够帮助你回顾条件判断语句的核心概念和用法。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提问。祝你在编程的道路上取得更多的成功!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R1chArd_TvT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