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我不过低配的人生》- 雾拦满江 读书笔记

目录

◆ 突破思维障碍与边界,让自己强大起来

◆ 人生不需要太多大道理,注重人品是关键

◆ 只有努力还不够,方法更重要

◆ 能力绝非万能,心胸非常重要

◆ 穷孩子如何站在富人堆里

◆ 发现别人,自我实现——人生就是要奋斗

◆ 摆脱贫困思维的困扰

◆ 你要相信生活会改变

◆ 人生的四个等级

◆ 听故事,鉴人性

◆ 从人性角度,看人心冷漠现象

◆ 哪些能力很重要,一点就透却没人告诉你

◆ 人性实验: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 想当然是靠不住的,还是要思考

◆ 跨不过去的是苟且,跨过去的是远方

◆ 持续的好运是一种能力

◆ 年轻只是资本,成熟才意味机会

◆ 为什么有些人勤劳却陷入贫困

◆ 不要读书读到蠢

◆ 爱护朋友,别让他蹬鼻子上脸

◆ 凭你的智力,还不够做坏人

◆ 千万别得罪心胸狭窄的人

◆ 用微笑对待别人,用自嘲对付自己

◆ 如何避免被职场上的垃圾干掉

◆ 教养是一种温静的智慧

◆ 教养:源自你内心的强大力量

◆ 无知就是最大的风险

◆ 尖酸刻薄,是性格直率吗

◆ 我们一生的努力,只是为了矫正性格上的缺陷

◆ 怎样读书,才会通透

◆ 存在感太弱的人是危险的

◆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让这个世界听懂你


突破思维障碍与边界,让自己强大起来

>> 最大的竞争差异,在于认知!

人生不需要太多大道理,注重人品是关键

>> 高估自己的智力。

>> 据说,超过一半的人,认为自己的智商,在平均线之上。

这个意思是说,有些并不聪明的人,却认为自己很聪明,如果谁不承认这一点,他恨谁一辈子。

>> 可是实验要求只选择一个最喜欢的,所以实验者们,只能指明其中一张。

然后约翰松把照片推送过来,请实验者做个解释:两个美女都蛮好,为什么偏偏就喜欢这个?为什么?

实验者就开始解释:因为那啥……所以哪啥……吭哧瘪肚地解释一番。

等实验者解释完了,约翰松就嘎嘎地怪笑起来:傻孩子,你中吾计矣,现在给你看的照片,不是你选中的那一张!

这样玩儿也行?

>> 约翰松说:人类,是这样一种动物,他们喜欢跟自己唱反调。

>>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有些人,哪怕他意志再果决,态度再坚定地信奉某个观点,但只要他愿意——就可以轻松驳倒自己。

>> 有些人并不在意观点,甚至根本没观点。

他们只是不喜欢,或是讨厌某个人,才会否决对方的观点。

在意的不是观点。

是好恶。

是输赢。

>> 我们都知道,什么样的人才会获得公众认可,才会拥有更多可能的未来,但我们却不肯成为这种类型的人。

之所以不肯成为这种类型的人,有两个原因:

第一,我们有可能高估了自己的付出与劳作。

第二,我们有可能高估了自己的智力。

>> 有些人,根本不关心别人说的是什么,只是急于打断,急于否定,究其原因,不过是忍受不了别人的炫耀。

>> 人品大于做事,做事大于夸夸其谈。

>> 每个人都有一套自我语境的,哪怕是同样的故事,你讲出来,对方也不会认可,一定用他自己的语言方式来描述,这样他才爽。

>> 但如果我们认可别人的表述,能够耐心地等别人把话说完,我们就算是赢了。

>> 倾听者的稀缺

>> 让自己更聪明点,沉静守拙,给别人以机会,我们才会有价值。

只有努力还不够,方法更重要

>> 一个是独立性,一个是社会性。

>> 独立性,就是人与其他个体相互独立,你吃你的,我喝我的,大家各不相关。

社会性,是说整个人类,在生态上表现为一个庞大的生物群,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小结构。简单说就是谁也离不开谁,必须要在别人那里,获得自我价值的证明。

>> 这世上,根本没人重要到缺他不可的程度。少了任何一位,地球照常运转。强大是相对的,弱小是绝对的,哪怕你能力再强,少了你也不耽误大家吃饭。

>> 独立的能力,是缺少不得的,但社会化的能力更重要。

>> 社会能力,是个蛮不讲理的能力,它只会在你没做好准备时出现。而这种能力的养成,又需要在现实中洗礼磨炼。但悲哀的是,越是缺乏这种能力,就越是缺少磨炼的机会,越是没有机会磨炼,越是能力不足,最后沦为边缘人士,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何其苦逼。

>> 事实上,许多人终其一生的奋斗,不过是在努力矫正自己残缺的人格——这是最明智的人都要努力一生的事,学校教育的作用相对有限。

>> 重复一遍,人与人的差距,就表现在思维能力上。

>> 停止责怨,当事人的智商,会直线飙升至少20个点。一瞬间变身为高智商人士。

>> 颓废式的人生观,来自于对这世界的误解。他们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部世界,其实不是。在你的视野之外,还有个高远美妙的智慧境界,获得这种快感并不需要多么劳心费神,只需要修复自己人格中的缺失与不足,只需要弥合成长时的心灵创伤——但是这种创伤,恰恰构成我们现实思维的一部分,阻碍了我们的修复与努力。

>> 一个人的努力效果不佳,一定是人格或心灵中,有些旧的伤痕,这些伤痕构成我们思维的一部分,它是围绕着颓废式人生观的借口与责怨,正是这种心灵机制,让我们现实中的努力效果大打折扣。

>> 无论你的家境有多么糟糕,它最多限定了你的起点,但限制不了你的终点。

>> 最好的努力方法,是先行修复智力,化颓废为积极,为自己增加动力。

能力绝非万能,心胸非常重要

>> 能力绝非万能,心胸非常重要

>> 挂了电话,我突然想起豹子头林冲,土豪应该不是看走眼了,而是掉进了白衣秀士王伦的思维陷阱,这个陷阱我们姑且称之为“王伦陷阱”好了。

>> 当一个人,居于较高位置,却表现出过于Low的能力或品德,你就需要小心了。

>> 一个人,一旦居处的社会位置过低,而能力或品德又不是一般的强,这时候,大家就要修理你了。

>> 大庞的命运迎来转机,有望晋级成为土豪,你猜大家会怎么做?当然是死命地摁住他,不许他擅自上行。

>> 如果生出褊狭的嫉恨之心,不但会破坏我们周边的小环境,也会将自己的能力牢牢锁死,最终让自己于无望中,哀鸣叹息。

穷孩子如何站在富人堆里

>> 吴晓波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再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

>> 要想站在富人堆里,改善自我的命运,那就必须清理一下自己的思维,看自己的脑子里,是否有不兼容于财富的思维系统——如果你的思维与财富法则背道而驰,那就需要认真地想一想了。

>> 美国作家冯尼古特曾在小说中使用过类似的暗喻,意指财富是一条河,寻常人等犹如瞎子、聋子,满荒野乱转也找不到河水的所在,只有耳聪目明之人,才能够发现这条河流在哪里,只要你冲到河边,就可以找个舒服的地方趴下,不紧不慢地啜饮了——当然现实没小说那么容易,但这条财富之河,找了半天找不到,这事儿不怪你。可连找的意识也没有,这就有点不妥当了。

>> ——然而,一旦穷人家的孩子抑或是怀有穷人思维的孩子,接受了这些不经思考的荒谬结论,这结论就构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式,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行所为,都将处处跟财富规律拧劲儿。终其一生的拼搏,不过是不断重复固化的错误。

>> 这种愚蠢的思维定式,会将穷孩子的命运锁定在无望的底层。

>> 而这些行业始终面临着人才匮乏的难题,许多优秀的穷孩子,却因为缺乏“再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的观念,对这类优质产业想都不敢想。

>> 一旦你找到它,就会忘我地倾情投入,短时间内你就会熟悉这个领域,再花上点时间,就可与业内人士通过网络建立联系,记住,任何一个行业,都不会排斥优秀的业内人士,重要的是你要破除穷孩子被思维定式锁死的心智,打开自我,重新认识这个世界,重新认识你曾经视而不见的诸多行业,届时你的视野宽广,眼界高远,你在未来得到的,一定会远超你的人生预期。

发现别人,自我实现——人生就是要奋斗

>> 人生就这一辈子,截长补短不到三万天,既然我们被赋予灵智,那必然是上苍对我们寄予了期望,这一生务必要活得爽快,不可憋居于斗室里巷之间,世界那么大,地球这么圆,你一生来来去去如果只限于方圆几公尺之内,这岂不是辜负了上天造就的你这颗聪明多智头脑?

>> 现代人类最应该关注的是文明的禁忌——简单说,你需要认真地思考一下,读几本书,和有智慧的人聊聊天,认清楚你生活的这个人类世界,不可触碰的禁忌线在哪里——巴菲特已经告诉我们了,这世上有两类失败者,一类就是对禁忌线认知过低,压缩了自我的生存空间,活得如老鼠一样提心吊胆。另一类是死活不认法律这条“铁线”,硬起头皮往上撞,撞到法律之后就抱怨整个社会陷害他。

>> 而这就意味着,你的自我实现,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帮助。而在此之前,你必须先行的,成为替他人解决无歇止欲求的供应商——只有满足了别人,才能实现你自己。

摆脱贫困思维的困扰

>> 贫困,意味着对低品质的生活过度沉迷,无力挣脱。

>> 相反,如果你有心往高处走,“培养”自己高贵的品质、高尚的事业、高价值的配偶及孩子,就会步出竞争态势惨烈的低端市场,脱颖而出,赢得人生。

>> 不要以为便宜的低劣产品能为你省钱,恰恰相反,你为低劣习惯支付的成本,重一点是自己的生命,轻一点是自己的人生。

>> 一个人的品质不高,首先是追求不高。

>> 相反,唯有高品质的追求,会自然而然形成高品质的习惯,而好习惯多数是不需要付费的,坏习惯才要支付大成本。再加上目标高远,眼界开阔,这类人在寻找伴侣时更注重内在品质,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也是鼓励孩子自己努力奋斗,成为一个高品质的追求者。在对高品质人生的追求中人们很快就会和低品质的生活拉开距离。

>> 如果困住你的是自己,那就需要明白这个道理——低端低品质的人生,所需要花费的人生成本,远高于高端高品质的人生。

>> 越是富裕者,用于维持温饱的开支就越小,就越是有余力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

你要相信生活会改变

>>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 人的智商,与其内心深处的恐惧成反比,恐惧越大,智商越低。当恐惧大到足够程度,智商飙降为零——最大的恐惧,会让人大脑一片空白,甚至丧失反应能力。这种情况,就是恐惧导致智商消失的最常见情形。

>> 极类似于现代心理学者所设计的习得性无助实验。

>> 习得性无助,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 心理学者认为,所有人都一样,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如果曾经历过惨败、虐打或控制感丧失,经过一段时间,你认识到自己无处可逃,这时候如果有逃离的机会提供给你,你也不会行动起来——实际情形是,你已经形成了不行动的条件反射,更常见的是,许多不行动的人,还为自己准备了一堆高大上的理由。

>> 只有否认自己曾经历的事实,才能够于脑际架构出一个空泛的概念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自己曾经受到的屈辱与苦难瞬间变得神圣无比。这是习得性无助的反向心理趋势,出于对现实的恐惧而逃避到虚构的欢乐之中。

>> 还有,你要相信生活会改变,变才是天地之间最大的王道,没有什么固化的东西值得信守,只有拥抱一个变化的世界,你的心才会豁然开朗。

>> 要摆脱这种不良情绪的困扰,就必须养成将抽象问题具象化的能力,冷静地问一问自己,所遭遇到的问题究竟是什么?一旦你找到这个答案,束缚你的紧箍咒就迎刃而解。倘若缺失了这个过程,就意味着你需要一个开始。

人生的四个等级

>> 陶朱公说:人们之所以需要钱,是因为钱能解决许多麻烦。可是他惹出来的问题,就连钱都解决不了。他这算是第三等人生。

>> 我们对财富需要有清醒的认知: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人生在世,要学会避免那些钱不能解决的问题。

听故事,鉴人性

>> 后世人总结说:大巧不工,重剑无锋,妙语是银,但沉默才是金。任你何等才华横溢的才子书生,抵不过劳动人民一张紧闭的嘴。

>> 而冯起炎这件事,却更贴近现实,说的是外部世界是客观的,绝对不会因为你自己愚蠢,这世界就愚蠢。蠢萌之人,只会把自己玩残玩死。人活在这世上,还得比拼脑子的正常程度。

>> 重复一遍: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道理,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成立。

从人性角度,看人心冷漠现象

>> 这就叫沉默的大多数。

>> 机智的我们,更喜欢把这种深层次的恐惧,换个温柔的术语——担忧。

>> 澎湃新闻称:耶鲁大学教授反思精英教育,光鲜的外表中,有令人窒息的恐惧和空虚。

>> 阻碍我们前行的最大障碍,是内心深处,那些自幼年时累积起来的恐惧。

>> 如果你心里有恐惧,那一定是没有意识到,别人也都陷入恐惧之中——新闻说,耶鲁大学的孩子们,身上寄居着令人窒息的恐惧、焦虑、失落、无助、空虚与孤独。他们都怕成这样子,我们凭什么不怕?

>> 第三个,阳明心学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智力不是太够用,情商不太高,必是内心深处的恐惧剂量严重超标。恐惧的心灵,会在行动时羁绊住我们的脚步,让我们的思维陷入低谷,意识呈现迷惘。于是我们怨气冲天,怒火中烧,看谁都不顺眼,看谁都不爽。实际上是恐惧的毒火,焚毁了我们的心灵世界,在让我们的心陷入迷乱的同时,严重降低了我们的

>> 思考质量。

>> 瞧瞧恐惧者那惊恐的脸,那就是我们自己的写照——恐惧者唯一的恐惧,就是不敢面对自己的恐惧。

哪些能力很重要,一点就透却没人告诉你

>> 真的死定了,所有获得人生成就的人,都是蹚过无数条绝望的暗河,踩踏着无数个不可能,才走到今天的制高点上。成功者都是幸运儿,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幸运时,就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大自我开发力度,继续捕捉下一个幸运点,让自己立于暂时的不败之地。可等到那一天,他们突然间头脑发热,误以为自己的人生成就,全是来自于自己的能力,这时候的他们,就可以退场了。

>> 现在我们回到本文的标题:哪些能力很重要,学校不教一点就透,却没人告诉你?答案是:就是这个。就是这个。这个实际上不是能力,而是见识,是思维高度——但,日常的这些见识,被一些奇异的包装扭曲了,这种包装激发了你心里的恐惧,让你产生人生艰难的假象,与智慧及人生成功失之交臂。

>> 从卖辣酱、卖面皮到打工,竟然面临着同样的沟坎,这只能表明,这其中隐含着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 这个规律没人说起过,也没哪个正经人给起个名,咱们姑且将之命名为:事业成长法则吧。

>> 所以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前一句,是在知道事情漫长周期的情形下,不紧不慢地先打造好卖点,维护认可点。后一句,其实就是耐心等待事业这株树,开花结果。这期间最需要的是温和与淡定,而不是什么惊人的能力。

人性实验: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 不认可——对他人的人生成就的不认可!

>> 而那位发帖抱怨校友会势利功利的网友,他的心态,则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人性的挣扎与不甘。

>> ——不能接受现实,往往是因为,别人的成功,就意味着自己的失败。

>>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别人嘛,烂人垃圾,不值一提。

>> 要记住,成年人的打拼有其无奈之处,功利或势利,不过映照出生存之惨淡。我们需要智慧获得这些,更需要智慧,理性地认知这一切。

>> 呵护那些正在努力的朋友,体谅那些日渐下滑的故人,人生没有贵贱之分,所有人终将在野心尽头重逢。唯有盛年的努力与坚持,才能够让我们见证人性的价值。

想当然是靠不住的,还是要思考

>> 当你站在较高的社会位置,需要有洞察全局的能力。当你处在极低的社会位置,需要有社会管理者的眼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没有经过思考的人,忧也忧不到点子上,乐也乐不对路子,或忧或乐,无助于改善自我人生。

>> 这个解释,和菜菜的解释是一样的。她们都看到了隐藏在贫困后面的社会救助生产线。

>> 视而不见,只是因为思考能力不足。

>> 人类是极端情绪化的物种,第一时间的反应,条件反射下的想当然,只是看到事情表象的情绪化冲动,并非思考。但,未受到良好思维训练的人,是意识不到这一点的,他们往往把自己的情绪化反应,视为思考本身。

>> 指责易天收养流浪猫的人,更是被褊狭的怨怒所左右。这种怨怒,或是来自于生活的不如意——如果生活如意,他们尽可以自己去履行自己的人生观念,而不必将这种要求强加于他人——正是这种情绪化反应,导致了他们无视社会化生产的存在。

>> 现实中,有思考能力的人,还可以勉强与不会思考的人对话,但以静默时为多。而没有思考能力的人,忘性也大得惊人。他们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地忘掉应该促动他思考的问题。

>> 不会思考的人,是惹不起的。一旦你指出他的想当然观点的谬误之处,他不是如正常人那样,意识到自己错了,相反,他只是感受到被冒犯的挫折,就会变得好斗起来,与你展开无休无止的纠缠,直到寻隙抓住你的语病,然后他就会欢天喜地地庆祝自己的胜利。

>> 不会思考的人,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他们有在生活中寻找确定感的强烈冲动,不确定性让他们无法适应。而思考者喜欢不确定性,拥抱不确定性。第二,不思考的人,总是和自己观念类似的人在一起,同质的观念对他来说,意味着安全。而思考者却对同类思维极为警觉,一旦发现身边的人与自己想法一样,就会检视自己的思维。

>> 第三,不会思考的人,从模糊的定义出发,寻求结论的精确性。所以此类人多是暴力的信奉者,因为从模糊的定义出发,会得出无数个结论,而他们只接受自己那一个。相反,思考者对结论不感兴趣,只是寻求定义的精确性。

>>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获得思考能力,又或是强化自己的思维技能,那么,首先我们要意识到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人类活动的不确定性,要知道观念只是脑子里的虚构,而现实往往与观念合不上拍。其次,我们要知道思考的起点源于何处,只有最简单的事实,才是思考的起点。如果你的脑子里只有结论,那么,就意味着你需要思考了。再次,要记住在你面前,是没有成形的结论或是禁区的,只有推倒既定结论的藩篱,才能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获得强大的思维能力。

跨不过去的是苟且,跨过去的是远方

>> 专业人士会偷偷告诉你——这两类人的差别在于对不确定性及确定性的规律认知上。

>> 心理学家说,那些遭遇逆境就瘫软如泥的人,其实是把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完全弄反了。

>> 比如说,这些人在内心里是鄙视努力的价值的,但他们不会明说出来。他们会拿世事的不确定性来遮掩。

>> 所以,这些人做事最多不过三分钟热度,究其本质,他们根

>> 本不相信持续的努力,与自己的优秀存在着必然关系。

持续的好运是一种能力

>> 有些人,没有被苦难压垮,不是苦难有什么价值,而是这个人心灵强大。

>> 一切,取决于当事人的自我选择。

>> 结果,艾森豪威尔的妈不乐意了,斥责道:你必须用好你手中的牌,不管那些牌怎样。

>> ——当你以一生为周期,看到的是时代和人性,看到的是规律。——当你以十年为周期,看到的是常识与规则变化。

>> ——当你以三年或五年为周期,看到的是胆识和眼光。——当你以一年为周期,就会相信天赋和能力。——如果你以天为单位,什么也看不到,就只能寄望于奇迹和运气。

>>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年轻只是资本,成熟才意味机会

>> 记者说——真正的表达高手,不发一言,让对方尽情地说。让对方说爽了,他整个人,都是你的了。同理,你如果肯让这个世界对你表达,世界表达爽了,这个世界就完全归属于你。

>> 倾听,做事,多与平和的成年人相处。尝试一下吧,年轻虽然是资本,但成熟才意味着机会。要知道一个成熟的人,才是稳定的,可以依靠并信任的,才能够获得这个社会的广泛接受与认可。

>> 当你对别人有了价值,并愿意开发自我,那你就成熟了。

为什么有些人勤劳却陷入贫困

>> 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个极为痛苦的两难选择,诸如我们自己所面临的困局:你痛斥血汗工厂,站在道义制高点义正词严;可劳动密集型企业撤资,就会导致不少于3亿的流动人口陷入失业窘状——你上哪儿搞来那么多的高精尖企业,来容纳如此数量庞大而又未受过职业训练的劳动力呢?

不要读书读到蠢

>> 更糟糕的是,禁止与强迫并举的功利读书方式,局限了孩子们的大脑,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一片荒凉,使他们变成了冷漠冰寒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 成人世界所接纳的,永远是具有强烈进取意识、富于学习能力的新锐精英,再高一点,还需要些创新能力。

>> 在这种强行驯化出来的条件反射机制解除之前,我们只能坐视孩子们一步步滑下毁灭的渊薮。

>> 完全不同,物质生活的享受,是短促爆发式,让你“哧”的一声,心理能量一泄而快,而后是繁华落败的空虚寂寞冷。而阅读所带来的精神快感,却是缓慢而持久的,能够让你的生命充实而饱满。如果你确信,明天还会来临,那么你就不应该舍弃这缓慢持久的快乐。

>> 读一读那些最没用的书吧,理科生读读莎士比亚,读读乔治·马丁,文科生读读霍金,读读凯文·凯利。唯有阅读面的丰富,才能够让你的大脑更加灵活地运行,更能够精准把握飞速变化的未来。

爱护朋友,别让他蹬鼻子上脸

>>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哪有个完啊——记住这句话吧,当你长大,进入社会,无论是亲情友情,无论是职场社会,当你呈片断式思考,以为一

>> 人生在世,是连场的互动博弈,一切过程都只是个开始,哪有个完啊。

>> ——要想活得简单明白,最好避免模糊交易。能够确信的,只有书面上的、受法律保护的承诺。被自己刻意淡化的不自重,再加上朋友间的模糊交易,会让我们陷入“花了大钱,还落人家一身埋怨”的泥沼中。

>> 要牢记《追捕》中杜丘的结束语:一切只是开始,博弈永无终止。

>> 无论你是求助于朋友,还是朋友求助于你,都只是个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面。如果你以为占朋友一点便宜就完事了,那未免太天真啦。

>> 如果你以为占朋友一点便宜就完事了,那未免太天真啦。

>> 要呵护友情,就一定不能让朋友心里有欠缺,情感有失落。利益说在明处,回报重于获得。自重者人重,自明者人明。做到这一步,纵然是朋友还不谅解,但终究你是于心无愧,这样就可以了。

凭你的智力,还不够做坏人

>> 第一,社会上,每个正确的行为一定都能证明,每个错误的行为大都是能够证明的。

>> 第二,人心里,动机是很难证明的,行为是容易证明的。

>> 金融大鳄索罗斯,就是依据上述两个原则,总结出他自己的一套“量子社会学”,以此恣意地碾压智商不靠谱的平庸人士。

千万别得罪心胸狭窄的人

>> 奄奄一息时,他对家人说:这个做人呢,做错事倒没多大关系,但千万别说错话,千万别得罪那些心胸狭窄的人。你看我,就因为那么一句话,让王播恨我到了这个地步,用这么阴毒的办法,活活地羞辱死我。

>> 好人,大概算是那类知道自己的软弱,拒绝黑暗诱惑、拒绝伤害别人的人。坏人呢,情况就有点复杂——但有一点,再丑的癞蛤蟆,也曾有过小蝌蚪的春天。许多坏人也曾是职场上的小清新小鲜肉,只是他们不习惯于反思自我,而是迁怒于人,一旦他们的愤怒任性地爆发出来,多半就成为十恶不赦之辈了。

>> 你心中有什么,你的世界就是什么——前提是,你居于智力制高点,对人际陷阱洞若观火,并能够看到其后那悲哀的人性流露。

>> 你是谁,不取决于自我评价,而是取决于你做了些什么。

>> 职场从不曾存在陷阱,但当蠢人跑出来,陷阱就出现了。蠢人就是那些不了解自我,不了解他人,对人性全无半点认知的懵懂者。蠢并不可怕,再聪明的人,也是从一条蠢道上走出来的。重要的是万不可迁怒于人,人类天性是追求欢乐的,怨恨与阴毒,会吞噬我们的心,让我们活在阳光中,却时时刻刻感受到地狱般的阴寒。最后重复一遍:相信人性的善,正视人性的恶,就不会跌入愚蠢构筑的陷阱,更不会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迷失自我。

用微笑对待别人,用自嘲对付自己

>> 职场上这类孩子,普遍地不成熟,而且他们还有个共同点——不会输,当然更不会赢。

>> 衡量一个人人格是否成熟,就看他是不是已经学会了认输。

>> 学会输的人,才能学会赢。不会输的人,想赢就比较难。输不起的人,多半也赢不起。

>> 中国的教育,犹如一只无害的靶子,谁逮着谁都会狠揍几下,教育已经被揍得皮实了,任你如何斥责只是一声不吭——但实际上,许多对教育的指责,多半说不到点子上,中国教育真正的悲哀,是只知一味教导学生赢的能力,却未意识到先让孩子学会输。学会输是比学会赢更重要的生存技能。

>> 一是要认识到所谓赢,不过是输的积累,必须要有输的勇气和承受力。

>> 八是有选择地靠近意志坚韧的人。玻璃心与玻璃心撞在一起,多半容易一碰即碎。因为在一起的人会相互模仿,相互交谈的人会交换观点,所以只有与优秀的人为伍,你才会逐渐被对方的坚毅与强悍所感染,也才能慢慢变得强大起来。

>> ……总而言之,只有强者能接受失败,你怕输,那只是因为你对别人充满戒备,其实你的人生根本没什么对手。你要明白:惧怕失败或是勇于挑战,不过就是内心的情绪波动而已。惧怕失败的人被情绪所左右,勇于挑战者则主动控制情绪。所有人在智力上可以说是平等的,拉开人生鸿沟的,无外乎你是情愿沦为情绪的俘虏,还是学习控制自我与他人的情绪。

如何避免被职场上的垃圾干掉

>> 如果你学会尊重没本事的“恺撒”的吃饭权,再肯花点心思,学点历史工程学激活自己的情商,你的职场生涯,就会少许多烦恼,而平添无尽的乐趣。

教养是一种温静的智慧

>> 要快一点成熟,需要这么五个流程:第一步,先承认智慧是相对的,蠢萌是绝对的。

>> 第二步:强制倾听,不反驳。

>> 第三步:在自己的观点与最愚蠢的见识之中,寻找妥协点。

>> 成熟的标志,就是能与不堪的人合作为伍。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游戏,也不是不可以玩,但怀一颗包容之心,可能更快乐。

>> 第四步:观察对方观点的契因,或许你会发现,对方有对方的缘由,哪怕是再荒谬的观点,也必有其深层次的心理成因。

>> 第五步:遇事时微笑,等对方开口,不要让自己沦为情绪的俘虏。

教养:源自你内心的强大力量

>> 教养这个词,所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强大的自由精神,强烈的自尊意志与含而不露的表达,面对任何环境时不失其优雅风仪,时刻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内心对柔弱者真诚的关爱与怜悯,在任何形式的压力面前绝不屈服。

无知就是最大的风险

>> 但我知道,有些朋友就是这样子的,生活在自己的某个主观臆想中。如果说,他们的人生真的付出过什么代价,走过什么弯路的话,那也是因为他们固执地坚守自己的无知。

>> 反感只是一种情绪,情绪的特点,就是不需要理由——如果需要理由,那叫理性。而理性告诉我们,想知道一本书对自己来说,是否有价值,必须要拿在手上,仔细地翻阅一下。这一翻阅,就知道自己拒绝的理由,是多么荒唐。

>> 但在特定情况下,情绪化的作用,却只是为了拒绝理性,只是维持我们无知的一个理由。

>> 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与其无知的程度成正比。

>> 如果一定要把话说明白,那就是,如果有谁在现实中感觉到不如意,一定是无知妨碍了你。

>> 为“情绪云”所遮蔽,我们的无知,通常表现为四种情形:第一是不懂己,第二是不识人,第三是不晓事,第四是不明理。

>> 人生在世,要做一件事情,第一有周期,第二有波折,第三要投入。

尖酸刻薄,是性格直率吗

>> 说谦和,说刻薄,其实说的不过是情商。

>> 后世之人,如谢安这类极少,如杜审言、贾岛之类的也不多见。但如谢万这种,什么本事也没有,却单单练就了一张极损嘴巴之人,比比皆是。

>> 有个人去朋友家,正跟朋友夫妻聊天,朋友的儿子,带着女友进门来了。这时候,这人说了一句话:这孩子跟他爸一样,会挑!他这一句话,夸了四个人。这个就叫情商。

>> 相反,情商低的人,根本不知道刻薄的话,在对方心里会引起何等的反感。这类人往往会犯一个极不可思议的错误——他们把刻薄当成才智,认为自己对别人的污辱,是自己才能佳的表现。这类人往往把心思花在,如何说话让对方最为恼火愤怒上

反思自己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在无意识的训练自己,那自己又属于哪一类人呢?

>> 情商高的人,与情商太低、成为毒舌类型的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自己。

>> 情商高的人,与情商太低、成为毒舌类型的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自己。

>> 这种训练,是无意识的,只是大脑愉悦自我的一种条件反射。

>> 耶鲁大学校长彼德·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人格心理学教授琼·梅耶,将情商分为三个维度:1.感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境。2.以自身感受辅助思考与判断。3.管理情绪,以利于个人成长或经营健康的人际关系。

>> 如果我们不想如谢万那般活得悲催别扭,就应该体恤他人的脆弱与敏感。

高情商和低情商的区别在此,让别人获得存在感,让自己受欢迎,看似退一步,实则是大智慧。

>> 高情商的说话方式,不过是凸显别人,让别人获得存在感,而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欢迎,从而也为自己赢得存在感。

>> 高情商的说话方式,不过是凸显别人,让别人获得存在感,而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欢迎,从而也为自己赢得存在感。

>> 要学会曲线凸显自我,直奔着凸显自我而去,期望借此获得存在感,是极低弱的蠢事。

曲线思维是价值思维,学会拐个弯,是情商更是智商的体现。

>> 曲线思维才是价值思维,直线思维只能撞个头破血流。

不要总想着管别人,先管好自己是最重要的。

>> 而是说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个人事业—— 一旦你考虑到人生事业,许多低情商的表现,就能够得到克制。

>> 背离容易的事,挑战有难度的事情,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多提升。有时候我们总以为自己选择的是难的,但回头想一想,是不是有时候我们悄悄放过了自己,选择了容易或批评,却进行自我欺骗以获得心里安慰?

>> 要记住批评是不需要智力的,但首肯或认同,这才是天下最难的事儿。容易的选择只会让你下滑,选择难的,才会让你缓步上升。

>> 要记住批评是不需要智力的,但首肯或认同,这才是天下最难的事儿。容易的选择只会让你下滑,选择难的,才会让你缓步上升。

>>要记住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谨言慎行,三思而后。不要以为让自己爽了就不管不顾,很多时候的代价只是藏匿在暗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终有一天要付出代价,到那时已经后悔莫及。

>> 仍免不了为刻薄而付出代价

我们一生的努力,只是为了矫正性格上的缺陷

>> 俞敏洪先生说:我从北大辞职后,不再教书,要自己开学办班。那天我拎着糨糊桶,夹着小广告,走在校园里,心里相当难受,我害怕,害怕被以前的学生看到……但没有办法,我必须迈出这一步。真不容易,俞敏洪先生突破内向胆小的自我,迈出这一步,就迎来了命运的转机,实在是让人钦佩。

>> 当年那些胆小羞怯、满心恐惧的孩子,谁要是对他们说,他们的未来会非常了不起,至少他们自己是不信的。

>> 可现在他们这些人,站在主席台上气定神闲,游刃有余。再回望当年的自己,恍若隔世

>> 更何况,日本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先生,认为胆小之人,才是成大事的料子……

>> 李开复曾把人的性格,从极端内向到极端外向,分成十个数值,从1到10,1是极端内向,10是极端外向。

>> 从4到6,大概是人的性格最佳取值了。

人生最难的就是恰到好处,极端就会生事,这句话可以应用在各个情景里。

>> 人生最难的,就是恰到好处。

>> 人生最难的,就是恰到好处。

>> 外向型喜欢表达,那就从表达中汲取经验。内向型喜欢感悟,那就从思考中获取智慧。

>> 内向型要鼓励自己勇敢些,为什么不敢跟女孩子搭腔?有什么好怕的?大胆地走过去,往心仪的女孩脚下一躺:同学,你男朋友掉地下了……她捡起来就算她的,她不捡你就算你的。

>> 忍住非说不可的话。

>> 所以你要学会倾听,一旦你忍住一些非说不可的话,那么你就成熟了,你的朋友圈,也就开始变得丰富起来。

>> 让你的心,平静下来,让你的态度,温和起来。学习微笑,别天天板着一张脸,好像全世界都欠了你多少钱似的。微笑的力量能够洞穿一切。还有眼神,你要学习用眼睛凝视对方,关注对方。情商低的人多数不会笑,面部肌肉死僵死僵,再就是眼睛不会说话,明明满怀善意,一双眼睛却喷射出愤怒的火焰。

>> 一旦你有意识地训练自我表情与眼神,就差不多接近于成熟了。

怎样读书,才会通透

>> 书要读到时而习之,知行合一,并不容易

>> “学而不习之,知行分两岔”

>> 那如何读书,才能够应用呢?教大家一套系统办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理为文用,文为理用。

>> 《老子》,因为我认识的朋友,诸如丰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守彬,文德先生鬼脚七,都能将《老子》倒背如流,他们都是从这本书中汲取了思想与智慧。我们应该也可以。

背诵是为了应用,小时候背英语也是为了能脱口而出流利的英文,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获取知识太过容易,反倒放松、懈怠了自己的大脑,不愿意去背诵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结果就是脑袋空空,只是一个输入输出的机器,知识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如耳旁风,抓不住,更别提应用了。

>> 《老子》一书,连头带尾,统共才5284个字儿,不难背的。不是……你想讲哪块,咱们就翻到哪页不就行了吗?现在是网络时代,这本书满网都是,有什么理由还要背下来呢?因为我们要应用。

>> 网络上的资讯也是这样,不是你看到的,就是你的。了然于心,运用自如,才是你的。

>> 只有属于你的东西,你才能够随意掌控使用。

>> 智慧与人性是相反的。如果我们脑子里的智慧量不足,对这本书是万难理解的

>> 《老子》描述的是顶级智慧,如果把它归到文科,那么它相当于文科中的复变函数——实际上它的原理,跟复变函数是相通的。

>> 最有效的记忆方式,莫不过自然而然,一再重复。

>> 一天念两次,每次各三遍,总计四个小时。以前琢磨过这本书的,大概当天就能背下来。没琢磨过的,最多也不会超过五天。

>> 推荐南怀瑾先生的《老子他说》。因为整本书都在你脑子里,读释解之书,就会轻松又容易。而且释解中有错的地方,你还会一眼辨识出来。

>> 有两个原因,海外传记,多是经过洗礼淘汰,确有价值者才会引进。内中瞎掰的成分含量,不是太高。第二呢,做这步的目的,是要看中国古老的智慧,搁在现时代的海外,还灵光不灵光。

>> 甚至《乔布斯传》

>> 凡是读书无成,或是读书读不进去的人,不是书有问题,有可能是读者对书中的观念不认可。

>> 如果说,一个人三观不正,多好的书,都会让自己的脑子给扭曲了。

>> 我们这里说的四个阶段,大致要花费一个人四年的时间。第一年,拿下“古为今用”,就是按上面的步骤,完成这个阅读过程。第二年,是洋为中用——拿本古希腊典籍,柏拉图的《理想国》或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如果嫌这些书太老土,找本霍布斯的《利维坦》也能充数。读上个一本或几本,把书中的思想纲要记下来,往我们现实中放一下,看看靠谱不靠谱。再有,用马基亚维利的《君主论》,研究《史记》或《资治通鉴》上的故事,保你脑洞大开耳目一新。第三年,可以玩理为文用——把数理理论,往人生上比划比划。比如说,曾国藩少年时,写文言文记日记,其总结的人生规律,竟然与热力学三定律丝丝入扣,这叫什么?这就叫智慧。建议大家也试试。第四年,玩文为理用——如果没有前三个阶段,这一阶段就是让人不屑的民科。有了前三个阶段,这个阶段就走向了洞穿文理,怀慈悲之心的理工生。

存在感太弱的人是危险的

>> 因为一个被忽视的人,一个存在感丧失的人,就会失去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希望。

>> 而人们之所以需要交际场,除了青年男女的正常求偶之外,还因为人们需要从外界获得存在感的证明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让这个世界听懂你

>> 他是南北朝时的梁元帝萧绎,几乎是个完美的皇帝。

>> 知识的诅咒,指学习了大量专业知识的成年人,仍无法理解他人的现象。

>> 教育的目的,说漂亮了,是培养孩子饱满的人格,自由的精神。说专业了,是帮助孩子,实现从以自我为中心到社会化的转变。说实在了,就是让孩子适时成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有爱心,不能再是那种稍遇到一点压力,就狗急跳墙恨意丛生,拔刀子满街乱窜,见女友杀女友,见爹妈杀爹妈那种人。

>> 始终未能完成自我的人格成熟

>> 不成熟的人,以自我为中心,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所以他们在社交时磕磕绊绊,屡屡受挫。他们的表现也如熊孩子一样,因为不断遭受心理挫折而暴躁易怒,逼急眼了就走极端。

>> 仇恨源自于你脑子中的规则,与现实严重错位。

>> 不成熟的心,天然具有自闭性。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存在着对抗社会化的本能,只有差异化的接触,才有可能撬动这扇死闭的门。在正常的知识积累之外,你或许需要让自己多多接触与自己不同类型的人,一旦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挫折感,甚至感受到了伤害,这就意味着你向成熟迈进了一步。

>> 你应该让这个世界听懂你,让这个世界理解你,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理解,所以相爱。那些没有勇气成长的人,终生逃不过知识的诅咒。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张小怪的碗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