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对陕西的了解,很多人会说:“陕西有革命根据地延安,那里的地貌沟壑纵横好恐怖的,可能就适合打游击战;陕西人多次从地底挖出皇帝的陵墓什么的,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来吸引游客,比如秦始皇陵、法门寺;陕西好偏僻啊!缺水,又有沙尘暴。”记得大一时,在疯狂英语讲座上,李阳说:“陕西临潼的农民都听的懂老外问他手中的那个小泥人how much……?”感觉上陕西人很会赚钱。是这样吗?为什么我们那么落后呢?为什么我们很穷呢?高三时,我们的老师有机会去上海旅游,回来后告诉我们:“那边的空气好干净,皮鞋穿一天也不用擦”“我们再赶一百年也赶不上人家啊!”……
很幸运,国家决定开发西部了!我们有机会了!
当政府做出开发西部决定的时候,我们感到莫大的欣慰。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农户的院墙上多出了很多激动人心的标语;报纸上开始有了关注西部开发的字眼,有了学者、经济学家的长篇大论;我们县长的年度工作报告有了“借党和国家开发西部的春风,我们县一定可以实现经济的腾飞……”之类的话……除此之外,好象就没有什么具体的东西了。虽然我们应该明白西部的开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以一蹴而就,但是当地政府无所作为的事实的确让人很失望。除了在县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几个字眼之外,难道就不能真正做几件事情吗?
仅凭县长嘴里的“春风”就可以实现我们县经济的大发展吗?事实上整个陕西、整个西部是由无数个像我们县那样的区域组成,大多数都和我们县一样。因此这就不仅仅是我们县的问题了,而是整个陕西、整个西部的问题。
国家的西部开发对中国的西部人民,对我们陕西人民仅仅意味着机会的降临,这只是个非常重要外在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怎么做?做什么?
正如开发西部不可能是几年、几十年的事,我们国家西部和东部的差距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投资、财政、金融、价格、工资等方面对沿海一些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在优惠政策和市场力量的双重作用下,国内外和人才向增长迅速的沿海地区集中;沿海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自八十年代以来,沿海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非国有经济,而中西部则主要依靠国有经济;中央宏观调控能力的下降没有能够有力的解决地区差异问题;各个地区的不同的发展战略。』
以下我仅以家乡为代表并将话题仅限于西北。
历史的原因、文化的差异造成了思维、观念的不同,地缘的因素也使得处于内陆的西北人没有靠近大海的东部人开阔的视野思想禁锢、观念保守;无所作为的地方政府官员是注定不会做出激动人心的成就的,缺乏有魄力的、真心做事的领导怎么能完成这一宏伟的蓝图?家乡人民的思路没有激活,又怎么可以从最低层打开一条路,最根本的解决人民的贫困呢?
历史上的陕西并非现在这样,比如唐朝的时候,西安曾经是中国最为开放的城市。当时唐王朝的民族政策非常开明,有很多的外族人、外国人在西安经商、甚至做官。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本身就不是汉族人。在那时,关中平原也是盛极一时,民间的商业活动非常的活跃。然而以后,随着国家政治中心的转移,陕西也慢慢的变成了天高皇帝远的西北边地。文化、商业都不再繁荣的结果使得人民的思想也越来越保守。元末的大地震使得关中平原的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的大规模移民才使得这里的经济慢慢的恢复起来。到近代这里的民族问题尖锐,落后的程度进一步的加大。清王朝覆灭以后,民间盗匪成群出没,人民生活困苦。抗战时期,虽然日本人仅仅是时常派飞机过黄河来轰炸,但军阀的盘剥、自然条件的恶劣的危害性比日本鬼子的炸弹毫不逊色。而所有的这些都造成了人民生活的困苦、知识的贫乏,与外界的过少接触使民众的观念更加的落后。封闭的世界、观念的落后已不在适合发展经济的要求。直到现在,这种落后的观念依然是根深蒂固的存在于西北人民的大脑中,只有走出去后,他们才可能会开放一点。因此,观念的问题依然是发展的一个瓶颈。说了一大堆,怎么一个落后法呢?受阅历的限制,我就说一个例子:我们那里有个那个市盛产花椒,一般上人们认为:花椒的壳才是人们要用到的调料或者药材,核是无用的。但前几年外地有公司却大量的以廉价收购花椒的核,据说可以用来做什么东西。以前从来没有当地人想过被他们扔掉的东西是否可以赚钱的,他们只知道壳可以赚钱而没有考虑核其实也可以赚钱。在我们那里这种单一的经济观念的例子很多。每当听到这样的例子,总觉得很痛心。
地方政府官员的无所作为也是制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这群公务员只知道怎么坐稳他们的官位,平日只求“国泰民安”稍微混一点政绩,以求赶快提升,除此之外就与他们无关了,至于“西部大开发”嘛!反正又不是一两代的事情,留给下一任吧!由于没有县领导的有力领导,缺乏必要的财力支持和政策倾斜,企业都很难生存。还有一种怪现象,在企业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县里的领导经常无理要求安插他们的亲戚到厂里,而且这种情况非常严重,后来企业就被慢慢的拖垮。很幸运的是,这种情况不会永远下去。由于家乡的苹果产量很大,适合生产果汁,今年香港一家公司在我们县投资办厂,在省上的干预下这个企业好像得到了一点政策上的倾斜。而且在人员的安置上,他们是有绝对的自主权。希望这个企业可以为我们的区域经济发展开一个好头,给人们带来一点观念上的改变。
西部开发给予家乡经济发展一个好机会,奔向小康要靠政府的领导,更需要人民自己的努力,但是光有努力是不够的,关中、乃至整个陕西的人民都是勤劳的。千百年来,他们勤劳的经营着这块热土,但是依然贫穷的事实证明我们只有改变我们的观念、打开我们的思路才会将经济发展起来。80年代末90年代初,种植苹果很能赚钱,于是很多农民都开始放弃不能赚钱小麦转而种植苹果,人们都将其作为主要经济收入。然而这种盲从很快就出现了问题:随着果树种植面积的增加,苹果的销路成了一个问题。到今年回家的时候,因为苹果市场的不景气,许多人已经开始挖树了。这种盲从的经济模式必然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的,然而家乡的人们没有看到这一点,加之愚蠢的政府也没有很好的加以引导,他们只知道向农民收取“农林特产税”,至于经济的盲从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他们是懒得去探究的。在他们的眼中,只要可以收到税,只要可以在向上级汇报时能够说:“我们的年度收入又增加了几个百分点……”就行了。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模式——乡镇企业,在我们那边也是很难支撑的。父亲退休后曾经在一家乡镇企业里边呆了一段时间,使我有幸可以对我们的乡镇企业有一点大体的了解:我知道那里的人才很缺乏,父亲去之前居然没有会摆弄天平;那里的资金很缺乏,虽然政府也在他们厂的门前挂了一个“重点保护企业”的牌子,但实际上几乎是没有什么支持的;几乎没有什么会管理的人才,这个企业是一个外地人和一个我们当地人合办的,可以说是那个外地人负责生产和销售的。他们主要是用水果来生产果脯,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路子,但是没有几年,他们就因为管理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而倒闭了。真的很可惜!
其实在西部开发中即将遇到的问题何止万千,但是鉴于我的阅历和视野,仅谈了我看到的事情并以我们家乡为代表谈了在西部开发中我们那里的人民应该想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做什么?”这是很重要的,而且这一点对所有的西部人民都是一样的。
盼望着西部开发——这一令无数人激动的宏伟蓝图早日将西部人民带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缩小东西部的差距。
参考:黄速建,魏后凯 《西部大开发与东中部地区发展》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