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业] 07 | 计网 | 物理层原理、技术

网络连接类型

  1. 网络通讯两种技术:多路复用、共享介质和点对点连接;两种方式对应物理连接方式不同
  2. 共享介质:所有设备共享一段介质,主要通过电信号来传输信号(电信号不仅可以跑在同轴电缆上(如早期),现在基于集线器、双绞线都可以做到共享介质的通讯)
  3. 点对点:一端连接着另一端,主要基于光缆来实现;早期拨号上网也是用此方式

物理层介质

概述

  1. 对第一层的规范,描述一些功能特性,如电压等级、电压范围、电压解释、信号划分、终端机械特性等
  2. 从传输介质上来看,主要的传输介质有三类:电信号介质、光信号介质、无线电波(电磁波)介质
  3. 不论哪种介质,主要功能都是传输数据
  4. 编码(encoding):从数字信号到电信号、光信号、无线电波的转化过程
  5. 物理层就要负责01序列到介质上信号的转换
  6. 接收方将介质上的信号收下来,转化成数据交给接收方,完成一次传输
  7. 不同介质
    STP:有屏蔽双绞线
    UTP:无屏蔽双绞线
    coaxial:同轴电缆
    fiber-optics:光缆
    (无线电波的介质为空气)
  8. 传播时如何表示01数字:通过调节信号内容,如电压、振幅、频率,通过调幅、调频、调相等方式来实现数据编码
  9. 数据编码可以由不同的技术来实现,对应的在各自介质上传输能力也不同,因为传输时会有能量消耗或外界干扰,这样,编码的好坏就影响传输效果

几种常见的传输介质

UTP(无屏蔽双绞线)

  1.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
    如图
  2. UTP是由8根子线组成,将其中两条线组成一组,共有四组,每一组称作twisted pair;这样做每一根上的电流相互抵消彼此的电磁影响,即双绞线绞在一起之后抵消外界电磁波干扰
    外面用塑胶套套起来,就可以用来做布线方案了
  3. 与STP相比,UTP成本低,接口更小(RJ-45水晶头接口),这样布线也更方便
  4. 由于双绞线上传递的是电信号,传输过程中会有电流损耗(铜线阻抗),一般认为双绞线的有效范围是有标准的(一般为100m)
  5. UTP随着双绞线不断升级从第一代到现在是第六代,规格不断提高,现在已经有了千兆的传输能力,已经是LAN的主流布线方案
  6. UTP的优点:
    容易部署,线更薄,接口更小
    价格便宜,比早期的STP更加合适;一般布线时,是主机通过双绞线与本地接入设备相连,连接到远端的中心交换机;远端的中心交换机再与服务器相连——现在的主流局域网布线可以这样实现
  7. UTP的缺点:
    只能通过双绞来避免错误,避免能力不强,容易受电磁波干扰,故布线时需要避免有大功率电器在附近
    相比于其他介质,由于双绞线很细,电阻大,电流传输时损耗明显,只能短距离使用

Coaxial(同轴电缆)

  1. 同轴电缆常用于较早期的布线方案
  2. 接口如图所示

    中间是铜导线,用来传电信号,外面包一层绝缘膜,使信号不受干扰;另外,再包一层金属网,在一定程度上屏蔽外界电磁干扰;最后一层塑胶套,保护内部不受外部侵蚀
  3. 根据铜导线粗细,分为细缆、粗缆:细缆电阻大,有效距离短;粗缆电阻小,可以远距离传输,不过成本高
  4. 粗缆、细缆都比UTP传递的远,一般来讲,UTP成本更高,但是UTP都比光缆更便宜
  5. 粗缆早期有效距离可以达到500m,带宽可达百兆、千兆

fiber-optics(光缆)

  1. 光缆是光传输的媒介,光传输对电磁波辐射免疫,故光传输不受外界电磁波干扰,可靠
  2. 光缆结构如图

    中间是光导体(材质为二氧化硅),外层塑胶套包装起保护作用;接口由两部分组成,发接口与收接口
  3. 有效距离可达几公里,成本高(因为工艺复杂),分为单模、多模两种
  4. 单模光缆:光缆传输的光导体直径细,比多模光缆细了一个数量级
    由于他是足够细的,光传输时可以认为几乎没有反射,直射传输,传输时能量损耗小,可以远距离传输,一般用于WAN通讯
  5. 多模光缆:中间光导体直径较大,可以同时传多路光信号,不同光信号通过不同入射角做区分;接收方通过不同角度的识别来识别不同角度的光信号,从而在一段介质上同时实现多路传输
    多模传输时能量损耗相对大(因为有反射),一般用于LAN使用
  6. 单模、多模两端都是用注入型激光二极管或发光二极管来实现光信号的发射

无线通讯

概述

将信号编码成电磁波,不同设备约定好使用不同的频段,这样就可以在空中传输各自的信号而且彼此不干扰——无线传输更方便

几种主流无线传输方式
  1. 激光:通讯双方约定好一个特定的电磁波频率范围和通讯方案;双方在确定的方案——互相对射的方案下做传输;往往部署在中间无障碍物的空间上;由于激光波长短,完全不能衍射——两处部署必须互相看得见
  2. 红外传输:红外线能量比激光弱得多(如电视遥控器就是用红外线进行信息传输)
    实现起来相对成本低,同样也不能衍射(不可跨障碍物)
  3. 无线电波(radio):此时传无线电波,波长大得多,通过衍射使信号能在远距离、在障碍物后接收(如手机与基站之间障碍物很多,但是还是能收到信号)
    相对来说,无线电波传输的更远,辐射能量很小,容易受到干扰(比如下雨天信号能量损耗大,信号就不好;固定的大功率设备在旁边时信号也不好)
    无线信号传输有两类:陆地上发收信号的陆生信号发射,如无线电台;卫星信号发射,如GPS

双绞线标准

双绞线

双绞线概述

  1. 对物理层线的标准与规范进行改进的组织们
    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主要制定各种硬件标准,以传统的以太网为基础制定很多新型的网络技术标准
    UL(美国保险商安全标准规范)
    EIA(电子工业协会)
    TIA(美国通信工业协会)
    ANSI(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还有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等
  2. 现在用的UTP时TIA/EIA标准的子集(TIA/EIA-568A、TIA/EIA-568B)
  3. TIA/EIA解决的是商业或住宅电信布线的相关规范
  4. 除了568A、568B之外,还有569、570、606、607等,对应到路径空间标准、电信接线要求规范等的标准

UTP的逐步发展

  1. 一类线(最早):只有两根线做双绞
    这种双绞线用于电话的语音通讯,不做数据传输
  2. 二类线:能做数据传输,通过令牌环网拓扑做数据传输,不是很常用
  3. 三类线:可以做十兆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最早以太网开始出现就是从三类线开始的
  4. 四类线:令牌环网技术
  5. 五类线:(为与令牌环网技术竞争的诞生)五类线开始,以太网达到了百兆带宽,开始排挤令牌环网技术,慢慢成为主流方案
    五类线开始逐渐规范化
    五类线与三类线的差别是增加了双绞的绞合度,更高的绞合度使传输的抗干扰能力更强,传输更稳定
    现在用的是主要是超五类线,五类线、超五类线传输的数据编码有差异,超五类线可以到达千兆带宽
  6. 几个简写:
    10BASE-T:十兆带宽的双绞线
    100BASE-T:百兆带宽的双绞线
    1000BASE-T:千兆带宽的双绞线
    (T代表twisted)
  7. 现在的某些地方使用六类线、七类线,不过现在主要还是用超五类线

三类双绞线

  1. 双绞线有三类:
    直通线:台式机与交换机相连
    反转线:一般用作将笔记本/PC连到交换机/路由器
    交叉线:两个相同设备的连接
    不同的线有不同规格
  2. 如何将一段线做成一根网线
    如图

    将线刮开,发现8根线(2)
    8根线要合适地排列,两两一组(4)
    接口处要展开,做排列(5)
    按一个顺序排列完,剪开(6)
    加上水晶头(7)
    插紧、压实、两端做好,成为一段网线(8,9,10,11)
    用工具测试网线质量(连通性等)(12)
  3. 双绞线的两种接头
    如图

    双绞线有8跟子线,每根子线都被不同的颜色标记,分别为:
    绿,白绿,橙,白橙,蓝,白蓝,棕,白棕
    T568A的子线顺序为: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T568B的子线顺序为: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注意:白某色与某色的一对线成为pair,各色的编码为:
    蓝:pair1
    橙:pair2
    绿:pair3
    棕:pair4
    注意到:T568A与T568B的区别就是pair2与pair3互换位置
  4. 直通线:网线两端都为T568A或都为T568B接口的网线
    直通线可以连接主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路由器
  5. 反转线:一端与另一端同样端口而反序对应
    反转线也叫console cable(控制台线)
    一般用来将笔记本/PC连到交换机或路由器,将笔记本/PC作为交换机与路由器的console;由于PC端不一定是适配连接,连接时会在PC端加一个适配器(RJ-45到DB-9的adaper),如图

    这样PC这侧连接的是有针脚的串行口,形成了PC到交换机的连接;此链路可以是console连接(因为交换机一侧连接的是console接口;不可以连接以太网口)
    连接后,PC上要启动一个特定程序:超级终端;用默认配置实现超级终端到交换机或路由器的连接配置,这样,启动超级终端之后就可以在PC端对交换机进行输入、输出、做配置
  6. 交叉线
    网线的一端是T568A,另一端是T568B,即同一根线两端的pair2与pair3互换位置
    交叉线用于连接相同设备,如两台PC
    注:Cisco有堆叠技术,堆叠技术是指可以用交叉线连接两个交换机或集线器,结果得到两个交换机或集线器可以合并为一个来使用(如原来两个8口交换机,通过交叉线连接二者,形成一个14口的交换机)

物理层介质与信号相关的问题

  1. 物理层传输有损耗
    传播信号的本质为电磁波(电流、光、无线电波皆是电磁波),电磁波传输时会有损耗
  2. 物理层传输有衰减
    传输时信号能量通过介质产生损耗,有两类:介质损能与外界干扰损能
    一段物理媒体/介质只能在有限长度内进行有效传输而不能无限延长
  3. 物理层传输有反射
    传输中为保证介质稳定(如果不稳定,有性质不连续的节点存在,会产生反射),终点处的情况要做特定处理:要将信号收下来(不让他反射回去)(总线结构的电缆“中间断了整个都不能用”原因即为此)
    物理层来看,线路可能出错,需要精细设计
    外界干扰有两种:电磁波产生的和脉冲产生的,都会影响传输质量
  4. 物理层传输有色散
    以光信号传输时,有色散的可能
    可以通过特定的约束来解决此问题
    还有抖动的问题,要软硬件协同解决
    信号由于同步的质量差异导致大家不同步,这是因为有传输中不可以避免延时
    延时是设备延时,指信号到达该设备与离开该设备中间经历的时间
  5. 冲突与冲突域
    一般的LAN用总线的共享介质方式
    这样连在同一端总线上的两点想要同时使用该介质时,电信号发送后在介质上有冲突,这就是无效的数据传输
    第一层设备中继器、集线器可以变大冲突域,因为随着接入中继器、集线器的设备越多,冲突的可能性越大,故第一层不能解决冲突问题
    为了对第一层接入做一定程度的限制,第二层、第三层有网桥、交换机、路由器把链路分成不同段,才能有效控制冲突域
    如图

    第二层及以上设备(网桥、交换机、路由器)可以将冲突域分成不同小段,第一层设备不能有效自我解决
    注意:这里的分段不代表不同的局域网,实际上大家仍是同一个局域网
    局域网的划分是根据TCP/IP协议栈的IP差异来划分的,只有第三层的路由器才能做网络分段
  6. 传输的耗时问题
    电磁波传输耗时,不同介质耗时不同,传输要考虑时间参数;传输时时耗会对通量有影响

数据通信的相关知识

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

基本问题

  1. 为什么介质传输带宽有上限
  2. 传输时如何规范约束

基本术语

  1. 传输用信号方式实现
  2. 信号可分为电波、电流;信号是传输的数据
  3. 数据传输的两种方式: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特点:消息取值连续(即信号连续变化),一般以波形方式表示
    数字信号特点:消息取值离散(如-1,0,1,这样几个固定的值)
  4. 传输单位:传输过程中有传输单位,此单位对应一个基本的时间周期(时域);时域里传输的一个基本单位叫码元
  5. 码元不是只能包含以为,它可以包含几位
    如:码元若有8个单位(即将一个周期的正弦波根据相位的不同分成8种波形),那么码元就有8种区分,8种区分就能传输3位;即一个码元有9中取值,每时间单位就能传3bits
  6. 模拟信号可以分成简单信号、复合信号两类
    简单信号:(简单的正弦/余弦波),指不能再分解的模拟信号
    复合信号:可以由若干正弦波合成的信号
  7. Fourier变换:任何周期性有理函数都可以分解成正余弦组合表示的方式
    任何周期性波形都可以用简单组合表示出来
    可以通过编码或调制来实现任意复杂信号的传输
    非周期性函数可以通过变换成为周期函数进行Fourier变换
  8. 信号处理时,数字信号是非周期的,表示为方波
    一个数字信号可以分解为无穷多个被称为谐波的简单正弦波,每个谐波具有不同的频率和相位,最后组合成方波
    发送方波可以看作发送无穷多个简单谐波的拟合
  9. 传信号时,不管是传方波还是传连续信号,信号都难免有畸变,需要对传输信道的质量做度量
    一般认为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能量损失,受到干扰,故传输距离越远,传输速率越高,可能受到的影响越大,效果越差
数字信号通过实际信道
码间串扰

如图

  1. 存在问题:如何明确前后码元的界限
  2. 码间串扰:不能明确区分前后码元的界限,不能界定一个码元,无法识别、解释,传输失败
避免码间串扰
  1. 假定的无噪声信道上,避免码间串扰的传输比特率上限

    其中:
    W为信道的以Hz为单位的带宽
    L表示一个信号的电平数(码元能表示的信息数)
    这样,可以通过提高信道的频带带宽和码元的识别等级来提高传输速率
    不过此公式是理想情况下的,无噪声环境不会实现
  2. Shannon的基于信息论理论的带宽上线
    引入噪音

    其中:
    W代表以Hz为单位的信道带宽
    S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N为信道内的高斯噪声功率(噪声不可预知,用高斯噪声拟合)
    S/N成为信噪比
  3. 事实上,信号的平均功率、有噪音的信道的传输带宽都是有上限的
  4. 理解:
    随着信道带宽增大或信噪比的增大,极限传输速率越高
    只要信号的传输速率低于信道极限传输速率,一般可以做有效识别
    上限是有限的,实际的达不到极限传输速率,因为会有各种其他干扰
    一般通过加入编码的方案,让每个码元的识别率更大,使每个码元携带的比特数变多,来做带宽提升
波特率,比特率
  1. 波特率:一个时间单位传输的波的变化次数(信号每秒的变化次数)
  2. 比特率:每秒传的二进制位数
  3. 如果每个时间单位(即每秒)里,每个波形包含的码元数高,则比特率高
  4. 波特率,比特率是比例关系的,如:
    每一个信号3位,则比特率是波特率的3倍
    对于比特率是a bps的信道,传8位所用时间为8/a s
    若8位为一个周期,则一次谐波的频率为f=a/8 Hz
数据通信模型

如图

  1. 输入方作为源系统,经传输系统到达目的系统
  2. 传输系统一般是远距离传输,用模拟信号传输
  3. 输入方和目的方要有信号处理,最终直接发和收的信号是数字比特流,故要在发、收时做信号转换,用到调制解调器

数据通信的相关技术

基本问题

  1. 数据通讯如何编码
  2. 传输有哪些方式
  3. 如何做到通讯多路复用

数据通信相关的编码技术

概述
  1. 计算机输出的各种文字、图像等信息都是数字信号
  2. 数据信号一般属于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基带传输
  1.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多数低频成分、甚至还有直流成分
  2. 基带传输:基本频带的传输,传输的其实是变换之前所占用的频带,用固有信号做传输的方案,即不做变换,直接传输
  3. 基带传输的限制:许多信道不能传输着中国低频或直流分量,需要调频到频带再传输;传输内容一般是数字信号(如低电平表示0,高电平表示1,就将这个数字信号传出去了)
    这样做对信道有严格要求:因为有的信道不能支撑基带信号的数据传输
    这样,事实上传输不能保证完全是基带的传输,需要把基带信号做调频,调制到频带信号再做传输比较合适
  4. 调制: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
    以上为例:离散信号可以调制为连续信号,方式有调幅、调频、调相三种
    调幅:幅度高为1,低为0
    调频:低频为0,高频为1
    调相:不同相位表示0或1
    这就是调制基带信号再传输的原理
  5. 另一方面,基带传输时只做数字、离散信号的传输,也需要做数据的线路编码
    作用:在发收双方做一些协同工作,保证对传输内容不会有混淆理解
    线路编码:通过编码提高传输的识别率
    线路编码与调制不同
编码方式
概述

编码方式有三类:单极限编码、极化编码、双极性编码

单极性编码
  1. 原理:用零电平表示0,正电平表示1
  2. 缺点:
    难以进行时钟同步,即时钟同步不能从信号本身腿短得,需要别的机制(如连着两个0,不容易识别分隔)
    如果有大量0或1连续出现,会导致电流积累,即直流分量问题严重
  3. 结论:简单,但是有问题
  4. 图示
极化编码:对单极性编码的改进
不归零制码
  1. 原理:用负电平表示0,正电平表示1(或相反)
  2. 好处:能够做到一定中和
  3. 缺点:
    难以进行时钟同步,即难以找出一位结束、另一位开始的分界
    如果大量0或1同时出现,同样直流分量问题
  4. 图示
不归零反相制码
  1. 原理:电平一次反转表示1,无电平变化表示0(或相反)
  2. 好处:不太会有电荷积累
  3. 缺点:识别同步依旧有问题,因为大量0连续出现时不会有反转
  4. 图示
归零制码
  1. 原理:多一个归零位;每一位的比特中位跳回零电平位,这样每次归零就知道信号结束
  2. 问题:3个电平位表示2个信号,编码效率低
  3. 图示
曼彻斯特编码
  1. 原理:不在比特中位归零,而是直接用跳变表示
    每一位都有跳变,可以用作时间周期的同步
    使从低到高表示0,从高到低表示1(或相反)
  2. 好处
    自己中和,无电荷积累
    克服了NRZ的问题,比RZ高效
    但是效率也只有50%,并非很高
  3. 图示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1. 原理:每一位结束时有跳变表示0,无跳变表示1(或相反)
  2. 好处
    由于硬件能够敏感识别变化的特点,(即前后信号发生变化容易被掌握,识别每次收到了什么样的信号/信号的内容工作量反而大),故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更加使用于硬件实现
    时钟周期也好掌握,因为通样每一位中都会有跳变
  3. 图示
双极性编码(AMZ)
  1. 原理:采用三个电平,零电平表示0,1用正负电平的跳跃表示(即若这一次的1位正电平,那么下一个的1用负电平表示)
  2. 好处:0不积累电荷,1时前后的1交替反转抵消,无直流分量问题;也可做到同步(连续的0不能同步,1可以同步)
  3. 图示
多路复用技术
概述
  1. 多路复用技术是物理层提高信道利用率的技术
  2. 一条传输线路(常是远距离的)的带宽远超一组用户需求,可以通过多路复用提高线路利用率,使多用户同时使用线路来发送自己的信号
  3. 图示
    物理上的一个链路

    逻辑上的效果
时分复用(TDM)
  1. 原理: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每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个TDM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间间隙
  2. 图示

    时间段1给用户1,时间段2给用户2,时间段3给用户3,使链路上传输的信号同时满足3组用户的需要
  3. 周期性地重复使用链路,使链路上信号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
  4. 称TDM的信号为等时信号,因为早期的做法是将时间间隙(TDM帧)平均分给各用户的
  5. 发送方用复用器接受用户们的信号做划分和组织,接收方通过分解器还原成用户们各自信号再发送
  6. 存在问题:可能造成线路资源浪费
    如图

    有四个用户ABCD,会有此情况:有的用户有时候没有数据发送,但是属于他的时隙是固定的,如图,在CD没有数据发送的周期里不会等着CD来给数据,而是若这个周期(时间片段)过去了,CD依旧没有数据可以传输那么就把他们过掉
    这样,4个时间复用帧只发送了7个子帧,浪费了50%以上的时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用统计时分复用(STDM)
统计时分复用(STDM)
  1. 原理:按上面的例子,4个用户ABCD
    复用时,不再是固定地将时间子帧分配给ABCD,而是当有一个时间子隙里有人把数据传来(该时间内有东西可传)时,就将他组织起来;然后在时间周期里组织成一个统计时分复用帧后就一起发送
  2. 缺点:要求每一个子帧携带用户信息(因为每个子帧不是分配给固定用户的),这样会导致数据效率降低;但总体来说还是比平均时分复用更好
  3. STDM是当前的主流时分复用方案
  4. 图示
频分复用(FDM)
  1. 原理:介质可以传输一个频率范围的信号,将介质频率范围划分成几个不同片段,每个用户设定使用某一个子频段带宽(频率带宽)区间来传递自己的信号——这个工作由发送方编码时做;频带划分时会各自错开,并且会有一段频率是间隔开的,不会互相干扰
  2. 做到了各方同时使用介质来传输自己的信号
  3. 图示
波分复用(WDM)
  1. 原理:频分复用的光传输场景;把不同用户数据编码成各自特定波长的光信号,然后通过复用器把多路光信号服用成一路信号,再传输;接收方再将这一路信号分解成特定波长的光信号,交给特定用户,形成复用
    这样在一根光纤上的总带宽可达(如图的话)8倍子线带宽
  2. 现在的光缆传输就用这个来实现复用
  3. 图示
码分复用(CDM)
  1. 常用名词:码分多址(CDMA)
  2. 传信号时,大家采用相同频率,但是通过对传输的数据编码来做变换
    如基站一对自己数据做编码:将1改定义为m位码片段,0为1的反码;这就形成了基站一的编码方案
    基站二取另一种方案(m位)
    要求:不同基站的编码相互正交,即2的编码在1解析时不会被解析出0或1
    这样,若多基站使用彼此正交的编码,就可以做到各自同时传输,不彼此影响,实现复用
  3. 这种方式的信号很抗干扰,因为一个人的信号不会被另一个人理解,很安全




     
     

___Fin___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