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图的邻接矩阵、邻接表及其相互转化和邻接表的广度遍历、深度遍历

本博客记录的是有关图的学习与总结,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数据结构表示;2.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相互转化;3.邻接表的深度遍历和广度遍历。

一、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

  A.基本概念  

  图的存储结构主要分两种,一种是邻接矩阵,一种是邻接表。 
1.邻接矩阵 
  图的邻接矩阵存储方式是用两个数组来表示图。一个一维数组存储图中顶点信息,一个二维数组(邻接矩阵)存储图中的边或弧的信息。 
设图G有n个顶点,则邻接矩阵是一个n*n的方阵,定义为: 
这里写图片描述 
  看一个实例,下图左就是一个无向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从上面可以看出,无向图的边数组是一个对称矩阵。所谓对称矩阵就是n阶矩阵的元满足aij = aji。即从矩阵的左上角到右下角的主对角线为轴,右上角的元和左下角相对应的元全都是相等的。 
  从这个矩阵中,很容易知道图中的信息。 
(1)要判断任意两顶点是否有边无边就很容易了; 
(2)要知道某个顶点的度,其实就是这个顶点vi在邻接矩阵中第i行或(第i列)的元素之和; 
(3)求顶点vi的所有邻接点就是将矩阵中第i行元素扫描一遍,arc[i][j]为1就是邻接点; 
  而有向图讲究入度和出度,顶点vi的入度为1,正好是第i列各数之和。顶点vi的出度为2,即第i行的各数之和。 
  若图G是网图,有n个顶点,则邻接矩阵是一个n*n的方阵,定义为:

这里写图片描述

1.2 邻接表 
  邻接矩阵是不错的一种图存储结构,但是,对于边数相对顶点较少的图,这种结构存在对存储空间的极大浪费。因此,找到一种数组与链表相结合的存储方法称为邻接表。 
  邻接表的处理方法是这样的: 
(1)图中顶点用一个一维数组存储,当然,顶点也可以用单链表来存储,不过,数组可以较容易的读取顶点的信息,更加方便。 
(2)图中每个顶点vi的所有邻接点构成一个线性表,由于邻接点的个数不定,所以,用单链表存储,无向图称为顶点vi的边表,有向图则称为顶点vi作为弧尾的出边表。 
  例如,下图就是一个无向图的邻接表的结构。 
这里写图片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出,顶点表的各个结点由data和firstedge两个域表示,data是数据域,存储顶点的信息,firstedge是指针域,指向边表的第一个结点,即此顶点的第一个邻接点。边表结点由adjvex和next两个域组成。adjvex是邻接点域,存储某顶点的邻接点在顶点

  • 14
    点赞
  • 8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好的,我会为你介绍如何使用C++实现邻接表邻接矩阵结构,以及如何使用深度优先遍历广度优先遍历这两种遍历算法。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的数据结构。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使用邻接表邻接矩阵两种方式来表示。 **邻接表** ```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Graph { int V; // 顶点的数量 vector<vector<int>> adjList; // 邻接表 public: Graph(int V); // 构造函数 void addEdge(int v, int w); // 添加边的方法 void DFS(int v); // 深度优先遍历 }; Graph::Graph(int V) { this->V = V; adjList = vector<vector<int>>(V); // 初始化邻接表 } void Graph::addEdge(int v, int w) { adjList[v].push_back(w); // 在邻接表中添加边 } void Graph::DFS(int v) { vector<bool> visited(V, false); // 记录是否访问过某个顶点 int dfsCounter = 0; // 计数器,用来追踪有多少顶点已经被访问过 visited[v] = true; // 将起始顶点标记为已访问 cout << v << " "; // 在打印时标记访问的顺序(可忽略) for (int i = 0; i < adjList[v].size(); i++) { int child = adjList[v][i]; // 获取当前顶点的所有邻居顶点 if (!visited[child]) { // 如果邻居顶点未被访问过,则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cout << child << " "; // 打印邻居顶点,并标记为已访问 visited[child] = true; // 将邻居顶点标记为已访问 dfsCounter++; // 计数器加一,表示又有一个顶点被访问过 if (dfsCounter == V - 1) { // 如果所有的顶点都已经被访问过,则打印出所有的顶点 cout << "结束" << endl; break; } } } } ``` **邻接矩阵** 邻接矩阵是一种用二维数组表示的数据结构。数组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两个顶点之间的边的存在与否。如果顶点i和顶点j之间有边,则矩阵的第i行第j列元素为1,否则为0。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现: ```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Graph { int V; // 顶点的数量 vector<vector<int>> matrix; // 邻接矩阵表示的 public: Graph(int V); // 构造函数,初始化矩阵和顶点数量 void addEdge(int v, int w); // 添加边的方法,修改矩阵元素值表示边的存在与否 void BFS(int s); // 广度优先遍历方法(BFS) }; Graph::Graph(int V) { // 初始化矩阵和顶点数量为V*V的大小,并全部初始化为0(无边) this->V = V; matrix = vector<vector<int>>(V, vector<int>(V, 0)); // 初始化邻接矩阵为0(无边) } void Graph::addEdge(int v, int w) { // 在邻接矩阵中添加边,如果存在则修改值为1,否则为0(无边) if (matrix[v][w] == 0) { // 如果v和w之间没有边,则添加一条边,并修改值为1(存在) matrix[v][w] = 1; // 将v和w之间的边的存在与否设置为1(存在)或0(无边)的逻辑代码在添加的过程中完成。注意这个过程是一个操作序列。如果你想要使用另一种方法来表示邻接矩阵,你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逻辑来实现这个过程。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简单地用数组来表示的数据结构,不提供额外的方法来实现边或顶点的插入/删除。注意这种方法假设了一个全局的状态转移或者条件表达式用于比较数组的当前值与边缘的状态是否相等(添加或者不存在)。然而这取决于具体的结构和使用环境,你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