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身份与元宇宙

1 数字身份应用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

数据身份,是一种以真实身份信息为基础,通过数字代码形式流通于网络空间中的可供查询和识别的公共密钥。

对于个人和机构实体,数字身份由早期的互联网传统账号发展为多账号一键登录授权管理,再到个人或机构实体本身所有、所管、所控的去中心化身份;对于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其他生物和物品实体,数字身份可泛化至任意生物、任意物品的工业互联网标识,如阳澄湖大闸蟹的生态标识、智能井盖的管理标识、终端产品及通信基站的唯一标识码等。

1.1 数字身份的归属问题

个人用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拥有自己的身份。从技术和法律角度出发,以互联网传统账号模式和一键授权登录模式为基础的数字身份,均不属于用户自己,身份无法由用户自身掌控。如用户注册微博,名义上账号是属于该用户,但控制权还是在运营者手里。

另外,账号上的隐私数据也无法被用户自己掌控,很多时候用户个人隐私数据可能已经被掌控者泄露了。

个人账号身份无法安全互通。在网络空间中,每个应用服务都需要创建账号,于运营商而言,账号管理相当繁琐;于用户而言,用户在各应用服务中的数字身份相互独立,账号联合授权登录模式存在较高的隐私泄露风险。

1.2 数字身份的隐私安全问题

数字身份面临着其他广泛使用的数字技术已经暴露出的风险,如用户隐私数据(身份隐私、行为隐私、喜好隐私)泄露、数字身份盗用、个人数据滥用、技术漏洞等在数字生态系统中既有的一系列潜在风险。

数字身份信息面临的安全问题:

(1)数据本身的可信度降低:网络空间中的虚假、错误及仿制数据较多,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泄露及失真问题,用户账号过剩、身份信息数据超载问题。

(2)黑客攻击问题:大数据数据量庞大,很多数据与用户敏感隐私数据关联,致使数据本身的价值较高,存在被黑客针对和进攻的风险。

(3)发送方、接收方、数据处理方对数据的监管、防护问题:密码及物理防御手段滞后,可能并未采取数据物理备份、架设磁盘阵列、构建多套数据库等数据管理手段,数据主动、被动防护能力薄弱。

1.3 数字身份的伦理问题

数字身份作为人在数字网络中交流和沟通的起点,也在大数据的影响下爆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如数据权力被侵害,隐私安全、公平正义和身份认同问题等。这些伦理问题不仅给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带了负面影响,也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全球性的困扰。

(1)数字身份的数据权利侵害问题

主要涉及数据人格权和数据财产权的被侵害问题。数字身份的数据人格权侵害问题包括用户知情同意权、修改权、封锁权、遗忘权等权利的侵害问题;数字身份的数据财产权侵害问题包括采集权、查询权、可携权、使用权、获益权等权利的侵害问题。

(2)数字身份的公平问题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活、经历、知识、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和国家环境各不相同,个人形成的数字身份也迥然相异,个人对数据信息的掌控和利用能力不同,这将直接影响到不同国家、地区、企业、社会群体、个人的经济收入、知识吸收和地位等级,因此产生了诸多不公平问题,如技术不相等、知识不对等、贫富不均等、社会不平等等。

(3)数字身份的认同问题

数字身份与现实身份相脱离。个人对网络空间中的虚拟数字身份越认同,就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持或提高这种认同,会侵占分配给现实身份的时间与精力,导致对现实身份的认同度有所下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