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让我们有了许多弯道超车的机会,微信小程序发展也在快速崛起。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起,微信小程序的DAU已达到4亿,人均小程序交易金额同比增长67%,活跃小程序同比增长75%,有交易的小程序数同步增长68%。最关键的数字是,至2021 年全网小程序数量已超 700 万,其中微信小程序开发者突破 300 万,DAU 更超过 4.5 亿;日均使用次数同比增长 32%,活跃小程序则增长 41%,小程序生态已塑造出新的增长空间。在部分商家眼中,“用户都在里面”的微信生态一直是个机会场,但受限于平台的电商基因,生意布局仍也有保留,而上述的开放能力也为其增加了一份期待值。
从2017到2022,小程序发展至今已近6年的时间。从不被关注到现在的全民应用,可以说小程序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毕竟,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巨头之间争夺流量的博弈从未停止,因为巨头们也清楚地意识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阅读时间、应用使用时间都是高度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正在争夺流量,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前端用户体验的碎片化。全中国的手机用户都已经被微信小程序充分教育,各种场景下“随需随用”、“用完即扔”,是非常典型的“效用计算”。
例如近几年大行其道的“微服务”就是把传统“单体应用”碎片化。在探讨微服务之间的关系时,大家常常会使用“服务项目依靠”,但大家觉得并不适合。“服务项目依靠”很有可能会让大家在计划和分拆微服务时误入歧途。而碎片化当然能带来管理它们(小程序、微服务)的耗损,但不必担心,现在这些问题已被这些如Docker容器化生态、Kubernetes容器编排管理技术、FaaS函数即服务工具链等成熟的开发运维平台、工具链解决了,并能够保证让云侧的小粒度服务开发运维更便利、稳定、弹性可扩。而微信本身则实际上在端侧充当了小程序的“运行时”及管理工具。
化繁为简,通过小程序实现敏捷迭代
微信本身与运行在它上面的数以百万计的小程序,就是一个“松散耦合”的最佳例子 :微信自身的版本迭代,从来与任何第三方小程序无关;每天互联网上各种小程序的迭代升级、上架下架,也不会影响到微信运行的稳定性。
试想下如果目前市面上的APP都能如微信一样稳定,把App中的业务功能拆分出去以类似小程序的技术载体进行碎片化、单一职责、独立生命周期的开发部署,是不是这些APP既需要维稳又需要敏捷迭代的矛盾就有希望得到解决?
这种程度的松散耦合,让业务功能可以独立于App进行开发、测试与上下架,能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比如新业务功能单独测试单独发布,不影响基础App的稳定性,也无需对App进行全回归测试;业务功能开发可以高度并行;容易蓝绿测试、灰度发布 – 粒度细到碎片级(例如一个微信小程序是可以仅在测试白名单的范围内试点);最后便是形成技术生态,试想下一家企业如果掌握了微信这样的技术,它也可以成为一个技术生态中心,让外部开发者、合作伙伴们将自己开发好的小程序直接上架至自身APP,然后企业运营人员对这些小程序进行审核,这样在一个企业APP内可覆盖多数服务场景。
在这个讲究快速敏捷迭代的时代,企业机构们应该需要考虑对自己的App进行瘦身,把新旧功能剥离,以独立生命周期、独立开发测试团队的方式进行开发 – 有用的场景继续深入、无效的尝试即时废弃。总体技术架构必须让基础App保持稳定、让频繁增删变更业务功能成为可能,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开发门槛、减少试错成本、实现敏捷迭代。
小程序技术不再只是行业巨头“专属品”
凡泰极客借鉴互联网成熟小程序技术方案,推出FinClip小程序容器技术,任何 App 均可以通过引入 FinClip 小程序运行时 SDK 来获得运行小程序的能力,同时,它还提供一个后台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小程序的上架和下架,以及收集和分析小程序数据,对于开发人员,可谓是极其便捷了。
完全遵循兼容微信小程序的开发标准与规范的FinClip,可以让你在已经开发好了一个微信小程序下,不改一行代码直接放进你的 App 里面,运行效果和在微信上面保持一致,不必额外二次开发和改造,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而且由于 FinClip 提供的 SDK 是相同的,你所开发的小程序,可以在同样集成了 FinClip SDK 的 APP 里运行,做到一次开发,到处运行的效果。这样业务功能小程序也不局限于自有APP或者微信上使用,还能覆盖更多渠道。
FinClip 还提供小程序 IDE 开发工具,界面与微信小程序的开发工具类似,自带调试和真机预览,简单易上手。你可以在这个 IDE 里面,对现有项目进行二次开发,扩展功能和接口,或者从零开始写出一个小程序,貌似他们最近打算针对这个IDE做一些功能优化,实现小程序直接生成APP功能。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周期性,2022年,小程序经济圈正处在高速发展,这波红利期显然已经到来,今天的创新可能就是明天的标配。当务之急,尽早上船拿到“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