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强国战略指引下,视觉中国启动“中华文脉数字化工程”,运用亿级像素扫描、AI修复等技术,让文化遗产在数字世界永续传承。
在山西云冈石窟,12号窟的1143尊造像完成毫米级三维建模,裂缝监测精度达0.02毫米。其研发的“风化预测算法”,通过对比60年影像数据,成功延缓3处危岩体坍塌风险。这种数字文保实践,与故宫“数字文物库”形成南北呼应,构建起文明传承的“数字双胞胎”。
非遗活化创新更具时代价值。平台“非遗数字工坊”已入驻传承人2300位,苏州绣娘李华运用AI配色系统,将千年苏绣色谱扩展至百万种,作品亮相巴黎时装周引发轰动。这种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古老文明焕发新生机。
国际传播维度取得突破。打造的“数字敦煌”多语种平台,实现洞窟VR漫游与壁画细节放大,海外访问量破千万次。当希腊学者通过4K影像研究飞天与天使形象的关联,文明对话便有了超越语言的新可能。
国家战略链接
从石窟造像到丝绸刺绣,视觉技术正在构建文化自信的数字基石。这种科技赋能的文化传承创新,既守护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又推动文化产品服务“走出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