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快慢指针(Fast-Slow Pointer)求解数组中的重复数字

数组中寻找重复的数字是一道非常好玩的题。各种约束、各种复杂度的要求,会导致各种不同的解法,其中不乏巧妙的思路。
快慢指针方法代码非常简洁,时空复杂度又都很低,很巧妙,但看到的所有解释都有点跳跃,比较难以理解,所以这里详解一下,希望能明白畅达。

题目背景

题目背景:

给定长度为 N + 1 N+1 N+1的数组,其中所有数字都在[1, N]之间,由容斥原理,一定至少有两个数字是重复的。找出这个重复数字。

把各种情况的解法汇总一下。
O T O_T OT:时间复杂度; O S O_S OS:空间复杂度;M/NM:允许/不允许修改原数组。
首先列出传统解法,老生常谈:

约束\题目场景若干重复数字,找出任意一个只有一个重复数字
O T ( N 2 ) O_T(N^2) OT(N2), O S ( 1 ) O_S(1) OS(1), NM遍历遍历
O T ( N log ⁡ N ) O_T(N \log N) OT(NlogN), O S ( N ) O_S(N) OS(N), NM排序排序
O T ( N log ⁡ N ) O_T(N \log N) OT(NlogN), O S ( 1 ) O_S(1) OS(1), M原位排序原位排序

接下来是有意思的部分。“-”是指其他解法可以解决,无须赘述。例如, O T ( N ) O_T(N) OT(N)的解法肯定满足 O T ( N log ⁡ N ) O_T(N\log N) OT(NlogN),NM的解法也肯定满足M。

约束\题目场景只有一个重复数字若干重复数字,找出任意一个
O T ( N log ⁡ N ) O_T(N\log N) OT(NlogN), O S ( 1 ) O_S(1) OS(1), NM-二分范围寻找
O T ( N ) O_T(N) OT(N), O S ( 1 ) O_S(1) OS(1), M-下标标记法
O T ( N ) O_T(N) OT(N), O S ( 1 ) O_S(1) OS(1), NM加和法;异或法快慢指针

除了快慢指针之外,其他方法的名字都不是公认冠名,这里简单解释一下:

  1. 加和法:只有一个数字重复,则其他数之和必定等于1…N的等差数列之和 ( N + 1 ) N / 2 (N+1)N/2 (N+1)N/2,遍历数组求和,减去 ( N + 1 ) N / 2 (N+1)N/2 (N+1)N/2即可;
  2. 异或法:A^A=0,因此先计算1~N的异或结果,再依次和数组中的数求异或,其他数字均被消去,留下的就是出现过两次的数。
  3. 下标标记法:从头遍历,若当前数nums[i]=x,则令nums[x] +=N。由于数组最大值为N,因此如果发现nums[x]>N,意味着x出现了两次(之前已经被加过一次了)。为了叙述简洁,略去一些细节。
  4. 二分范围查找:不允许修改数组,又要求空间为1,难道只能以 O T ( N 2 ) O_T(N^2) OT(N2)的时间复杂度遍历了吗?不。重复数字一定在[1, N]内,我们可以对值域进行二分查找。由鸽巢原理,至少有一个半区的数的数量大于半区范围。如[1,2,3,3,4],范围是[1,4],分为[1,2], [3,4]两个半区。[3,4]半区范围是2,但有3个数字满足要求,则必有重复。如此下去,时间复杂度是 O T ( N log ⁡ N ) O_T(N\log N) OT(NlogN)

LeetCode中有很多相关的题目,这里说的是287. Find the Duplicate Number。原题的时间复杂度要求是 O ( N 2 ) O(N^2) O(N2),空间复杂度是 O ( 1 ) O(1) O(1),不允许修改原数组。 O ( N 2 ) O(N^2) O(N2)太慢了,引出我们今天的主角

快慢指针

快慢指针,顾名思义,在链表中,维持两个指针,跳跃速度不同(A跳一步,B就跳两步)。他能做的事情很多,最直观的是寻找链表的中点。还可以判断链表是否有环等等。这里我们先解释快慢指针算法,然后分析它的复杂度。

四行代码

先来看“速度快过100% Submission,空间小于100% Submission”的代码!

public static int findDuplicate(int[] nums) {
	int slow = nums[0], fast = nums[slow];
    for (; slow != fast; slow = nums[slow], fast = nums[nums[fast]]);
    for (slow = 0; nums[slow] != nums[fast]; fast = nums[fast], slow = nums[slow]);
    return nums[slow];
  }

是不是简洁如斯!只要4行!达成人生理想!……算了只是个噱头,我们接下来会有一个正常的版本,首先让我我们条分缕析,从头说起。

图文详解

步骤1:数组即链表

通常链表的每个节点包含val(值)和next(指向下个节点)两部分。在本题目的场景下:

将第i个数x视为链表中的节点,指向第x个节点。

以一个例子贯穿始终。N=7,给定长度为8的数组nums=[6, 1, 4, 7, 3, 4, 2, 5]。则可以将它视为链表,如图:

由于数组长度为N+1,而所有数字都在[1, N],所以不会溢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步骤2:重复即有环

上一步,我们将数组构造成了链表,或者说图。下面我们要理解“重复数字”和“环”的关系。
先写几条陈述:

  1. 每个数值代表一个指针,重复数字意味着有至少两个节点指向了同一个节点。
  2. 第i个数字nums[i]==i,可以被视为一个自环。(如上图中的1)
  3. 有环并不意味着有重复数字。例如nums=[1,2,0],也构成了环,但没有重复数字。

非形式化证明:为什么一定有环
每个节点的next均不为空,且都指向[1, N]这个N个顶点。假设图中无环。任选一个节点,沿着指针跳N-1步之后,会发现[1,N]这N个节点都在这条链上(串成一串)。那么最新走到的节点会指向哪里呢?一定会指向链子上的某个节点。这就构成了环。矛盾。
所以一定有环。
非形式化证明:为什么一定有重复数字
我们早就用容斥原理得出了“一定有重复数字”,下面再用链表和环的思路佐证一下。两者殊途同归。
nums[0]是非常关键的节点。因为他没有父节点,或者说,没有节点指向他(自身位置为0,但所有指针数字都在[1,N])。从nums[0]出发,进入到 [1, N]这N个节点中,又已知这N个节点中一定有环,则nums[0]所在的连通图中一定包含这样的形状:一个环,外加一个孤支。如下图。像一个勺子,勺柄和勺子的连接处就一定有重复数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nums[0]的存在,让我们天然地站在了勺端。

解释太白话了,严格的数学证明也不难,但让我们暂时停在直觉理解阶段吧。

步骤3:找到重复数字

下面我们从nums[0]出发,寻找“连接处”。现在我么贴一下代码:
我们把代码写的正常一点:

 public int findDuplicate(int[] nums) {
   # P1
   int slow = nums[0];
   int fast = nums[slow];
   # P2
   while (slow != fast){
     slow = nums[slow];
     fast = nums[nums[fast]];
   }
   # P3
   slow = 0;
   # P4
   while (slow != fast){
     fast = nums[fast];
     slow = nums[slow];
   }
   return slow;
 }

算法包括四个步骤:

  1. 快指针和慢指针都从nums[0]出发。运动速度是慢指针的两倍。
  2. 当slow=fast,意味着快指针追上了慢指针,显然,快慢指针都在环中了,否则不可能再次相遇。
  3. 此时将慢指针重回原点。
  4. 快慢指针以相同速度运动,最终会相会在“结合”处。

第四步有点奇妙吗?我们只要简单地做个计算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设孤立分支共 R R R个节点,环共 C C C个节点。
在第2步中:慢指针跳 x x x步,快指针跳 2 x 2x 2x步,快慢指针相会在环中,两者之间差n个整环:
2 x − x = n C x = n C 2x - x=nC\\ x = nC 2xx=nCx=nC
在第4步中:慢指针从 0 0 0开始,快指针已经走了 2 n C 2nC 2nC步,此时两指针速度相同, R R R步之后慢指针到达结合处,此时快指针做了 2 n C + R 2nC+R 2nC+R步。意味着转了 2 n 2n 2n圈之后,又回到了结合处。

于是重复数字找到了。

快慢指针从本质上理解,可以视为构建了函数关系。这里是 x → 2 x x \rightarrow 2x x2x,其他题目中可以是 x → 3 x + 1 x \rightarrow 3x+1 x3x+1甚至是 x → x 2 x\rightarrow x^2 xx2的关系。

从算法推原理是容易的,从头想可能会稍难一些。

复杂度分析

空间复杂度显然是 O ( 1 ) O(1) O(1).
时间复杂度上。主要看步骤2和步骤4.
步骤2. 的时间消耗为O(x),约束条件是:
x = n C x ≥ R 1 ≤ R < N , 1 ≤ C < N x=nC\\ x \geq R\\ 1 \leq R < N, 1 \leq C < N x=nCxR1R<N,1C<N
若要 x = n C ≥ N ≥ R x=nC\geq N \geq R x=nCNR,只需 x = ⌈ N / R ⌉ × R x=\lceil N/R \rceil \times R x=N/R×R.
此时有
x = ⌈ N R ⌉ × R x < ( N R + 1 ) × R = N + R < 2 N = O ( N ) x=\lceil \frac{N}{R} \rceil \times R \\ x < (\frac{N}{R} + 1) \times R = N + R < 2N = O(N) x=RN×Rx<(RN+1)×R=N+R<2N=O(N)
因此步骤2的复杂度是 O ( N ) O(N) O(N).
步骤四的复杂度自然是 O ( R ) < O ( N ) O(R) < O(N) O(R)<O(N),因此总体算法复杂度为 O ( N ) O(N) O(N).

结尾

除了“1~N的重复数字”的经典场景之外,还有很多变体,如1~N数组中第一个缺失的正数,以及任意范围数组中第一个缺失的正数等等,希望大家多多探索。

  • 12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Faster R-CNN是一种目标检测算法,用于在图像中定位和识别物体。它是R-CNN算法的改进版本,通过引入区域提议网络(Region Proposal Network,RPN)来提高检测的速度。 Faster R-CNN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区域提议和物体分类。 在区域提议阶段,首先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输入图像进行特征提取。然后,RPN通过滑动窗口在特征图上生成一系列候选区域。每个候选区域都有一个边界框(bounding box)和一个预测得分。RPN通过一个二分类器来判断每个候选区域是否包含感兴趣的物体,并根据得分对候选区域进行排序。 在物体分类阶段,对于每个候选区域,使用RoI池化层将其映射为固定大小的特征向量。然后,这些特征向量通过全连接层进行分类和回归,得到每个候选区域的类别预测和边界框坐标调整。 整个网络采用端到端的训练方式,在训练过程中同时优化RPN和分类网络。训练时,通过计算候选区域与真实标注框之间的IoU(交并比)来确定正负样本,并使用多任务损失函进行优化。 Faster R-CNN相比于R-CNN,通过引入RPN网络实现了端到端的训练,避免了繁琐的候选区域提取过程,大大提高了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同时,Faster R-CNN还可以通过改变RPN的输出尺度来检测不同大小的物体。这使得Faster R-CNN成为目标检测领域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