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接模式
1、模式动机
- 设想如果要绘制矩形、圆形、椭圆、正方形,我们至少需要4个形状类,但是如果绘制的图形需要具有不同的颜色,如红色、绿色、蓝色等,此时至少有如下两种设计方案:
第一种设计方案是为每一种形状都提供一套各种颜色的版本。
第二种设计方案是根据实际需要对形状和颜色进行组合。
- 对于有两个变化维度(即两个变化的原因)的系统,采用方案二来进行设计系统中类的个数更少,且系统扩展更为方便。设计方案二即是桥接模式的应用。桥接模式将继承关系转换为关联关系,从而降低了类与类之间的耦合,减少了代码编写量。
2、模式定义
- 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它是一种对象结构型模式,又称为柄体(Handle and Body)模式或接口(Interface)模式。
3、模式结构
- 典型的实现类接口代码:
- 典型的抽象类代码:
- 典型的扩充抽象类代码:
4、模式分析
- 理解桥接模式,重点需要理解如何将抽象化(Abstraction)与实现化(Implementation)脱耦,使得二者可以独立地变化。
- 抽象化:抽象化就是忽略一些信息,把不同的实体当作同样的实体对待。在面向对象中,将对象的共同性质抽取出来形成类的过程即为抽象化的过程。
- 实现化:针对抽象化给出的具体实现,就是实现化,抽象化与实现化是一对互逆的概念,实现化产生的对象比抽象化更具体,是对抽象化事物的进一步具体化的产物。
- 脱耦:脱耦就是将抽象化和实现化之间的耦合解脱开,或者说是将它们之间的强关联改换成弱关联,将两个角色之间的继承关系改为关联关系。桥接模式中的所谓脱耦,就是指在一个软件系统的抽象化和实现化之间使用关联关系(组合或者聚合关系)而不是继承关系,从而使两者可以相对独立地变化,这就是桥接模式的用意。
5、模式用例与分析
(1)实验毛笔
- 现需要提供大中小3种型号的画笔,能够绘制5种不同颜色,如果使用蜡笔,我们需要准备3*5=15支蜡笔,也就是说必须准备15个具体的蜡笔类。而如果使用毛笔的话,只需要3种型号的毛笔,外加5个颜料盒,用3+5=8个类就可以实现15支蜡笔的功能。本实例使用桥接模式来模拟毛笔的使用过程。
- uml图
- 代码实现:
package 桥接模式2;
//实现类接口
public interface Color {
void bepaint(String PenType,String name);
}
package 桥接模式2;
//具体实现类
public class Blue implements Col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bepaint(String PenType, String name) {
System.out.println(PenType + "蓝色的" + name + ".");
}
}
package 桥接模式2;
//具体实现类
public class Green implements Col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bepaint(String PenType, String name) {
System.out.println(PenType + "绿色的" + name + ".");
}
}
package 桥接模式2;
//具体实现类
public class Red implements Col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bepaint(String PenType, String name) {
System.out.println(PenType + "红色的" + name + ".");
}
}
package 桥接模式2;
//抽象类
public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