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补码诞生的背景
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虚拟网络中,人们总是习惯与10进制数字打交道,很容易理解10进制的加减乘除运算,但是我们知道计算机无法直接理解10进制,只能识别高低电平,一般人为设定0为低电平,1为高电平,所以又称计算机是二进制的。在计算机发展早期,人们要想使用计算机,只能使用计算机看懂的二进制与计算机打交道,如穿孔纸带,人们使用穿孔纸带将程序和数据转换为二进制码,带孔为1,无孔为0,计算机读取并处理完成后,同样在纸带上以二进制打孔输出计算结果,一般人很难操作这种早期计算机,只能是专业人士才能处理二进制的转换。随着科技的进步,普通人也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表面上似乎计算机已经理解了10进制,但是实际上,计算机最底层还是二进制的,这就需要10进制到二进制的自动转换以及使用二进制进行各种运算。
10进制到二进制的转换需要考虑两方面,第一个是编码格式,二进制中只有0和1,不同于常用的10进制使用 + 或者 - 符号代表正负数,要想让二进制只使用1和0代表正负数,需要找到合适的编码格式;第二个是运算,以加减运算为例,计算机内部是比较复杂的,计算机实现加法运算是很容易的,若直接作减法则比较复杂,需要处理借位等等,内部逻辑组件会增多,所以计算机一般在减去一个数的时候会转成加上这个被减数的负数,将减法转换成了加法,即A - B = A + (-B)。所以需要找到一种满足这两个方面的编码,目前10进制转换成二进制主要有三种方式:原码、反码、补码,下面将从编码格式和运算两方面对比这三种编码格式。
2. 原码、反码、补码
2.1 原码
原码是最简单也是最直观的从10进制到二进制的编码格式,人为规定原码的最高位为符号位,正数为0,负数为1,其余所有位为10进制数的绝对值。如下面例子:
10进制 | 二进制原码(4位) |
4 | 0 100 (首位为0,代表为正数) |
2 | 0 010 (首位为0,代表为正数) |
0 | 0 000 (首位为0,代表为正数) |
-2 | 1 010 (首位为1,代表为负数) |
-4 | 1 100 (首位为1,代表为负数) |
原码的优点是编码格式对人很友好,类似十进制中的正负号,原码用最高位0和1分别代码正负数,很直观的表示了正负数。但是原码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无法将减法转换成加法运算,如:
4 - 2 (10进制)= 4 + (-2)= 0 100 + 1 010 (二进制原码) = 1110 (二进制原码)= -6 (10进制)
上面例子计算4-2,将4-2转换成4+(-2)并用原码计算,得出的结果错误,原码虽然很直观转换了10进制数,但是计算输出的原码值并不正确,所以计算机不能直接使用原码存储和计算。
2.2 反码
反码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原码无法执行减法运算的问题,人为规定反码最高位为符号位,正数为0,负数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