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云从哪里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云从哪里来,搞清楚谁是云计算的提出者至关重要,只有知道了云从哪里来的,才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预判云会朝哪个方向发展,会在何处融入,又怎么去改变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1 | 云计算的起源在哪?

关于云计算的起源,可谓众说纷纭,版本众多。

版本之一

云计算是亚马逊(Amazon)最早于2006年推出的AWS服务。AWS从早期的云计算服务EC2、存储服务S3到今天发展为目前业界最为广泛使用的各类计算、网络、存储、内容分发、数据库、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五花八门的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版本之二
云计算是IT及互联网技术服务公司(Sun Microsystems)在2006年3月推出的Sun
Grid,它是一种公有云网格计算服务,一美元一小时的CPU使用价格,和用电一样,按使用量来计费。该公司后被甲骨文收购。图片
不过,按照世界上影响力极大的技术商业类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追根溯源,是康柏电脑公司于1996年在内部商业计划文档中最早使用了Cloud Computing,中文翻译就是“云计算”与图标。不过遗憾的是,康柏在被惠普收购后,除了继续卖了几年低端PC外与云计算再无联系。图片
以上可以算作是对云计算“冠名权”归属的一番浅究。事实上云计算的起源要比以上诸多论断还要早,其发展历程贯穿了过去半个世纪全人类的IT发展史。

云的起源与发展(1970—至今)
图片

2 | 构成云计算的“三件宝”是什么?图片法宝一:分时计算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 IBM在其大型机主机与终端之间使用了一种叫远程任务处理的机制。值得一提的是,大型机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已经普遍使用了虚拟化技术,其最典型的应用就是分时,也就是说多个任务或者多个终端事先就被分配好占用主机处理器完成任务的时间和优先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整体上看,大型主机处理各任务的过程像是主机在同时服务与处理多个用户、多个终端的各种不同任务。举例来说,就像是一个人能够一心多用,能同时去处理很多件不同的事情。
发展到今天,从蜂窝电话网络到PC上面的处理器再到手机终端,分时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呢。

法宝二:网络互联

办公、刷剧、玩游戏、学习、购物……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网络就像水、电一样属于日常存在,但放在半个世纪前,谁都没想到一个无心插柳的军工项目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如此颠覆的变化。

图片
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是TCP/IP网络的诞生与蓬勃发展时期。这里不得不提到两张网,一个是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的阿帕网(ARPANET),另一个是计算机科学网络(CSNET),此两者奠定了互联网的科技基石。

其中,阿帕网是美国国防部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资助的项目,用于研发分组交换技术,旨在取代过去采用点对点的固定通信线路的回路交换技术,旨在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

可能你会疑惑,为什么阿帕网的起源竟是一项军工项目?这就不得不提到当时的时代背景。20世纪60年代,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希望有一种网络通信方式可以在经受核打击的情况下依然能完成信息交换,这就需要寻找一种更高效、更安全的包数据交换方式,于是该项目应运而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互联网雏形是1969年12月5日,由四所位于美国西部的高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斯坦福研究院(Stanford)、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和犹他大学(UUtah)间第一次形成的四节点分组交换网络。

而在1个月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与斯坦福研究院两个阿帕网节点,就已经首次实现了两台主机的互联,尽管当时只传送了一个单词login,但人类从此跨入了网络时代。

需要强调的是,就在一年前,包交换技术才被发明出来,由此可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速度可谓是一日千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机科学网络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资助的项目。正是由于该基金会的资助和鼓励,让美国的很多大学、机构纷纷接入了互联网,这对后来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法宝三:网络安全与资源共享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IT行业最大的发展是PC的兴起,也就是人们选择用更便捷和轻巧的个人计算机成为了主流。

PC的兴起带动了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蓬勃发展,从CPU、内存、外设到网络、存储、应用等。此外,PC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劳动生产率。简单来说,如今我们在公司办公、去政府办事或到银行办理相关业务等,谁都无法离开PC的应用,但同时,也由此催生了人们对网络资源虚拟化、数据共享以及数据传输安全的强烈需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于是,一系列技术又应运而生了,如VPN。估计大家对它已经非常熟悉了,在年初的疫情期间,在家办公的朋友们只有登录了VPN,才能实现远程工作。

为什么要登录VPN呢?这就是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从技术上来说,VPN是一种虚拟专网,它在公共网络通道之上建立了点对点的私密通信渠道,再通过分布式计算来完成任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时间进入到21世纪之初,IT行业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1年—2005年,基于PC的虚拟化技术高速发展;

第二阶段是2006年—2010年,云计算服务的推出与应用。

那么,云计算又是因何诞生的呢?这就又和上文联系起来了:因为个人计算机的普及造就了PC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也正基于此,为云计算平台的孕育、诞生和成长提供了支撑。

云计算平台的发展始于2006年,当时亚马逊(Amazon)、谷歌(Google)、IT及互联网技术服务公司(Sun Microsystems)先后推出了各自的云计算服务。2008年,微软公司推出了Azure云计算服务,同年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资助下成立OpenNebula开源云计算平台项目,两年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又与Rackspace联手推出了OpenStack开源软件项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过去的数年中OpenStack从早期模仿Amazon AWS服务到逐渐形成颇具特色的IaaS(平台即服务)平台并逐渐地向下、向上蚕食生态系统,短短几年间OpenStack几乎已经超越Linux成为全球最大的、最活跃的开源社区,一举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云计算管理工具。而与此同时,AWS则攻城略地,占据了公有云计算领域的大半江山。
图片

3| 什么是云?

近几年,云计算的发展让人眼花缭乱,一时间大家都在聊“云”,但到底什么是“云计算”呢?

从技术角度来看,云计算是由多种技术长期演变并融合的产物。这中包括诸如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络存储、分布式存储、虚拟化、裸机及容器计算、负载均衡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重点说明两项技术:一个是容器计算。我们前面提过虚拟化,基于虚拟机(Virtual Machine,VM)的虚拟化可算是对Baremetal(裸机)这种形式的有效补充,而容器可算作是对基于VM技术的虚拟化的有效补充。容器的意义在于重新提高了因虚拟化带来的计算效率的降低,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专门论述相关的问题。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大数据。如果说2006年开始的云计算浪潮多少都是偏重于底层的平台与服务,而真正寻找到的与之匹配的就是近三五年来声名鹊起的大数据应用。两者可谓是一拍即合:云计算作为基础架构来承载大数据,大数据通过云计算架构与模型来提供解决方案,总结来说就是大数据改变业务,云计算改变IT。后面我会专门深度讲解大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 云计算拥有哪些特征?

这么多技术名词,难免让人眼花缭乱,那么云计算有没有共性呢?或者说它的基本特征都有哪些?我总结为以下5点。

(1)共享资源池

(2)快速弹性

(3)可度量服务

(4)按需服务+自服务

(5)普遍的网络访问

图片
第一条共享资源池,指的是计算、网络、存储等资源的池化和共享;

第二条快速弹性,指的是云计算能力应对需求、负载变化时的可伸缩性。而且,快速弹性指的是“自动化”,原来需要几周、几个月完成的事情,现在可以在几分钟、几秒钟内完成且几乎不需要人工干预;

第三条可度量服务,这也是云计算非常重要的特征,包括对各项服务和应用的监控、计费等;

第四条是按需服务、自服务,按需服务听起来很像某种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终极社会形态——按需分配,在云计算的背景下,按需服务是为了降低重复建设、过度分配而造成的资源浪费,而自服务则给予了用户极大的把控性同时降低了对维护成本的开销;

第五条指的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来访问云计算资源。

这里,套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在2013年提出的“三个平台”来作为总结。其中,

第一平台出现的最早,横跨了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是大型机、小型机的天下,受众主要是一些大型企业;

第二平台是进入和连接了千家万户的PC时代,用户数量与应用分别达到了亿万级和数以万计;

第三平台则又颠覆了PC,而接入用户的规模继续以指数级增长,如果再算上IOT设备(物联网级产品,各种可联网传感器),则用户规模可达到数以百亿甚至千亿级,而应用也空前蓬勃发展,达到了百万量级。

我们今天就正处于从第二平台向第三平台大规模迁移与发展的阶段!

·END·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