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配置项测试的概念
配置项测试(Configuration Item Testing),主要是对单个可独立运行的软件进行的测试。配置项测试是黑盒测试,主要依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验证软件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兼容性、易用性、维护性、信息安全、可移植性等。
概要的配置项测试流程如下:
二、测试对象
配置项测试的对象是软件配置项,即能够被独立地进行配置管理,并满足最终用户完整需求的一组软件。
三、测试目的
配置项测试的目的是验证软件是否正确实现了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所规定的功能、性能、接口等各项要求,确保软件实现与软件需求的一致性。
四、进入条件
配置项测试进入条件如下:
a) 完成并通过软件集成测试;
b) 软件配置项已纳入软件配置管理;
c) 软件配置项运行在真实或仿真环境下;
d) 具备与被测软件源代码版本对应的文档。
五、测试内容
具体要求如下:
a) 列表说明软件配置项的需求项,并说明每一需求项的文档依据索引。需求项应涵盖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所规定的所有功能、性能、接口等各项要求;
b) 应注意挖掘软件文档中未明确规定的、但标准规范或行业规范中具有相关要求的隐含需求项;
c) 开展测试需求分析,列表说明软件配置项的测试项,并说明与需求项的对应关系。通常一个需求项应被若干个测试项所覆盖;
d) 应采用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的测试方法开展配置项测试;
e) 应在动态测试前开展静态测试,静态测试应保证测试环境与开发环境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在解决完静态测试发现的问题后再进行动态测试;
f) 建立动态测试环境,应分析并确认测试环境的有效性;
g) 动态测试的测试类型选择要求:
1)至少应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接口测试、边界测试;
2)关键重要软件的测试类型应增加:安全性测试、余量测试、强度测试;
3)测试类型应结合软件的特点进行选择,如,具有人机交互界面的软件应进行人机交互界面的测试,具有用户安装卸载功能的软件应进行安装性测试,具有重置或恢复功能需求的,应进行恢复性测试等。
h) 动态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要求:
1)针对每一个测试项设计测试用例,通常一个测试项应被若干个测试用例所覆盖;
2)测试项的特性一般应被正常测试用例和异常测试用例所覆盖;
3)测试用例的输入一般应被有效值、无效值和边界值所覆盖;
4)测试用例设计的技术要求按相关测试类型的技术要求执行;
5)测试用例之间应具有一定的差异度,如果两个测试用例所有设计要素的差异只是某参数具体值在同一等价类中的变化,则这两个测试用例应是一个测试用例的两个实例。
i) 应在测试用例执行过程中客观、准确、详实地记录测试原始数据及结果,宜利用数据采集设备或工具记录测试结果。测试用例执行的记录要素包括:是否执行、实测结果、数据记录文件索引、是否通过、问题报告单索引、执行者姓名、监督者姓名、执行日期等;
j) 针对无法动态执行的测试用例,应说明原因,并通过代码走查等手段进行辅助验证;
k) 静态测试中的代码走查(若有),按动态测试的过程进行测试需求分析和测试用例设计与执行;
l) 针对发现的软件问题,修改软件后应进行回归测试,验证软件修改的正确性,并测试软件修改是否引入新的问题。
六、测试环境
配置项测试环境要求如下:
a) 可以是模拟仿真环境、开发环境、真实运行环境(推荐);
b) 应配备必要的软件测试工具、监测设备、数据分析软件等;
c) 应保证配置项测试环境与真实运行环境的等效性。
七、测试实施方
配置项测试应避免由开发人员直接执行,必须由专业独立的测试团队实施,以保证测试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产品工程师、系统工程师、开发工程师等应参与测试用例评审与技术支持,以避免测试人员对功能的理解性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