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影响:整体感知与分析感知

本文探讨了文化对感知过程的影响,指出西方人倾向于分析性知觉,关注独立对象,而东亚人偏向整体知觉,关注对象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显示这种差异在知觉分类、注意力模式和记忆存储中存在,并且可能源自社会结构和实践。文化差异不仅影响后期知觉阶段,还影响早期的注意力分配。文化背景动态地塑造感知过程,社会线索可以暂时改变这些模式。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关天海  译

    最近有证据表明,知觉过程受到文化的影响。西方人倾向于通过关注一个独立于语境的显著对象来进行语境无关和分析性知觉过程,而亚洲人则倾向于通过关注对象与对象所在语境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语境相关和整体知觉过程。最近的研究探索了这种文化差异背后的机制,这表明参与不同的社会实践会导致长期和暂时的认知转变。这些发现建立了文化背景和感知过程之间的动态关系。我们认为,感知不再被视为由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普遍性的过程组成。

介绍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几乎没有人试图研究文化对感知的影响,或者实际上对任何类型的个体差异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有三个目标:(1)建立我们的论点,即文化对知觉分类、知觉信息的记忆存储和知觉注意有影响;(2)提出证据表明模仿或“原始”文化的线索也会影响感知;(3)推测不同文化产生不同感知特征默认模式的机制。我们认为,证据迫使人们重新认识到,注意力和知觉过程容易受到长期和暂时的文化影响。这些证据太新,不足以促使知觉专家做出批判性反应,我们希望这篇文章将产生鼓励人们对这些发现及其对传统知觉和注意力概念的影响进行辩论的效果。

几乎所有关于文化对感知影响的证据都是在过去五年里产生的。认知方面的工作刺激了知觉方面的工作,这表明推理过程受到文化的影响。例如,西方人倾向于将事件归因于对象或个人的内在原因,而亚洲人比西方人更倾向于将因果关系归因于环境或情况[1,2]。西方人更倾向于使用分类和规则来推理日常生活事件,而东亚人更倾向于强调关系和相似性[3]。我们认为,在感知过程中存在类似的文化差异[4-6]。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倾向于通过关注一个突出的对象(或人)来进行独立于语境的分析感知过程,而不依赖于它所嵌入的语境。另一方面,东亚文化中的人们往往通过关注对象与对象所在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参与依赖于环境的整体感知过程。

注意力和感知的文化差异

我们认为,证据表明,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关注显著的物体,并使用规则和分类来组织环境。相比之下,东亚文化中的人们在组织环境时更注重对象之间的关系和相似性。

关系与规则和类别

在一项说明性研究[7]中,中国农村儿童和美国农村儿童都被呈现出由三个物体组成的图片(例如,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一个婴儿),并被要求从三个同时出现的物体中挑选两个。然而,中国儿童倾向于根据相关的上下文信息将两个对象分组(例如,“因为母亲照顾婴儿”,所以将妇女和婴儿分组在一起),美国儿童倾向于根据共享的分析特征或共享的类别对对象进行分组(例如,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因为他们是成年人”而被分组在一起)。Ji等人[8]在中国和美国大学生身上复制了这些发现。这两组结果表明,文化影响知觉的后期阶段,即知觉分类。

人们感知相似性的方式上的文化差异不仅存在于概念层面,也存在于更纯粹的感知刺激[3]。Norenzayan及其同事向欧美、亚裔和东亚参与者展示了一个目标物体,并要求他们判断目标物体与四个物体组成的两组中的哪一组最相似(见图1a)。一个组中的所有对象与目标对象共享一个特定的特征,而另一个类别中的成员与目标对象共享大量特征,尽管没有一个特征被所有成员共享。因此,虽然前一类与目标共享一维规则,但后一类在整体上与目标更为相似。如图1b所示,欧洲裔美国人更多地基于一维规则感知相似性,而东亚人更频繁地基于对家庭相似性的整体判断感知相似性。亚裔美国人居中。(在最近的几项研究中,亚裔美国人已经接受了测试,在所有情况下,他们的行为介于亚裔和欧洲裔美国人之间,通常更接近欧洲裔美国人。)我们认为,这项研究表明,在分类过程中,刺激物的比较方式存在文化差异。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