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模型智能仿真软件人

摘要:当前,系统建模与仿真正在向复杂大系统的“协调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建模与仿真的方向发展。于2008年在第三届“中国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高层论坛”的特邀报告中提出,为了突破传统数学模型的局限性提倡“广义模型”,提高系统仿真的智能化水平,引入“智能仿真”,解决人的建模与仿真的难题。给出了“软件人”的概念,主要内容是论述“广义模 型、智能仿真、软件人”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实例,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建议: 研究开发基于“软 件人”的拟人仿真系统。

关键词:广义模型; 智能仿真; 软件人; 拟人仿真系统


1 引言

    当前,“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正在向复杂大系统的“协调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建模与仿真的方向发展。我的发言题目是“广义模型、智能仿真、软件人”。

    “广义模型”的提出了“系统建模”是“系统仿真”的前提条件和理论依据。通常,“系统建模”意味着: 建立系统的 “数学模型”,但是,由于传统数学模型的局限性和实际系统 的复杂性,在系统建模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

    数学模型的局限性:

    1)  传统的数学模型( 代数方程、微分方程、差分方程、传 递函数等) 。 难以描述国家政策、法规,领导意图、爱好,专家知识、经验,人际关系、情感等.

    2)传统的数学模型主要用于建立机器、设备等“被动系统”,被控对象的模型,难以建立主动系统中“人”的模型,控制者、决策者、指挥者的模型。

    实际系统的复杂性:

    1) 实际系统是复杂多变的,处在不断改革、发展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不确知性、主动性、模糊性,非线性、高维性, 分散性、分布性等复杂性。

    2) 传统的数学模型及建模方法缺乏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能力,难以适应发展中的复杂大系统建模的实际需要。为了解决复杂大系统建模的实际困难,突破数学模型的 局限性,提出“广义模型”的概念和建模方法 。
2 “广义模型”的概念

     为了解决复杂大系统建模的困难,1994年,在《大系统控制论》中,提出“广义模型”的概念与建模方法,如图 1 所 示。

2.1 “广义模型”的建模方法

     广义建模方法: 集成化建模,智能化建模,变粒度建模, 控制论建模方法. 突破传统“数学模型”及建模方法局限性。

    1) 不是只用数学模型,而是采用多种模型。

    2) 不仅用数学模型,而且用知识模型、关系模型。

    3) 不仅用定量模型,而且用定性模型。

    4) 不仅建立事物模型,而且建立人的模型。

    5) 不仅建立单粒度模型,而且建立多粒度模型。

    6) 不仅建立被控制者模型,而且建立控制者模型。

    解决复杂大系统建模的实际困难:

    1) 用智能模型适应不确定、不确知、多变的发展中系统。

    2) 用变粒度模型协调维数、精度,解决高维性困难。

2.2 “广义模型”的应用

    “广义模型”的建模方法,适用于建立各种复杂大系统的 模型。

    1) 广义知识表达树 GKRT 、广义知识表达网 GKRN。适用于建立大型专家系统、多学科知识工程系统的模型。

    2) 多层状态空间的模型 MLSS,适用于建立多级、多层复 杂大系统的模型,如: 国家机关、军队部门 、企业集团的模 型。

    3) 多重广义算子模型 MLGO,适用于建立多段复杂大系 统的模型,如: 多段连续生产过程 、导弹多段弹道控制 、供应链的模型。
3 智能仿真

3.1 智能仿真的概念

    为了提高计算机仿真系统的智能水平,1995年,在《智能管理》专著中,曾提出“智能仿真”的概念,如式( 1) 所示:

AI + ST = IST      (1)

    式(1) 中: AI—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 AI.如: 专家系统、知识工程、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等。 ST—仿真技术( Simulation Technology) ,简称 ST. 如: 仿真模 型、仿真算法、仿真语言、仿真软件,…等。IST—智能仿真技 术( Intelligent Simulation Technology) ,简称 IST. 如: 智能仿真 界面、广义仿真模型、智能仿真算法、多库仿真软件,…等。

    式( 1) 表示: 在人工智能 AI 与仿真技术 ST 相结合的基 础上,研究开发智能仿真技术 IST。

3.2 智能仿真系统方案

     根据“智能仿真”的概念,给出了“智能仿真系统”的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

    在图2中,智能仿真系统的关键技术如下:

    1) 广义仿真模型 应用广义模型的概念、方法和技术,开发适用的广义仿 真模型。如: 知识模型、数学模型、网络模型相结合的集成化 仿真模型,以提高仿真模型的描述能力,扩大仿真模型的应 用范围。

    2) 仿真模型生成 研究与开发仿真模型生成系统,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利用仿真建模的专业知识、典型仿真模型模块、通用仿真语言工具,根据用户的需求及环境条件,进行模型选用、赋值、组装、构造及验证,以生成面向用户实用系统的仿真模型。

    3) 智能仿真算法 引用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和技术,与 常用的仿真算法相结合,开发适用于广义仿真模型的、具有知识推理、逻辑判断、学习训练,或联想识别的性能的,集成 化的智能仿真算法。

    4) 智能仿真界面 多媒体智能接口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开发人 - 机友 好交互、自然通信的文、图、声并茂的智能仿真界面,便于在仿真过程中,用户可以输入启发信息,进行动态监控与示教 学习,实现人—机结合的协同智能仿真。

    5) 仿真结果分析 开发仿真结果分析系统,辅助用户对仿真结果进行解 释。根据关于仿真对象的知识,输入的初始参数、边界条件 及仿真模型、方法特性,对输出的仿真结果的可信度、灵敏度 进行分析,解释仿真结果的物理意义和应用价值。

    6) 多库仿真软件 为了对广义仿真模型、智能仿真算法、智能仿真界面及 仿真结果分析,提供有效的软件支持环境,以便采集、存储、 调用,管理和维护多媒体的仿真信息,需要开发由数据库、知 识库、模型库、图形库、图像库、音素库、语料库等组成的多库 仿真软件技术。

    7) 综合仿真语言 广义仿真模型及智能仿真算法的程序实现需要综合仿 真语言,为此要在已有的通用和专用仿真语言、人工智能程 序设计语言、通用计算机语言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联结、嵌 套、组装、集成,开发综合仿真语言。

    8) 仿真信息预处理系统仿真、方案仿真、预测仿真都需要输入大量数据和 有关信息。为了提高输入信息的可信度和效率,需要开发计算机辅助的输入信息预处理技术。如: 输入数据的统计处理、输入知识的编辑整理等。

    智能仿真系统是智能化、集成化、协调化的仿真系统,具有下列特性:

    1) 智能性

    由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人—机智能结合,所以,在仿真输 入信息预处理、仿真模型生成、仿真算法的灵活性、有效性、仿真结果的分析与解释等方面,体现出较高智能水平。

    2) 适用性

    拥有适用范围大的广义仿真模型,求解效率高的智能仿 真算法,编程方便的综合仿真语言,多库协同的仿真软件支 持环境,文、图、声并茂的人机界面。所以,适用性好。

    3) 友好性

    通过多媒体智能仿真界面进行“人机”友好交互,辅助用户采集数据、建立模型、整理结果,便于用户输入启发信 息,监控仿真过程,接受仿真输出信息,进行分析和理解。

3.3 面向知识经济的“智能仿真”

    1999年,在《计算机仿真》上,发表了“面向知识经济的智能仿真”。主要研讨:

    1) 如何将仿真技术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为发展知识经 济服务?

    2) 如何引入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知识工程的新方法、新技术?

    3)如何在知识工程与仿真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研究开发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智能仿真系统?

3.4 基于智体的“智能仿真”

     由于互联网( Internet、 Extranet、 Intranet) 与 Web 技术的 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促进了分布式人工智能 DAI 与面向 “智体” ( Agent) 的软件工程的发展,为网络化,分布式智能仿真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新机遇。 基于“智体”的智能仿真技术是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具有 分布式人工智能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如式(2) 所示。

DAI + CNST = NDIST   (2)

    式(2) 中: DAI—分布式人工智能( Distribu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如: MAS-多智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T-动智体技术(Mobile Agent Technology)。CNST—计算机网络仿真技术( Computer Network Simulation Technology) , NDIST—网络化分布式智能仿真技术( Networking Distributed Intelligent Simulation Technology) ,即基于智体的智能 仿真技术。

4 软件人

    “人”为万物之“灵”,是地球上最聪明、最灵巧、最高等的生物,如何建立“人”的模型? 如何仿真“人” ? 是重大的课题。

4.1 “软件人”的概念

    2002年,在人工生命、数字生命、分布式人工智能、人工情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动画、计算机游戏等相关研究工作。

4.2“软件人”的性能

     “软件人”的英译为( SoftMan),简称 SM,具有下列性能:

    1 ) “拟人性” “软件人”是模拟、延伸、扩展人的特性、功能、行为、结构 的软件系统,具有“拟人性”。

    2 ) “代理性” “软件人”可代替人( 用户或开发人员) 作为替身,进驻、 生存、活动工作于软件世界和网络世界,具有“代理性”。

    3 ) “智能性” “软件人”具有拟人智能,包括: 思维、感知、行为多层次 的广义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具有“智能性”。

    4 ) “情感性” “软件人”具有拟人情感,即: 人工情感( Artificial Emotion) ,包括: 情绪( 喜、怒、哀、乐……) 、感情( 爱、恨、恩、仇 ……) 等,具有“情感性”。

    5 ) “软件性” “软件人”是具有人工智能、人工情感的拟人软件系统, 拥有“软件性”,如: 长寿性、可复制性、可重用性……等。 “软件人”是拟人的软件“人工生命”,是“人”的计算机 “软件模型”,是虚拟世界的计算机“软件仿真人”。

4.3 “软件人”的种类

广义“软件人”的种类,如图 4 所示。

4.4 “软件人”的研发

    “软件人”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的支持,从 2002 年 2007 年,相关研究开发情况如图5 所示。

4.5 “软件人”的意义

“软件人”是具有人工智能、人工情感的拟人化的“软件人工生命”,是“软件智体”的新发展,“软件人”研究开发, 将促进新一代软件工程: 面向软件人的软件工程的新发展。

4. 6 “软件人”的应用

5 基于“软件人”的拟人仿真系统

    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智能水平,扩展计算 机仿真技术的应用领域。

    建议: 研究开发基于“软件人”的拟人仿真系统,如式 ( 4) 所示:图 6 软件工程的新发展


SM + IST = SMISS (4)

    式( 4) 中:SM—软件人(SoftMan),IST – 智能仿真技术( Intelligent Simulation Technology) , SMISS – 基于软件人 的拟人仿真系统( SoftMan based ISS) .

    式( 4) 表示: 在“软件人”与“智能仿真技术”相结合基础上,研究开发基于软件人的新一代拟人仿真系统。

    “软件人”是软件“仿真人”,提供了“人”的软件模型,可用于对管理员、操作人员、驾驶员、决策人进行计算机仿真,从而,可对有人的系统、人机系统进行仿真,有助于解决“人”的建模与仿真的难题,开发具有人工智能、人工情感的拟人仿真系统。
6 展望

    将“广义模型”与“软件人”引用于“系统建模”与“计算 机仿真”,研发基于“广义模型”与“软件人”的拟人仿真系统,有助于:

    1) 突破传统数学模型系统建模方法的局限性。

    2) 解决“人”的建模方法与仿真技术的难题。

    3) 提高系统建模方法与仿真的智能化、集成化水平。

    4) 扩展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应用领域,可用于社会、经济、文化、艺术领域。


参考文献:略


本文摘自《计算机仿真》2011.7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