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喻锦宜 睿创咨询
导言
Introduction
歼-10C战机的成功不仅在于单项技术的突破,更在于跨部门协同与系统优化。歼-10C已经腾飞,而你的产品与组织,是否准备好腾空?
正文字数 | 2322字
预计阅读 | 5分钟
近日,中国空军的歼-10C战斗机在国际军事新闻中大放异彩。
有报道称,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E(歼-10C出口版)在实战中一举击落多架先进战机而自身无损,让“争气机”歼-10C名声大噪。作为一款“四代半”主力机型,歼十C不仅在性能上显著超越前代——整体作战能力相比歼-10A/B有质的飞跃,也代表了由“测仿研制”迈向“系统集成、自主优化”的重大跃迁。
但真正的“看点”,不只是技术参数的提升,而是背后的方法论变革:通过“系统工程 + 并行工程 + 协同开发”的架构,打破设计制造试验的壁垒,让复杂研发走向流程化、数据化、平台化。
这,恰与睿创咨询多年来推广的IPD(集成产品开发)体系理念形成惊人呼应:当流程能承载复杂度,组织才能持续产出高性能产品。
其实,IPD已成为中国航发与中航工业共同选择的研发变革引擎。
航空发动机产品研发流程架构示意(来源:《航空动力》)
中国航发用AEOS(中国航发运营管理体系,Aero Engine Operation System)为发动机自主创新护航,而IPD则居AEOS四大体系之首。
AOS示意图(来源:新舟领航)
中航工业则以IPD变革项目驱动各单位AOS(航空工业运营管理体系,AVIC Operation System)全面落地。
过去,一款飞机的成功,往往依赖“尖刀式”的局部突破,比如推力更强的发动机、更先进的雷达。但歼-10C不是这样。它的强大,在于一种“系统最优”策略的落地:航电、气动、动力、火控、传感、数据链等系统之间协同融合、同步优化。
不要迷信单项性能的最强,而要追求系统整体最优。其实,这款战机定位为性能先进但成本相对低廉的中型战机,在中国空军中扮演区域防空、对地打击等多面手角色。它并非最重型或最隐身的机型,但通过系统优化达成了“99分”的全能表现:航电、机动性、火力、航程各方面均衡发展。
因此歼-10C才能在体系协同作战中发挥巨大价值。
反观一些企业开发产品时,容易陷入“性能军备竞赛”——盲目追求某一指标的行业之最,却忽视了整体协调,结果产品成本飙升、上市延误,用户体验反而不佳。
集成研发系统建设实施思路(来源:《航空动力》)
IPD理念十分强调“全局最优”。通过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团队明确哪些性能指标是客户真正需要的、需要达到多少“够用”,而哪些地方不必过度投入,从而合理分配研发资源,做出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产品。就像战机设计要在速度、航程、机动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产品开发也要在性能、成本、时间之间权衡取舍——在IPD流程的决策评审点上,管理层会基于各方信息做出决策,确保项目不偏离整体目标。歼-10C的成功佐证了:当我们以系统眼光平衡各要素,往往能收获“1+1>2”的效果。
歼-10C最终实现了雷达、发动机、航电、武器系统之间的全面协调,不仅靠天才设计师的灵感迸发,更是一次次跨部门协作中的“你补我漏、我配你调”。例如,换装国产涡扇-10B发动机后,气动设计团队需同步调整进气结构;新增雷达与电子战设备,则要求供电、散热与航电团队密切配合,避免“你强我弱”的短板效应。
产品研发体系要素及其关系(来源:《航空动力》)
歼-10C凝聚了航空各科学领域、各大场所的先进成果。例如,强大的发动机是战斗机的“心脏”,歼-10C使用的是涡扇 - 10B(太行)涡扇发动机,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军用涡扇发动机;如果是超视距空战,歼-10C通常首先发射中远程空空导弹(如PL-15),PL-15是一种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射程据称达到200公里级别。要平衡这些先进成果,需要不同院所的歼-10C研发团队,在同平台上、同步优化飞机的各项性能指标。
这背后的组织逻辑,其实是多专业联合团队协同开发。IPD所倡导的不是“串联式”的开发,而是以产品开发团队(PDT)为基本单元,将市场、研发、采购、制造、质量等核心职能部门“前置介入、同步参与”,从项目一开始就聚焦统一的客户价值和产品目标。换句话说,传统企业像接力跑,设计、制造、测试逐段传递;而IPD更像足球比赛,所有角色同时在场,不同职责实时配合,共同争夺市场机会。
企业的团队也可在同一流程框架下协同工作,避免各部门各唱各调。企业若希望构建具备这种能打胜仗的“系统驱动、并行协同”团队,必须从组织结构上打破职能孤岛,转向以项目为牵引的集成组织模式——从项目立项之初就一起参与、一起决策、一起推进,避免传统“设计画完再交制造评估、试产失败再回炉”的拉锯。
当一款产品能够打破部门壁垒,从需求定义到方案决策、从资源配置到进度把控,全链条都有统一目标牵引、多部门联动响应时,它的成功往往不再依赖天赋与运气,而来自团队“合力的确定性”。其实,产品从一开始就不是某个部门的事,而是全公司的事!
歼-10C之所以能赢,不只是某一项技术赢,而是体系能力赢。“系统工程 + 流程协同 + 跨界并行”把复杂问题变成可控路径、把个体经验变成组织机制。
典型跨域协同应用场景举例:跨域过程数据同步(来源:《航空动力》)
从歼-10C的研制,我们看到无论是高端战机还是商业产品,都需要跨领域的协同开发和系统性的优化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环境下快速响应变化,打造出性能均衡、竞争力强劲的产品。这与集成产品开发(IPD)的理念不谋而合,这也是睿创咨询所始终倡导和践行的方向:专注IPD二十年,我们见证太多企业从“流程混乱、靠英雄”走向“体系完备、协同有序”的跃迁。
通过“体系建设”与“业务陪跑”,我们成为客户的长期伙伴,帮助客户在从0到1、从点到面的关键隘口上稳步突破,帮助企业构建卓越的产品力。从工业装备到消费电子,从军工逻辑到民品机制,成就创新型企业,就是我们的初心。
歼-10C已经起飞,而你的产品与组织,是否准备好腾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