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容感基础02:电阻器原理(1)-电阻器模型

说在开头:关于欧式几何

如果要对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做个排名,我想欧几里得大宗师绝对是榜上有名,作为几何学的祖师爷,他的《几何原本》不仅奠定了几何学的基础,也是西方数学和古典哲学的集大成之作。对几何学、数学以及科学的发展,甚至对西方人思维方法都有极大的影响,自成书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绵延不绝(我有一个伟大的抱负!在那遥远的地方,我已经看见了我们绵延不绝的子孙,在那儿手牵着手,肩并着肩……《暗恋.桃花源》),它是第一本向人们展示了数学推理,归纳演绎的极致著作。

在欧几里得之前,古希腊人就已经已积累了大量几何学知识(其实不同文明,包括中国也有相当多的几何学积累),然而缺乏系统性,大多是一些零碎的知识,对公式和定理没有严格的逻辑论证。所谓的欧氏几何其实也并非是欧大宗师发明的,实际上由他亲自发现的理论并不多:欧几里得大量搜集别人发现的几何学理论,加以理解、融会贯通,然后分门别类地整理,使之明确化、系统化;并孕育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欧几里得几何学,简称欧氏几何。直到今天,他所创作的几何原本仍然是世界各国学校里的必修课,我们今天小学、初中、高中几何课本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来自这本2300多年前的著作:《几何原本》。Ps:另外一个天才数学家:阿基米德是欧几里得学生卡农的学生。

欧几里得少年时加入“柏拉图学园”学习,通过早期对柏拉图数学思想的研究,察觉到了几何学理论的发展趋势。他下定决心要完成这一重任,于是从爱琴海边的雅典古城,来到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亚历山大城,在这座文化蕴藏丰富的异域城市实现了他的初衷。他一边收集数学专著,向学者请教,一边著书立说,终于在公元前300年定型《几何原本》一书。

《几何原本》著作分13卷,包含了5公理5公设23个定义和467个命题。欧几里得先摆出公理、公设、定义作为已知要素,再由简单到复杂地证明一系列命题,被认为是成功而系统地应用公理化方法的第一人。

 “欧式几何”以5条公设开篇,这5条公设非常重要,是欧式几何学大厦的基石:

  1. 任意两个点可以通过一条直线连接(直线公理)。
  2. 任意线段能无线延伸成一条直线。
  3. 给定任意线段,可以以其一个端点作为圆心,该线段作为半径做一个圆(圆公理)。
  4. 所有直角都相等(角公理)。
  5. 若两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所截,并且同一边的内角之和小于两个直角,则这两直线在这一边必定相交(平行公理)。

第五条公设说的非常复杂,简化的版本是:直线外的一点,只能做一条直线与此线平行。

这五条公设是显而易见、不证自明的,在长期的实践中检验过的,与整个欧几里得几何学与实际生产生活之中的测量结果完全符合。但是大家都对第五条公设有点不爽,因为前面几条都是简单易懂,一句话解决,但是第五条公设描述非常啰嗦,而且欧几里得估计也觉得第五公设似乎有点问题,所以他的前29项命题都没用到第五条公设。大家都在想第五条公设能不能去掉,即从其它四条公设中推理得到这一条呢?因为一个数学体系的公设越少,那么其普适性就越好。所以到了19世纪,众多数学天才跟这条公设不断死磕。最终结果,我们现在也看到了:经过这么多数学家的努力,第五条公设也没能在欧式几何中去掉。

当然数学家们死磕第五条公设也不是没有结果,几何学被分成两大部分: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

一,关于阻抗

上一章好不容易讲完了阻抗虚不虚的事情,我们还要趁热打铁地讲一讲阻抗(对于阻、容、感来说最重要的概念)。阻抗是什么?有人说那就是电阻,而有人说好像指电容和电感。其实,阻抗的概念老早就定义好了,我们所要做的是:回顾一下阻抗到底是指什么,并坚定自己的信念。

阻抗是指在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里,对电路中电流所起的阻碍作用。关于这个定义,肯定会有同学剑走偏锋:PCB走线/线缆等都有阻抗,而那只是一根走线,并没看到PCB走线上串/并电阻、电感、电容,用万用表量了也是0Ω,为什么说它有阻抗(50Ω/100Ω)呢?的确,这会有点让人难以理解,我们将在下一个《信号完整性基础》专题中深入讲解。

我们根据阻抗本身的定义,进行扩展理解:从上一章,我们知道了电阻器是耗能元件而电容器和电感器是储能元件。所以电阻是真实的消耗电场能量:阻抗的实数部分,而电容和电感是假的电磁能量“消耗”:是阻抗的虚数部分。所以我们将阻抗Z的实部称为:电阻,虚部称为:电抗。电容的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电抗)称为:容抗;电感的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电抗)称为:感抗。当然,我们可以将电阻、容抗、感抗统统都称为阻抗。感觉说了跟没说一样?那同学们就需要重新再看一遍了。

二,电阻器模型

1,电阻器理想模型

电阻器是电子系统中最常用的元件,对于理想电阻器来说,其频响特性应该是对于所有的频率下的电阻值都不变,而且相角为0°(敲黑板,不要跟我说这么快就忘记相角是啥了哦,忘记的同学翻下上一章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然而实际电阻器在高频时的阻值必然会偏离其理想阻值,因为真实的电阻器必然不会只有电阻特性本身,而是由电阻、复杂的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所组成;虽然寄生电容值和寄生电感都非常小,但在高频时具有明显的电感或电容效应(即电感或电容对电阻器的阻抗影响较大)。如下图所示,为电阻器的等效模型:引线电感Llead,指的是由两条引线围成的环路电感(假设是14nH,艾玛,什么是环路电感?后面再说哈,这里就提一下有寄生电感存在。);分布电容Cpar,指的是引线电容Clead和漏电电容Cleakage的并联组合(Cpar = Clead +Cleakage;假设是1pF)。考虑一个1kΩ的电阻,那么它在159MHz时的Cpar(1pF)阻抗是1KΩ;而且寄生电感和寄生电容在1.3GHz时产生了谐振。

我们可以简单计算该模型等效的电路阻抗:Z(jω) = jωL + (R*1/jωC)/(R+1/jωC) = jωL + R/(R*jωC+1)。

如下图所示,我们对该电阻电路在直流到无穷大频率时进行分析:

1. 如上图(a),计算直流时的电路性能,即ω= 0时:ZL = 0|f=0,Zc =∞|f=0

——电感在直流时表现为短路,电容直流时表现为开路,此时表现为理想电阻

2. 如上图(b),随着频率升高,容抗随之减小并趋向于电路模型的阻抗短路,短路在容抗Zc和电阻R相等时的频率,即转折频率:ω1 = 1/(R*Cpar);此阶段电阻占主导作用,电阻的阻抗取决于电阻阻值;

3. 频率高于转折频率ω1后,电容Cpar占到电阻模型的主导作用,电阻模型的阻抗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小:1/jωC;

——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将它看成一个类似低通滤波器,此频点类似于极点,此后阻抗随频率以-20dB/10倍频的速率减小,相角接近-90°(关于传递函数,以后在《开关电源基础》中详细分析)

4. 如上图(c),随着频率继续增加,直到电感Llead与电容Cpar发生谐振,即ω0= 1/√(Llead*Cpar),此时电感的感抗与电容的容抗相互抵消,电阻阻抗最小;

——忽略电阻R的影响,计算LC的谐振:jωL+ 1/jωC = [(jω)²LC+1]/jωC,可得谐振频点(零点):ω = 1/√(L*C)(关于零极点,后续《开关电源基础》中详细分析)。

5. 当频率高于谐振频率时,感抗在模型中起到主导作用,即随着频率的增加,电阻模型的阻抗增加。

——此时感抗幅度以20dB/10倍频的速率增加且相角接近于90°

6. 如上图(d),计算频率无穷大时的电路性能,即ω =∞时,ZL = ∞|f=∞,Zc = 0|f=∞;此时电阻模型阻抗为无穷大,阻抗角接近90°。

2,举个栗子

不同类型电阻器的模型也不一样,这与电阻器本身的结构相关:电阻器封装(Clead ,Llead)和材料(Cleakage)不同,对导致谐振频率的不同;同时不同电阻值的电阻器受寄生电感和寄生电容的影响也不同。

对于一个1KΩ、1/8w的复合碳纤维电阻器的阻抗值,其引线长度为0.5in(Llead = 14nH),引线间隔为0.25in(Cpar = 1.2pF);所以可以看到第一个转折频率f1约为120MHz,而电路谐振频率f0约为500MHz。如下图所示。

我们要注意的是: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与电阻器本身的器件结构、封装、尺寸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想要尽量减小寄生电容、电感,最好使用小封装、贴片的电阻器。

——选了一个0Ω±50mΩ电阻器,那就跟导线没啥差别么?有些时候真的天差地远~

不过还是要说,各位同学不要过于胆战心惊,电阻器在不同频率的信号中虽然呈现出阻抗的波动性(注:此波动性非薛定谔的波动理论),根据广大群众的长期实践与智慧结晶:实际上在大多数数字电路中,我们可以将金属厚膜贴片电阻器(例如常用的0402封装电阻器)看成一个“理想电阻器”来应用,是没有问题的。

更多硬件相关知识分享,欢迎关注知乎同名账号(牧神园地)专栏。

  • 2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7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7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