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需求分析文档
1. 项目背景
- 目标:构建一个基于情感记录和人际关系的虚拟交互平台(“一直在”),支持用户通过多模态内容(文字、图片、视频)记录情感,并利用AI技术重建断联人际关系(包括已故亲友),最终扩展为虚拟现实(VR/AR)世界。
- 核心价值:
- 情感数字化存储与追溯
- 人际关系的AI修复与虚拟化
- 生死边界的模糊化(数字永生)
2. 可行性分析
2.1 技术可行性
- AI技术:
- 自然语言处理(NLP)用于情感分析(如BERT、GPT-4)。
- 图像/视频生成技术(如Stable Diffusion、Sora)重建虚拟形象。
- 关系图谱分析(Neo4j)匹配断联用户。
- 数据存储:
- 用户上传的多模态数据需高并发存储(对象存储如AWS S3/阿里云OSS)。
- 隐私安全:
- 用户生物特征数据需端到端加密,符合GDPR/CCPA等法规。
- VR/AR开发:
- 短期内可基于Unity/Unreal Engine构建轻量级3D交互,长期需自研引擎。
2.2 法律与伦理风险
- 数字遗产继承:需用户生前明确授权数据使用权(法律协议模板)。
- 虚拟形象版权:已故亲友的虚拟形象需直系亲属授权。
- 伦理争议:AI重建逝者可能引发心理依赖问题,需内置风险提示。
2.3 市场可行性
- 目标用户:
- 核心付费用户:情感依赖性强人群(“恋爱脑”、丧亲群体)。
- 潜在用户:数字遗产规划者、VR爱好者。
- 盈利模式:
- 断联匹配服务按次收费(如10元/次)。
- 会员订阅制(情感分析报告、高级AI交互功能)。
- 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