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投稿时,很多期刊并没有明确规定说不允许使用非edu邮箱,许多SCI期刊也经常遇到作者邮箱为多种后缀的情况,比如Google、hotmail和163等等。
但是,很多时候期刊编辑会建议作者使用“academic email address”,也就是建议各位作者老师在SCI期刊投稿时使用edu邮箱。这是为什么呢?
可能存在以下4条原因:
1.标明身份,因为向学术论文投稿这一行为属于一种正式的学术活动,在正式学术活动中提倡使用带有学校后缀的ac.cn, edu.cn机构邮箱,表明投稿作者的学术单位。在国外无论是学生还是教授学校都会给其一个学校邮箱,这些邮箱都是专有的,如同一张名片,起到了身份验证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会显得更加专业正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论文造假、确保论文以及相关数据的真实性。
2.期刊实际要求。许多SCI(或SSCI/EI等国际学术期刊)期刊实际上只接受作者的官方邮箱,即机构邮箱(Institutional Email)。机构邮箱包括单位邮箱、公司邮箱、以及最为常见的带有edu后缀的高校邮箱。
3.保证稳定沟通。edu邮箱由高校配备,更为稳定,防止在邮件往来时被期刊编辑邮箱屏蔽。机构邮箱要比公共邮箱更加安全,在保密性和安全性上往往要强于公共邮箱。
4.学术资源访问。 一些学术资源和出版商可能对edu邮箱提供更多的访问权限和折扣。期刊可能希望确保投稿者能够获得这些资源,从而提高投稿和出版的吸引力。
不过,不同高校对机构邮箱的重视程度不同,或者因为学校在机构邮箱的构建和维护方面有些不尽人意,又或是作者的邮箱使用习惯等等原因,导致有些作者没有机构邮箱。
没有机构邮箱该怎么办?
1.如果期刊编辑要求作者提供机构邮箱时,尽量提供所有作者的官方机构邮箱。如果不是所有作者都有机构邮箱,至少要保证提供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机构邮箱。
如果没有,可以联系所在学术单位创建机构邮箱。
2.如果学术单位无法创建,一定要如实将情况说明回复给编辑,一般编辑都会积极回复解决方案。
最重要的是,要确保论文正文、投稿附信、期刊投稿注册的账户和在线投稿系统中填写的作者联系方式,特别是邮箱地址全都要保持一致,不要在不同的材料中给期刊提供同一作者的多个不同邮箱地址。确保提供的邮箱地址能正常收发邮件,避免耽误论文投稿。
• 本文素材来源:网络
• 文中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敬请告知我们更正或删除
• 更多科研干货、期刊最新动态、期刊匹配、避雷选刊,可移步公众号“Unionpub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