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科院分区和预警名单
关于发布时间,有网友如是说:
打电话问过了,3月20日(周四)
本子截止就公布了
打电话问过了,是两会后
打电话问过,3月22日(周六)会公布
如若消息属实,3月10日政协会议闭幕,3月11日人大会议闭幕,那期刊分区出结果可能就是本周的事了~为了与国自然基金的提交时间错开,排除周六,大概率会在3月20号或者3月21号公布。
01 此前的推迟发布新闻
本应在2025年2月发布的《2025年期刊分区表》,公告进行了更正,发布时间推迟至2025年3月,尚未发布具体时间。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延迟发布,影响还是挺大的,比如评职称、绩效的时候,分区延迟就可能影响年度考核;再比如投稿的时候也会受到影响,因为一般投稿时,会根据最新分区来制定自己的投稿策略,延迟发布就很可能导致“盲投”、“错投”,如果原本可以发一区的期刊,错投掉档到二区,那就亏大发了~当然升区了就偷着乐吧!
02 2025年新变动
优化学科体系与纳入ESCI期刊
本次分区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学科分类的重新整合。原“法学”大类更名为“社会学”,进一步涵盖社会政策、人类学等细分领域。与此同时,医学大类期刊数量占比预计将提升至首位。另一项突破性调整是首次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ESCI期刊(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纳入分区体系。这一举措不仅扩大了期刊覆盖范围,还可能改变影响因子的计算逻辑——部分ESCI期刊的引用数据将被纳入统计,从而影响传统SCI期刊的分区排名。
医学领域成最大受益者
医学领域的扩容或成为此次调整的核心亮点,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子领域的期刊占比显著提高。这一变化将推动部分医学期刊从二区晋升至一区,尤其利于生物医学工程、精准医疗等交叉学科成果的发表。此外,工程技术大类在人工智能、新能源领域的期刊数量也将有所增加。
中科院分区的核心目标是打破国际期刊评价体系的垄断,掌握科研评价的自主权。通过制定本土标准,减少对国外评价体系的依赖,避免科研成果被“卡脖子”风险。中科院分区早期采用三年平均影响因子,2022年后引入“期刊超越指数”,综合考虑期刊影响力、学科差异等指标,旨在更科学地反映期刊质量。
对此,专家建议科研人员结合自身领域特点,综合考量期刊学术声誉与实际贡献,避免过度依赖分区指标。
中科院2020-2024预警期刊全名单汇总:
2024年中科院预警名单
2023年中科院预警名单
2021年中科院预警名单
2020年中科院预警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