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代码时,一般采用模块化的抽象设计方式,即把主要框架和程序的流程先笼统地写出来,然后再对这些模块填入细节。
这样做的好处,是希望这些代码能够专门用于一类的需求,提高代码的通用性和可维护性,也就是说,如果大家用这些代码都出了某些问题,我们只要在原来的那些代码上做改进即可。
面向对象这种编程风格就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它的想法是认为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对象(object)组成的,而不同对象之间可以互动。
举个例子,如果把某一个股票视为一个对象,那么这个股票所包含的信息可能有股票代码、公司名、股价等等。这些用以描述这个对象的数据信息,称为这个对象的属性。而存取属性的函数称为方法。对象的集合抽象称为类,也就是说,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的对象,属于同一个类(比如A股票是一个对象,B股票也是一个对象,两个对象都属于股票这个类,而A股票则可以说是股票这个类的一个实例)。可以看到,类和实例是一种矛盾辩证的关系,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而又不是对方本身。
Python中,属于同一类的对象可以拥有不同的属性和方法,因为python是一种动态语言。比如
## 定义一个类
class Asset(object):
pass
# 定义一个类的实例
asset1 = Asset()
##这个实例拥有了额外的属性
asset.id = '001'
这种“动态绑定”的好处,是提高了对象的自由度,但降低了代码的规范性。我们需要同一个类的实例,即使他们拥有的属性并不完全不一样,但至少,要有一部分属性是一样的,因此python中引入了一个特殊的方法__ init __,这个方法可以让属于同一个类的实例绑定一些非填不可的属性
## 定义一个类
class Asset(object):
## 定义一些必要的属性
def __init___(self, id_val, price_val)
## self表示抽象化的某个具体对象,这个实际写一下就很好理解
#3 譬如我们写asset1 = Asset(),那么这个抽象的self在这里就
## 变成了asset1这个具体的实例
## self.id和self.price就代表这个类的实例,必须有这两个
## 基本的属性
self.id = id_val
self.price = price_val
# 定义一个具体的instance
asset1 = Asset('001', 10)
某些属性可能携带关于这个实例的重要信息或者具有某种隐私性,因此比较好的做法是把属性和访问属性的方法同时封装在一个对象中
## 定义一个类
class Asset(object):
## 定义一些必要的属性
def __init___(self, id_val, price_val)
self.id = id_val
self.price = price_val
## 定义一个打印此实例ID的方法
def print_id(self):
print('资产的ID是: %s'%(self.id))
同时,这种做法也可以把方法的底层操作封装在类中,使大家更轻易就能上手这个类。
但即使这样,外界仍然可以访问类中的属性,为了使类的属性只能用类内部的方法进行访问,我们可以用“__”的方式把类的属性变成“隐私模式”
## 定义一个类
class Asset(object):
## 定义一些必要的属性
def __init___(self, id_val, price_val)
## 在属性前加__后,便无法从外部访问类的属性
self.__id = id_val
self.__price = price_val
当然,肯定要在类的内部定义访问属性的方法,否则写这样的属性就没有意思了。
参考资料
《量化投资——以Python为工具》 蔡立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