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筮法 是《易经》中用于占卜的一种传统方法,是一种极其精密且复杂的卜筮之术,体现了古人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数学思维的应用。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数”的变化来揭示天地的运行规律和人事的发展趋势。
1. 大衍筮法的起源
《易经·系辞》中提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这句话是大衍筮法的理论基础。
这里的 “大衍之数五十” 指的是天地万物变化的极数,象征宇宙中的完备之数。
由于一数不用(表示太极或元气未动),实际用数为 四十九。
2. 筮法的步骤
大衍筮法使用一套蓍草(或竹签)来进行占卜,一共四十九根,按照一定的步骤演算,最终得到一卦。
第一步:蓍草分组
将四十九根蓍草象征全体。
随机分为两堆,左堆代表“天”,右堆代表“地”。
第二步:取“天一”与“地二”
从左堆取出一根,象征“天一”,单独放置。
从右堆开始进行计算,象征“地二”。
第三步:取四除余
计算两堆蓍草的总数。
将其分别以 4 为基数分组,余数可能为 1、2、3 或 4。
记下余数,余数对应“爻”的状态。
第四步:重复三次
将剩余的蓍草重新合并,重复分堆、取余的过程三次。
最终,每次的余数合成一个爻,通过六次得出一卦。
第五步:形成卦象
六个爻组成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