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邻近点指数计算
1.最邻近点指数
点状要素空间分布分为三种类型:聚集的、均匀的和随机的,均匀分布的点状要素最邻近距离最大,随机分布次之,凝聚分布最小。最邻近距离是表示点状事物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最邻近点指数能很好的反应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方法是实际最邻近距离与理论最邻近距离(即随机分布时的理论值)的比值,公式如下:
2 数据来源与最邻近点指数
对于区域面积较大,内部分布着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区、旅游景区等,通常可将每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区或每个景区抽象地看作是区域中的一个点,对点状要素在地理空间上分布进行研究利用最邻近点指数。本文以某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点状要素为例,基于最邻近点指数研究该区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点的空间凝聚特征。步骤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点要素生成、最邻近点之间距离r1 计算和最邻近点指数计算。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点要素生成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来源于区县政务网,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位置信息来源于http://www.gpsspg.com/maps.htm,根据经纬度生成该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点(图1),导出生成的点状要素(图2)。
图1 根据经纬度生成点要素ArcMap方法图
图2 点状要素的生成
备注:1.如果ArcMap中无法识别出Excel表格(图3),解决办法分别有①Excel表格存储为低版本Excel 97-2003;②Excel表格中内容复制粘贴到txt文本;③安装一个插件Access Database Engine(百度云分享链接:https://pan.baidu.com/s/16Y8wlkCcGXji7rQ2UL3-ew 提取码:ewcj)。2.生成的点要素需要的是平面坐标(数据具有投影,投影坐标数据的单位是米,才能进行计算出实际的长度距离;地理坐标数据的单位是弧度)。地理坐标转换成投影坐标见图4,投影的方法如:高斯、UTM等根据研究情况具体而定。
图3 ArcMap中无法识别Excel表格
图4 地理坐标转换成投影坐标
2.2最邻近点之间距离计算
根据ArcMap中Toolbox中Analysis Tools→Proximity→Near工具计算各点的最邻近点之间的距离,具体操作见图5。
图5 各点的最邻近点之间的距离计算
2.3 最邻近点指数计算
图6 某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邻近指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ccess Database Engine 百度云分享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6Y8wlkCcGXji7rQ2UL3-ew 提取码:ew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