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提升SXT-Windows操作系统基础

本文介绍了DOS命令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操作,包括进入命令行、切换驱动器、目录和文件操作等。同时,讲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如网络分类、TCP/IP模型、协议以及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概念。此外,还涉及了网络权限管理和文件共享设置。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DOS命令

DOS命令的基本概念

当前驱动器、当前盘
当前目录
相对路径
绝对路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OS命令的格式

命令 /参数 文件或文件夹

常用DOS命令

进入dos仿真器(命令行)

开始-运行-cmd
win+r

切换驱动器

输入“盘符:” 后回车

命令技巧

命令帮助:命令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命令补齐:tab键 写入命令的前几个字母后按下tab键
清屏:cls

目录操作命令

md:创建新目录
cd:
改变/进入目录
cd /: 切换到磁盘根目录
(cd …: ):进入上级目录
dir:
列出目录内容
dir c:
dir /s
递归显示目录中的所有子目录和文件
tree /f 目录名
以倒立树的形式显示目录中的内容
/f表示显示文件,默认只显示目录
ren 原目录 新目录名
改名
xcopy 源目录名 新目录名
/e 复制目录和子目录,包括空的empty
move 源目录名 新目录名
移动目录、改名
rd /s/q 目录
删除目录
/s:递归
/q:不需要确认

文件操作命令

盘符:>文件名
创建一个新文件
echo 文字
将文字显示到屏幕(回显)
type 文件名
显示文本文件内容
ren 文件名 新文件名
修改文件名
若拒绝访问,看一下是否在目录中
copy 源文件 目的文件
拷贝文件
move 源文件 目的文件名
移动文件或重命名文件
del 文件名
删除文件
more 文件名
分屏显示文件内容

通配符 *

用*代替0个或者多个字符
dir *.txt
?
使用?代替名称中的零个或单个字符
dir /s ?h?.txt

管道命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批处理文件

将dos命令按照一定顺序,编写到一个文件中,统一执行
文件扩展名为.bat

批处理中使用循环

for /L %%i in (初值,步长,终值) do 命令
/L 表示使用迭代数值范围
in 后必须加空格

批处理案例

向屏幕输出 1-10
 @echo off
 rem 这里是注释:echo off 表示在 cmd 窗口下不显示命令,@echo off 表示 echo
off 自己不显示
 echo 这段代码用于显示 1-10
 for /L %%i in (1,1,10) do echo %%i
 pause

创建 100 个文件,分别写入内容
 for /L %%i in (1,1,100) do echo %%i>zhsan%%i
 for /L %%i in (1,1,100) do echo zhang san %%i>>zhsan%%i

添加 200 个 IP
 添加一个 IP
 netsh interface ip add address “本地连接” 172.16.0.2 255.255.0.0 172.16.0.1
 netsh interface ip add dns “本地连接” 202.106.46.151
 删除:netsh interface ip delete address “本地连接” 172.16.0.2
 for /L %%i in (2,1,201) do netsh interface ip add address " 本 地 连 接 "
172.16.0.%%i 255.255.0.0

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概念与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在网络协议的控制下,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且具
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通过网络操作系统等网络软件实现通信和资源共享
的系统。
 计算机网络中至少拥有两台以上的计算机。
 传输媒体和通信设备把若干台计算机连接到了一起。
 为需要网络软件,含操作系统。
 为了正确地通信,需要有一个共同遵守的约定——通信协议。
 把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络,是为了通信和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
 1946 年产生第一台数字计算机
 1954 年收发器终端的产生
 20C60 年代初,产生由多重线路控制器参与组成的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种网络中,终端设备没有独立处理能力,可以传输资料,不能共享资源。
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 1964 年,Baran 提出存储转发概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966 年,David 提出分组概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969 年,计算机分组交换网 ARPANET(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投入运行。
 网络属于同构网。
 网络仍主要用于传输信息,对网络缺乏统一管理。
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
 1977 年 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 OSI
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模型)
 此种网络实现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系统互联,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开放式标
准化网络,具有统一的体系结构,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
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新一代网络
 网络正迅速地朝着高速化、实时化、智能化、集成化和多媒体化的方向不断深
入。
 逐步将电信网、有线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融合,三网合一。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根据覆盖地理范围划分
 局域网 LAN:方圆几千米以内。
 城域网 MAN
 广域网 WAN: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
 Internet 因特网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结构的分层设计

为了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性,将网络进行了分层设计。每一层只关心自己层的设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协议

为了使数据可以在网络上从源传递到目的地,网络上所有设备需要“讲”相同的“语言”,
描述网络通信中“语言”规范的一组规则就是协议。
 协议是指网络中的计算机在通信时对传送信息的理解、信息表示的形式及各种应答
信号所应遵循的共同约定。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模型

分类
ISO/OSI 模型
 国际标准化组织/开放系统互联模型
 TCP/IP 模型
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互联
网协议
 因特网中实际采用的标准,TCP/IP 是 ARPANET 为了实现异种网的互联,在对网间网的研究和应用中产生的
 是由很多协议构成的一个协议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封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各层工作的物理设备
物理层
 网卡
 集线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链路层
交换机
网络层
路由器
传输层
防火墙
应用层
服务器

TCP/IP 模型
实际应用中,完全遵从 OSI 参考模型的协议几乎没有。
 TCP/IP,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发。
 最早在 ARPANET 上实现,目的在于解决异构系统的通信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P协议
IP (Internet Protocol)译为网际协议/网络协议/互联网协议。
 对数据包寻址和路由,并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
 IP 协议在每个发送的数据包前加入一个控制信息,其中包含了源主机的 IP 地
址、目的主机的 IP 地址和其他一些信息。
 分割和重组在传输层被分割的数据包。
 由于数据包要从一个网络到另一个网络,当两个网络所支持传输的数据包的大
小不相同时,IP 协议就要在发送端将数据包分割,然后在分割的每一段前再
加入控制信息进行传输。当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包后,IP 协议将所有的片段重
新组合形成原始的数据。
 无连接传递数据。
 无连接是指主机之间不建立用于可靠通信的端到端的连接,源主机只是简单地
将 IP 数据包发送出去,而数据包可能会丢失、重复、延迟时间大或者 IP 包的
次序会混乱。
 要实现数据包的可靠传输,就必须依靠高层的协议或应用程序,如传输层的
TCP 协议。
ICMP协议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译为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主要用于侦测远
端主机是否存在、建立及维护路由资料、重导资料传送路径、资料流量控制。
 ping 命令:探测能否连通指定计算机
 连接建立成功
 Reply from 192.168.1.1:bytes=32 time<1ms TTL=128
 TTL 是 Time To Live 的缩写,该字段指定 IP 包被路由器丢弃之前允
许通过的最大网段数量。TTL 是 IPv4 包头的一个 8bit 字段
 目标主机不可达: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
 请求时间超时:Request timed out.
 未知主机名:Unknown host abc.
 tracert:跟踪路由器

ARP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译为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将 IP 地址转换为 MAC 地
址。
 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或称硬件位址/机器地址/物理地址
 用来定义网络设备的位置,代表网络中的唯一一台计算机。
 MAC 地址由 48 比特长,0 到 23 位是厂商向 IETF 等机构申请用来标识厂商的
代码。地址的 24 到 47 位由厂商自行分派,是各个厂商制造的所有网卡的一个
唯一编号。常用 12 位的 16 进制数字组成。
 ipconfig /all 或 getmac /v 可以查看 MAC 地址。

UDP和TCP协议
二者都属于传输层协议。
 UDP 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 属于传输层协议。
 无连接。
 不可靠。
 可靠性由上层协议保证。
 TCP 协议
 面向连接,支持端到端通信。
 进行无差错控制,传输是可靠的。
 进行必要流量控制,避免发包过快而导致阻塞。
 TCP 的连接:三次握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应用层协议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 文件传输协议
 用于上传文件和下载文件
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 超文本传输协议
 用于访问网站
https(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
 安全的超文本传输协议
Telnet 远程协议
 用于远程连接计算机
SMTP(Simple Mail Transmission Protocol)
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 用于发送邮件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
 邮局协议版本 3
 用于收邮件
DNS(Domain Name System)
 域名系统
 用于将域名解析为 IP 地址、将 IP 地址解析为域名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 用于自动分配 IP 地址

端口
端口号用来标识同一时间内通过网络的不同连接。
 端口号范围:0~65535
 应用层知名服务:0~255
 各个厂商:256~1023
 未被分配:>1023
 查端口号
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services

IP地址

1 IP 地址的含义
用于标识网络中的一个通信实体(计算机,设备等)的数字编号。
2 IP 地址的特点
二进制形式共 32 位,每个 IP 地址被分成四组,每组 8 位二进制数。
 一般用十进制数填写和使用,用句点隔开,称为点分十进制,每组数字的大小范围
为 0-255。
 如:10000011 01101011 00000011 00010001
 点分十进制形式:131.107.3.17
 IP 地址包含网络号和主机号。
 公网上的 IP 不能重复,同一局域网内的 IP 也不能重复。
3 IP 地址的分类
3.1 IP 地址的分类
分为 5 个不同的地址类别,其中 A、B、C 三类最为常用,D 类地址用作组播,E 类地
址保留未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网络号不允许全 0,主机号不允许全 0、全 1(指二进制形式)
 主机号全 0:表示子网或本网,常用于路由中。不能在公网上分配和出现
 主机号全 1:表示广播地址,发送到地址全 1 的主机,表示信息发送给本网中
的所有主机。不能在公网上分配和出现。

特殊 IP 地址
也称为专用 IP 地址、保留地址,只限内网使用,也不会出现于公网。
 A 类
 10.* .* .*
 127.* .* .表示回环地址(loopback)或环路测试 IP,localhost。
 B 类
 172.16. * . * ~172.31.
.
 169.254 . * . * 表示自私有 IP 地址。
 C 类
 192.168.0. * ~192.168.255.*

子网掩码

1 子网掩码的特点
共 32 位二进制,由连续的“1”和连续的“0”组成,左边向右全是 1,右边向左全是 0。
 标准长度的子网掩码
 A 类:255.0.0.0 或 /8
 B 类:255.255.0.0 或 /16
 C 类:255.255.255.0 或 /24
 可变长的子网掩码
 128(10000000) 例如:255.255.255.128 或 /25
 192(11000000) 例如:255.255.192.0 或 /18
 224(11100000) 例如:255.255.255.224 或 /27
 240(11110000) 例如:255.240.0.0 或 /12
 248(11111000) 例如:255.255.255.248 或 /29
 252(11111100) 例如:255.255.255.252 或 /30
2 子网掩码的应用
用来表征 IP 地址所处的网络位置,进而用于判断下列两台主机间能否连通。
 判断步骤
 将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转换成二进制
 将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按位进行与运算
 得出子网号,判断是否相等
 网号相同,则可以相互连通,否则不能连通
 案例
 192.168.5.23 与 192.168.5.175,子网掩码 255.255.255.0
 192.168.5.23 与 192.168.5.175,子网掩码 255.255.255.128

设置和测试系统网络参数

设置 TCP/IP 参数
 如何获得 IP 地址
 手动设置 IP 地址
 自动设置 IP 地址
 DHCP
 169.254.x.y

检查 TCP/IP 设置是否正确
IP 地址发生冲突
 利用“网络错误”对话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通过“本地连接”对话框的“详细信息”检查
 利用 ipconfig 命令

NTFS 权限管理、磁盘配额与文件共享

简介:控制不同用户对磁盘、目录和文件的访问权限。
权限的类型:
标准 NTFS 文件权限的类型
 读取
 读取文件内的数据,查看文件属性(只读、隐藏、存档)、所有者、权限
等。
 写入
 更改或覆盖文件内容,改变文件的属性,查看文件的所有者、权限等。
 读取和运行
 除拥有“读取”的所有权限外,还具有运行应用程序的权限。
 修改
 除拥有“读取”、 “写入”和“读取和运行”的所有权限外,还能删除文
件。
 完全控制
 拥有 NTFS 的所有权限,即除了上述权限之外,还拥有“更改权限”和
“取得所有权”的权限。

标准 NTFS 文件夹权限的类型
 读取
 查看文件夹内的文件与子文件夹,查看文件夹的属性、所有者、权限等。
 写入
 能添加文件和文件夹,改变文件夹属性,查看文件夹的所有者、权限等。
 列出文件夹目录
 除了具有“读取”的所有权限之外,还具有“遍历子文件夹”的权限,即
具有进入子文件夹的功能。
读取与运行
 与“列出文件夹目录”的权限几乎相同,但它的权限可以由文件夹和文件
同时继承,而“列出文件夹目录”权限只能由文件夹继承。
 修改
 除了拥有前面所有的权限之外,还可以删除子文件夹。
 完全控制
 拥有所有 NTFS 文件夹的权限,即除了上述权限之外,还拥有“更改权
限”的权限和“取得所有权”的权限。

用户的有效权限
 NTFS 权限具有累加性
 拒绝权限会覆盖所有其他的权
 文件权限会覆盖文件夹的权限
 NTFS 权限默认子目录继承父目录

NTFS 权限指派的注意事项
 对于新的 NTFS 分区(磁盘),系统会自动指派默认的权限,可对其修改。
 具有管理员角色才能指派文件夹的 NTFS 权限。

NTFS权限的查看和设置

创建用户
磁盘、目录和文件用于给读者使用,所以权限设置在用户上,必须首先创建用户才
能进行权限设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查看 NTFS 权限
属性—>安全

设置 NTFS 权限
 管理员准备要设置权限的文件夹和文件,在除 C 盘外任意一个磁盘下准备一些资料
|
gly
|-----gly1
| |----gly2.txt
|
|-----gly1.txt

案例
 允许 zhsan 对 gly 只读
 允许 lisi 对 gly 可读写
 禁止 wang5 对 gly 目录列出文件夹目录的权限
 开放 wang5 对 gly1 文件夹列出文件夹目录的权限
 需要取消继承权
 右击 gly1 文件夹→属性→安全→高级→编辑→选择用户 wang5→去
掉“包括…继承的权限”→点击“复制”→确定→确定→编辑→选择
wang5→在“列出文件夹目录”行“允许”列下勾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磁盘配额

1 磁盘配额的意义
Windows Server2008 支持利用 NTFS 文件系统(FAT/FAT32 文件系统无此特性)的磁盘配
额功能,来控制和跟踪每个用户可用的磁盘空间。
2 磁盘配额注意事项
 磁盘配额是针对单一用户(不支持对组的配额设置)来控制与跟踪的。
 磁盘配额是以文件与文件夹的所有权进行计算的。
 磁盘配额的计算不考虑文件压缩的因素,而是以文件的原始大小为准。
 每个 NTFS 磁盘分区的磁盘配额是独立计算的,不论这些分区是否位于同一硬盘
内。
 Administrators 用户组不受磁盘配额约束。
3 磁盘配额的实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共享文件

1 创建共享文件夹的条件
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创建共享文件夹
 Administrators、Server Operators、Power Users 等组的成员。
 若文件夹位于 NTFS 磁盘分区内,用户至少需要 NTFS“读取”权限。
注意:
 移动共享文件夹,共享状态消失。
2 共享文件夹的权限
 读者
 表示用户对此文件夹的共享权限为“读取”。
 参与者
 表示用户对此文件夹的共享权限为“更改”(可增删改)。
 共有者
 表示用户对此文件夹的共享权限为“完全控制”。
 结合 NTFS 权限
 共享文件夹权限只对通过网络访问此共享文件夹的用户有效,对本地登录用户
不受此权限的限制,因此为了提高资源的安全性,应该设置相应的 NTFS 权限。
3 创建共享文件夹
3.1 共享步骤
 至少准备两台计算机
 一台用于共享资料的服务器
 至少一台需要访问资料的客户机
 在共享服务器中实现如下工作
 配置好 IP
 创建用户,所有用户必须设置密码
 准备共享资料(文件夹,内部放一些文件等资料)
 进行共享
 右击文件夹—>共享(默认会启用共享)—>添加用户并设置用户的共享权

3.2 访问共享
3.1.1 共享服务器查看共享文件
 开始—运行
 输入:\IP 地址、\127.0.0.1 或\localhost
 开始—运行—cmd
 net share
3.1.2 使用客户端访问共享文件
 必须设置 IP,必须跟服务器同网段
 访问
 开始—运行窗口中直接输入\IP 地址
 映射网络驱动器
 打开计算机—点击工具栏“映射网络驱动器”,“文件夹”处输入\IP
共享名
4 管理共享文件
4.1 共享改名
 默认与文件夹同名
 右击文件夹—属性—共享—高级共享(若只保留新名,可把原来的共享名删除)
4.2 修改共享权限
右击文件夹—共享—修改共享权限
4.3 删除/取消/停止共享
右击共享文件夹—共享—停止共享
4.4 隐藏共享文件夹
如果不希望用户看到共享文件夹,只需在共享名后加上一个“$”符
 访问方法:\ …\ 共享名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