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步骤、四个要点,构建高效又灵活的用户标签体系

本文作者:岳亚雷,TalkingData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专注零售行业CDP(客户数据平台)和智能营销中枢的产品设计及落地,曾负责多家大型零售企业的数智化转型项目,致力于用“数据+算法”驱动客户运营策略、探索业务场景,挖掘客户生命周期价值。

大数据产业创新服务媒体

——聚焦数据 · 改变商业


企业对用户的运营可分为两大类:主动运营,即企业侧主动去筛选用户群体进行投放的运营活动;被动运营,即用户和企业发生互动之后企业对该用户的运营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如何识别用户进行主动营销,又该如何对用户行为做出更好的反馈?标签体系的设计、构建和使用就显得至关重要。

构建标签体系,很多人第一步就走错了。以终为始,在设计标签体系的时候,一定要思考我们将如何使用这些标签,切忌需求大而全,不然结果就是“构建标签一时爽,梳理标签火葬场”。所有标签的创建都伴随着存储和计算的成本,而大量不使用的标签也会降低我们选择有效标签的效率。

场景梳理

所以,第一步我们需要结合业务诉求梳理相关的运营场景。日常运营场景其实涵盖了大部分运营工作,在日常运营场景之外,我们也会有一些新增的临时运营场景,只要按需进行调整就好了。

 

调整标签的时候,不同的数据加工存储方式,会带来不同的实施路径。后文中,我们会详细介绍如何更好的梳理数据,才能让标签构建更加灵活,毕竟标签的维护也是日常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梳理运营场景的时候,我们建议先对场景进行分类,分为主动营销用户和用户行为被动触发两大类,然后在两个分类中进行梳理。

其中的每个场景可以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A.场景名称:用于简单描述和标示场景

B.触发机制:可以是单次手动触发,也可以是周期性循环或者某行为时间触发,用于标示本次场景开始的时间节点

C.用户范围:用于标示本次运营场景涵盖的用户范围,建议划分为用户属性和用户行为

D.投放方式:选择对用户进行投放的渠道,可以是短信、微信、小程序、app push等

例如上图中第一个运营场景:我们需要增

  • 2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