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中级数据库系统工程师—高频知识点笔记(一)

本篇文章主要汇总软考中级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设计【数据库技术基础】的高频知识点,助力各位2025年成功上岸!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持续更新中)

欢迎关注、点赞、收藏!

目录

1.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2. 数据库的操作语言

2.1 DDL数据定义语言

2.1.1 create创建表

2.1.2 alter修改表

2.1.3 drop删除表

2.2 DML数据操纵语言

2.3 DCL数据控制语言

2.3.1 grant授予权限

2.3.2 revoke撤销权限

2.4 DML数据操纵语言

2.4.1 start开始事务

2.4.2 commit提交事务

2.4.3 rollback回滚事务

3. 数据模型分类

4.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4.1 概念模式(Conceptual Schema)

4.2 内模式(Internal Schema)

4.3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

4.4 三级模式结构的映射

4.5 数据独立性

5. 数据库系统的四个特性


1.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1. 数据结构
  2. 数据操作
  3. 数据的约束条件

2. 数据库的操作语言

2.1 DDL数据定义语言

用于定义和修改数据库的结构,包括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库中的对象(如表、视图、索引等)。

2.1.1 create创建表
  CREATE DATABASE mydatabase;
  CREATE TABLE mytable (
      id I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50),
      age INT
  );
2.1.2 alter修改表
ALTER TABLE mytable ADD COLUMN email VARCHAR(100);
ALTER TABLE mytable MODIFY COLUMN age SMALLINT;
2.1.3 drop删除表
  DROP TABLE mytable;
  DROP DATABASE mydatabase;

2.2 DML数据操纵语言

用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包括插入、更新、删除和查询数据。

2.2.1 insert插入数据

INSERT INTO mytable (id, name, age) VALUES (1, 'Alice', 25);

2.2.2 update更新数据

UPDATE mytable SET age = 26 WHERE id = 1;

2.2.3 delete删除数据

DELETE FROM mytable WHERE id = 1;

 2.2.4 select查询数据

 SELECT * FROM mytable WHERE age > 20;

2.3 DCL数据控制语言

用于控制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包括授权和撤销权限。

2.3.1 grant授予权限
GRANT SELECT, INSERT ON mytable TO user1;
2.3.2 revoke撤销权限
REVOKE INSERT ON mytable FROM user1;

2.4 DML数据操纵语言

  用于控制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包括授权和撤销权限。

2.4.1 start开始事务
START TRANSACTION;
2.4.2 commit提交事务
COMMIT;
2.4.3 rollback回滚事务
ROLLBACK;

总结:
- **DDL**:用于定义和修改数据库结构。
- **DML**:用于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
- **DCL**:用于控制数据库的访问权限。
- **TCL**:用于管理事务,确保数据操作的完整性。

3. 数据模型分类

  1. 概念数据模型(E-R模型)
  2. 层次模型
  3. 网状模型
  4. 关系模式 

4.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包括:

内模式(物理模式):描述了数据在物理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和组织方式。

概念模式(逻辑模式):描述了整个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包括数据的实体、关系和约束等。

外模式(用户模式):对用户或应用程序的数据需求进行抽象和描述,是对概念模式的一种子集。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数据库系统的一种重要架构设计,它将数据库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概念模式(Conceptual Schema)和内模式(Internal Schema)

这种结构的设计使得数据库系统具有良好的数据独立性和可维护性。

4.1 概念模式(Conceptual Schema)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系统的中间层,是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定义了数据库中所有数据的

逻辑结构和特征,包括数据的类型、关系、完整性约束等。概念模式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是数据

库管理员(DBA)和应用程序开发者共同关注的部分。

特点:

全局性:概念模式是对整个数据库的全局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视图。

独立性:概念模式独立于具体的物理存储结构。

一致性:概念模式确保了数据库中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2 内模式(Internal Schema)

内模式是数据库系统的最内层,是数据库的物理结构的描述。它定义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

式和存储结构,包括数据的存储位置、存储结构(如索引、散列等)、存储介质的分配等。

特点:

物理性:内模式描述了数据的物理存储细节。

性能优化:内模式可以通过优化存储结构来提高数据的存取效率。

独立性:内模式独立于概念模式,概念模式的变化不会影响内模式。

4.3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

外模式是数据库系统的最外层,是用户视图的描述。它定义了用户可以访问的数据视图,是概念

式的一个子集。每个用户或用户组可以有自己的外模式,外模式可以对概念模式进行简化和定制

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特点:

用户性:外模式是针对特定用户或用户组的视图。

安全性:通过外模式可以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独立性:外模式独立于概念模式和内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的变化不会影响外模式。

4.4 三级模式结构的映射

为了实现不同模式之间的转换和协调,数据库系统提供了两级映射机制:

外模式/概念模式映射:定义了外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外模式访概念模式中的数据。

概念模式/内模式映射:定义了概念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得数据库系统可以将概念

式中的数据映射到物理存储结构中。

4.5 数据独立性

三级模式结构的一个重要优点是数据独立性,它分为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逻辑独立性:当概念模式发生变化时,用户不需要修改外模式,从而不影响用户的应用程序。

物理独立性:当内模式发生变化时,概念模式不需要修改,从而不影响用户的应用程序。

5. 数据库系统的四个特性

  • 原子性: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 一致性:只包含成功提交的是事物
  • 隔离性:多个事物并发执行时是相互隔离的
  • 持久性:一旦事物成功提交则永久的反应到数据库中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