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工作在这块土地的吸引力,其来有自,
因为,我们的基因深处,仍有农耕文明打下的深刻烙印。
图片来源:网络
选择一份工作,内心深处,有何依据?
风险偏好类型。
改革开放,不过四十余年,
我们的基因深处,仍有农耕文明打下的深刻烙印,
特点是什么?
风险厌恶。
农耕文明下,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决定了风险偏好类型,
收入来源单一、生产规模太小、生产方式落后,
在天灾人祸面前,抗风险能力极弱,
又不存在现代社会抵御风险的金融工具,
怎么办?
人们想出各种对策,
聚族而居,互相扶持,
多生儿子,多方下注,
养儿防老的本质,就是小农经济下,人们自发摸索出的跨期价值交换方式,
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投入资源,可视作向子女提供的无息贷款,
子女具备劳动能力后,通过劳动,偿还贷款,并提供额外回报(生活费、医疗费)。
通过家庭内部代际之间的信贷安排,实现资源的跨期转移和风险分担。
小农经济下,自发形成的这种跨期交换方式,也有风险,
风险在于借贷双方的共识。
现代社会,到银行贷款,双方签订合同,法律观念,便是借贷双方不言自明的共识。
古代社会,父母生了儿子,十多年持续投入资源,相当于先借钱,
但,小孩子不懂事,和大人之间不存在法律观念之类的共识,
长大后,要是拒绝还款,咋办?
于是发展出相应的文化观念。
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的义务和责任,要求子女在父母年老时履行赡养义务,
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层面的契约,是为了抵御风险、稳固跨期价值交换,发展出来的文化观念。
无论聚族而居,还是养儿防老,
基本原则是什么?
低回报,低风险,
父母那辈人的风险厌恶,源远流长,
那是血脉深处,源自生存本能的警惕。
图片来源:网络
很多人,对职场诸多不满,却陷于其中,无法跳出牢笼,
更进一步地,对体制内工作,有着难以名状的痴迷,
都是这个原因。
厌恶风险,向往稳定,小富即安,
无论体制内外、外企民企,
任何一种工作,都有其成本项,
这成本,便是我们不得不献祭的代价。
体制内的成本,是文山文海,是案牍劳形,
是那些微妙却无处不在的等级规则,
是一定程度的限制自由,
优点是,经济下行时期,大概率,被操盘手兜底,下限有保证,风险更低,
体制外的成本,是随时降临的裁员危机,
是市场永恒的不确定性,
是更高的风险,
优点是,能力强的家伙,上限不可限定,
看清各种工作的优点,和成本,
再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工作的本质,是一场交易,
我们献出自己的时间和才能,通过一个组织,与市场交换金钱。
按照科斯的理论,公司产生的原因,是人们直接与市场进行交易的成本太高。
有了公司,能帮我们省点劲。
换言之,组织,是个人与市场进行交易的中介。
反之,如果有一天,通过组织与市场交易,比你直接与市场交易,更加费劲。
恭喜,你可以离开组织,过更好的生活。
体制内外、外企民企,各有利弊,
世间安得两全法,
愿各位,尽早认清自己,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想清自己愿意付出的代价,
然后,在选定的那条路,衔枚疾行。
关注@晏小北 ,理解芯片与经济~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