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种兵器与他们的主人

锤与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个“一”膀肥腰圆,势大力沉,收笔时突出的部分格外的大而浑圆,让我想到了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锤。
锤,有长柄单锤、短柄双锤及练子锤等。锤形似瓜,又称为称“立瓜”,古代持锤者称为“金瓜武士”;短柄双锤,非常沉重,在战斗中,用锤硬砸、硬架、很有威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锤有长、短、软、硬之分。长柄的大多单独使用,短柄的一般成对用。锤一般比较重,适合力气大的人用。锤一般是用来砸的,也可以用来招架。古代有许多有名的锤。先来说一说搏浪锤:秦朝的秦始皇很残暴,许多人想杀掉他。有一次,秦始皇要到搏浪沙巡游,有个叫做张良的人,造了个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派大力士埋伏在路边偷袭,可惜没打中秦始皇,只打中了别的车辆。虽然刺杀没成功,但这种锤却流传开来,人们叫它搏浪锤。再来说说金瓜锤。这种锤重一百零八斤,是《说唐》中“天下第一条好汉”李元霸的兵器。他的一对金瓜锤,无人能敌。

矛与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个一身部细长,头部尖锐突出,令人感觉如芒在背,观势如突,这个一就像另一种兵器——矛
矛,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直刺和扎挑的长柄格斗兵器。矛是古代军队中大量装备和使用时间最长的冷兵器之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而在外国神话中也有一把矛的神器——盖伯尔加之矛

盖伯尔加之矛是爱尔兰神话人物库·丘林的一把独特兵器,由他的情人,也是他独子的生母乌伊芙所赠。据说矛身长满倒钩棘刺,因此又称“千棘刺之枪”。当矛刺中对方时,倒钩棘刺就会伸张开来,只有杀死对方才能将矛拔出。

还有一种说法,此矛有七个矛头,每个矛头上各有七个倒钩棘刺。除此之外,传说有两只海怪打架,其中一只受伤而亡,它的骨头做成了盖伯尔加之矛。

盖伯尔加之矛的用法也很奇特:用脚趾把它举起来,用力踢出去的同时刺中对方要害。库·丘林用盖伯尔加之矛杀死了养兄费迪亚和在战斗中化名康来的亲生儿子。

剑与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长条形,前端尖,端而正。有诗吟「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
剑,古代兵器之一,属于“短兵”。乃是兵中王者,被称为“百兵之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纯钧,亦名“纯钩”,十大名剑之一。纯钧被称为“尊贵无双之剑”。是春秋时期铸剑大师欧冶子所铸,与其余四把神兵被人共称“三长两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春秋时期,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经过数年卧薪尝胆终于击败吴国的越王勾践,睡了一个甜美的午觉醒了过来,心情非常舒畅。饮了一壶上好的龙井新茶后,勾践兴致勃勃地派手下去找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薛烛。薛烛是秦国人,此时正在越国游历。薛烛虽然年纪轻轻,但却已经名动列国,被人称为天下第一相剑大师。不大一会儿,眉清目秀、文质彬彬的薛烛就赶来了。宾主一番客套寒喧之后,就带着随从来到室外宽阔的露台之上。越王勾践酷爱刀剑,这个露台高达数丈,气势舒张,光线充沛,专门用来看剑赏刀。落座之后,勾践扫了一眼身边的薛烛,心想这个年轻人虽然年纪轻轻但阅剑无数,一般刀剑肯定难人他的法眼,于是,勾践一开口就叫手下取来了自己颇为得意的两把宝剑:毫曹光华散淡,巨阙质地趋粗,不能算宝剑。"说完,他还在温暖的阳光里懒懒地打了一个哈欠。勾践颇感意外,觉得很没面子,他想了一想,一咬牙,俯在一个贴身侍从耳边吩咐了几句。过了一会儿,侍从率领几百个铁甲武士护送一把宝剑来到台下,薛烛一见,众座位上仰面摔倒,束发的金钗掉在地上,一头长发披散下来,面色突然凝住。好大一会儿,才突然掠下台阶,来到剑前,深深一躬,然后又表情肃然地整理好自己的衣服,从侍者手中接过宝剑,小心翼翼地敲了几敲、掂了几掂之后,方才将剑从鞘中缓缓拔出。只见一团光华绽放而出,宛如出水的扶芙蓉雍容而清冽,剑柄上的雕饰如星宿运行闪出深邃的光芒,剑身、阳光浑然一体,像清水漫过池塘从容而舒缓,而剑刃就像壁立千丈的断崖高耸巍峨……
  过了好久,薛烛才用颤抖的声音问道:"这就是纯钧吗?!"勾践点了点头"是。接着他得意地说道:"有人要用千匹骏马、三处富乡、两座大城来换这把宝剑,你看行吗?"薛烛连忙说道:"不能换。"勾践做作地皱了一下眉头问道:"为什么?你说说道理。"薛烛激动地大声对道:"因为这把剑是天人共铸的不二之作。为铸这把剑,千年赤堇山山破而出锡,万载若耶江波涛再起,欧冶子也力尽神竭而亡,这把剑已成绝唱,区区骏马城池何足道哉……"勾践满意地频频点头:“说得有理,既是无价之宝,我就永远把它珍藏吧。”

刀与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起笔尖锐锋利,弧度优美,中直而细,俨然就是十八般兵器之一,九短九长之一,九短之首——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说到刀就必然离不开日本刀,虽然日本诸多事物来自于中国,但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却将很多东西都钻研、发挥到了巅峰造极的地步。

雷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雷切”是日本战国时期名将立花道雪所使用的名刀,本名为“千鸟”。立花道雪是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九州岛丰后国大名大友氏的家臣,与高桥绍运并称为“大友双璧”。传闻道雪年轻时,在盛夏炎热之际的某日,于树下乘凉午睡时遭遇雷雨,并且有一道雷打向道雪,道雪下意识的拔起爱刀“千鸟”挥斩,脚也因此而受了伤。

然而道雪于战场上的勇猛加上此大难不死之事,逐渐被美名为雷神的化身。而就算脚受了伤,腿力也不比健全者差,往后的战役仍有配鞍骑马奋战的纪录,晚年才由六名士兵负责抬舆,坐在舆上每为先阵激励士兵作战。爱刀千鸟则因此改名为“雷切”。当然,这个故事一是说立花道雪的勇猛,另一个方面也是说“雷切”的锋锐。

国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国光”与其他狭长的武士刀并不一样,这是一把少有的短刀,刀身笔直而没有弯度,是由日本镰仓初期的名刀匠——被誉为“相洲煅冶之祖”的新藤五国光制作的;新藤五国光是做短刀的高手。后来这把刀被织田信长得到了,并赏给了手下善用短刀的蒲生氏乡。

蒲生氏乡是战国时期智勇兼备的名将之一,侍奉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两代立下无数战功。织田信长曾经评价他眼神犀利绝非寻常之辈,丰臣秀吉则说他是一个可怕的男人。战功赫赫,成为拥有九十二万石的大名;后却突然因病去世,据野史家猜测,极有可能是被丰臣秀吉毒杀。

菊一文字则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菊一文字则宗是鎌仓时代后鸟羽上皇时期后鸟羽上皇委托备前国一文字派刀匠一文字则宗所锻的日本刀。太刀,刃长78.48厘米,锋刃极长,刀身细且薄。刃身近柄部刻有代表皇家的16瓣菊花家徽,其下又雕有横一字纹;至今此刀至今有八百余年的历史。

因为菊一文字在幕府时已属国宝级的古刀,即便当时贵为幕府第一武士的冲田总司也不可能拥有此刀。而且,菊一文字则宗属于薄刃刀,并不适用于实战。所以菊一文字则宗的实际作用是用来给当时的日本天皇用来显示威仪用的。

村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村正,日本最有名的日本刀之一。原是室町中期至天正年间约一百年间的伊势的刀工之名,其时正是日本进入战国时代的动荡时期,对于日本刀的需求很大。村正家族只生产最优秀的、可用于实战的刀。也许是因为它太过锐利,到了江户时代就开始有“邪剑”、“妖刀”的称号,而被世人所避忌。

关于村正刀是“妖刀”的说法流传有很多,据不可考证时间的记载,有一个叫做松平外记的武士陷入狂乱,将自己的朋友杀害之后又自杀。他所使用的就是没有刻名字的村正刀。

有一个刀商得到一柄村正刀,他将村正的名字消掉并刻上正宗的名字,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用刀将自己的妻子杀害了。

有个小偷将人家代代相传的村正偷走,一个不小心被刀将自己的手腕切掉了。等等

在现存的妖刀中,以被称做“妙法村正”的最为有名。

弓与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弯而不折,韧而有力——弓。
弓为古代兵器之一,激弦发矢,可以及远,考此法之由来最古,黄帝战蚩尤于涿鹿,纯用弓矢以制胜,此为有弓矢之最早者。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冷兵器时代,一个优秀的弓箭手就是一个致命的大杀器,常常能够一箭定乾坤,犹如现代的狙击手一般,能以很小的代价取得战争的胜利,而其方式就是清理对手阵中重要的目标。现代战争中的目标是军事将领、机枪手、炮兵等,而古代战争中一般都会是将军、将帅等,所以优秀的射手是能够改变战争格局的存在,经常会用百步穿杨、百发百中来形容一个射手的射术精湛,比如三国时吕布的辕门射戟,又比如黄忠的射术等都是冷兵器时代的射术代言词,而春秋时期的第一神射手却是养由基,百步穿杨等形容词就是从这里发散开来的。
养由基成名之战是楚庄王平斗越椒的内乱。但是斗越椒在楚庄王北上与晋国争霸的时候,联合自己的族人反叛楚庄王,要与楚庄王的楚国全部拿下,楚庄王无奈,只好将大军从与晋国的征战中全部抽调回来,先保住楚国要紧。但是楚庄王却没有想到斗越椒的势力那么大,大到能够与楚庄王正面对决的地步,楚庄王在尝试了几次的对战之后都没有能够取胜,只能委曲求全与斗越椒谈判,以楚文王、楚成王、楚穆王三王的后世子孙为谈判筹码,让斗越椒罢兵。可是斗越椒依然没有答应,没办法,楚庄王只能硬着头皮与斗越椒硬杠。就在楚庄王与斗越椒隔河相望的时候,养由基站了出来,与斗越椒对射,斗越椒看养由基是个无名小卒完全没有理会他,前两箭都没有射中,最后一箭也被养由基用弓箭拨打开,这个时候斗越椒慌神了,可是养由基却没有给他生还的机会,一箭射中斗越椒,楚庄王趁机掩杀,才取得了胜利。

养由基的成名作之二就是百步穿杨,在于楚将潘党的比试中,潘党老是觉得养由基的射术只是一时精彩,并没有那么神奇,于是就想见识一下养由基的射术,养由基为了体现自己射术的精湛,就让人将杨树叶画上记号,退到百步之外,张弓搭箭,一箭射中杨树叶,这才有了后来百步穿杨的故事。然而潘党仍然不觉得养由基的能力有多好,就想与养由基比试射箭的力道,命人将七层铠甲叠好放置在了百步之外,潘党一箭射穿七层铠甲,然后挑衅的让养由基射箭,而养由基也不甘示弱,从潘党的箭支中间射过,让潘党目瞪口呆,终于承认了养由基射术的精湛。

当然,从古至今的名弓也是数不胜数

第十:龙舌弓 - 用龙筋制作弓弦的传说中的名弓,速度和准确性极高。三国时吕布用龙舌弓辕门射戟,见《三国演义》。
第九:万石弓 - 用比钢铁还要坚硬但非常轻的紫檀木制作而成的弓,为三国时黄忠所用,《三国演义》中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战长沙时他本可以射杀关羽,幸二人都是义士,英雄惜英雄怎生下得了手。
第八:游子弓 - 力猛弓强,离弦之箭如游子归家般急切。北宋时花荣所用,花荣,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九,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第一员。原是清风寨副知寨,使一杆长枪,箭法高超,有百步穿杨的功夫。清风寨正知寨刘高陷害宋江,花荣得知后造反,大战黄信、秦明,救了宋江。花荣多次用箭法建立奇功。宋江三打祝家庄,花荣射落祝家庄的指挥灯,使祝家庄兵马自乱。
第七:神臂弓 - 史书记载——神臂弓 “实弩也。以山桑为身,檀为弰,铁为枪膛,钢为机,麻索系札,丝为弦”“射三百步,透重札”。相传为岳飞所用。
第六:灵宝弓 - 李广所用之弓,汉武帝时,匈奴侵入汉朝边境,杀死了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安国将军。后来,李广被封为右北平郡太守,匈奴人由于惧怕李广,数年不敢入侵右北平郡,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郡时,有一天外出打猎,远远看见草丛中有一只老虎,就拔箭射去,随后走近一看,原来是块石头,而箭已经射入石头中。唐代诗人卢纶还专门为此事写了一首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第五:震天弓 - 公元661年,薛仁贵奉命率军在大山一带与突厥人决战。突厥人为北方游猎民族,强悍善骑,素有弯弓射雕之风。突厥人方面率军作战的就是号称为“天山射雕王”的颌利可罕,率兵十多万。战斗一开始,对方突厥军就精选十几个骁勇强壮的将士向唐军挑战,颉利可罕最赏识的三员大将元龙、元虎、元凤出现在前面。只见薛仁贵镇定自如,持此弓射击,三箭连发,龙、虎、凤应声倒下。顿时,突厥军吓得乱作一团,纷纷投降。唐军取得重大胜利,全军欣喜若狂,薛仁贵的威名大震。“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成为唐军长期传唱的歌谣。
第四:轩辕弓 - 本是轩辕皇帝所铸,选用泰山南乌号之柘,燕牛之角,荆麋之弭,河鱼之胶精心制作了一张弓,名叫轩辕弓,蚩尤被黄帝轩辕用此弓三箭穿心而亡!在封神演义中又名乾坤弓,为李靖所用,骷髅山白骨洞碧云童子被这一箭正中咽喉,翻身倒地而死。
第三:落日弓 - 传说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封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还带着他的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才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
第二:霸王弓 - 这把弓乃是当年楚霸王项羽的随身之物‘霸王弓’,威力无比,弓身乃玄铁打造,重127斤,弓弦传说是一条黑蛟龙的背筋。相传项羽15岁那年,乌江中有黑蛟龙作恶,危害四乡。项羽听说后,当夜单枪匹马来到乌江,找到黑蛟龙。与黑蛟龙搏斗了一天两夜,把黑蛟龙杀死,取得此筋搓股为弦。黑蛟龙乃至寒之物,坚韧异常,故此弦不畏冰火,不畏刀枪。”
第一:射雕神弓 - 据为成吉思汗配弓、详细不明

矢与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头大而尖,中细而长,尾羽散而匀,矢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矢虽然为兵器一种,但是与弓、弩形影不离,且矢也只是作为一种消耗品存在,矢的种类繁多,但却从来没有一种名震天下。

盾与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质密而硬,浑然一体毫无破绽,顶天立地固若金汤,一瞬间就能联想到——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中国古代,盾牌一般是用来抵挡弓箭的,凡是大将都是骑高头骏马,手持长武器(只有少数骑马的时候还用剑,一般步行才用刀剑等短兵器),盾牌只有小兵才会用,盾牌真的很难抵挡重型兵器。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这貌似是中国古代寥寥无几的涉及到盾牌的典故。

但也有一种所向披靡的盾牌——藤牌。藤牌由明朝戚继光研发,专为杀倭而制。采集山上老粗藤制作,圆盘状,中心凸出,周檐高起,圆径约三尺,重不过九斤,牌内用藤条编成上下两环以容手臂执持。使用轻便,圆滑坚韧,不易兵器砍射破入。戚继光训练一支藤牌兵,“盾牌如壁,闪牌如电,遮蔽活泼,起伏得宜”,在抗倭战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后郑成功也训练了一支藤牌兵,以藤牌防护,以片刃进攻,疾如闪电,敌人纵有火枪也不起作用。收复台湾时,这支藤牌兵打先锋,敌人枪未发,藤牌兵已到近前,专砍脚脖子,屡战屡胜,所向无敌。清康熙初年,康熙帝重组400藤牌兵,在雅克萨之战中充当先锋,力克俄军,藤牌兵无一受伤,收复千里失地。晚清名将冯子才、刘永福也有一支藤牌军,多次与列强交战,屡战屡胜,令列强畏惧。后列强给清廷施压,解散藤牌军,此后藤牌军灭绝。

钩与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一两头的笔锋反向钩回,险而奇骏,这与中国古代兵器——钩不恰好相同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钩就已经开始被使用了。一般说钩是由戈演变而来的,而钩的形状却很象戟,只是戟上边为利刃,而钩上边为一个钩形,所以人们称它钩。武术上所用的钩有单钩、双钩、鹿角钩、虎头钩、护手钩、挠钩等。其中,护手双钩流行的比较广,因为钩有钩,有刃,有月牙,有钻,属于多刃兵器。在习练上比较难,又容易伤害自己,所以没有我们熟悉的"缠头裹脑"、"舞花"等动作。但为了发挥钩的多刃作用,演练时常有起伏吞吐的身法来配合,因此有"钩走浪式"的说法。

钩的套路有查钩、行钩、十二连钩、梅花虎头钩、雪花钩、踔钩、卷帘钩等。对练套路有"虎头钩对枪"等。 钩有独特的用法,手法上主要是钩、搂、带、托、压、挑、刺、刨、挂、推、拉、提、锁等。演练时要求有起伏吞吐的身法来配合。

京剧《盗御马》,使绿林大侠窦尔墩名播万里,妇孺皆知,他用的就是双钩。

窦尔墩,原名窦开山,乳名二东,清直隶河间府县窦三町人。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给地主打活,后拜师学艺,自己又设计改制护手双钩使他所向无敌。他行侠仗义,嫉恶如仇。一生未婚,他获取的钱财,都用于济困扶危,个人却过着简朴清贫的生活。当地百姓对他是有口皆碑,十分敬仰。他曾经智取河间府,高举义旗,从者如云。兵部尚书彭朋发兵河间,连战失利,因此被弹劾削职。黄三泰为搭救彭朋,派人用一枚镖为凭据,强借银子。窦尔墩是血性男儿,不向黄三泰低头。黄三泰恼羞成怒,决定在李家店与窦尔墩比武较量。比武前约定,不得使用暗器。可是黄三泰偷带了暗器。二人交手数十回合,黄三泰渐觉气力不支,竟背约,用“甩头”击打窦尔墩。窦尔墩没提防对方会暗器伤人,被击中左膀受了伤。这时清兵又来突袭,窦尔墩只好率众逃跑,失了河间府。

后来,窦尔墩又建立了连环套营盘,继续与清政府作对。一次,清太尉梁九公乘御赐金鞍玉辔追风赶月千里驹到围场打猎。窦尔墩得知这一消息后,一个人潜入御马厩,杀死门卫,盗走御马。他的举动使绿林义士大受鼓舞,给了清政府一个的沉重打击。彭朋因此再次被削职,黄三泰也受到牵连。窦尔墩终于报了李家店的一箭之仇。

清政府的官兵攻打连环套数年都没成功,便先捉拿窦尔墩的老母亲,又贴出告示:称数日内,窦尔墩若不投案自首,便杀其母。窦尔墩是个孝子,救母心切,便投案,结果死在监狱中,当时他才34岁。

棍与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两端粗细不一,中部细而长直,联想到棒,而棒为棍种。
棍身两端粗细不一,一端粗可盈把,此端是握手处。往上愈细,顶端粗为八寸。
棍为无刃的兵器,素有“百兵之长”之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嘉靖四十年抗倭名将俞大猷奉命南下,取道河南,遂访少林寺。观少林棍法后,俞认为“已失古人真传”众僧“愿受指教”,并扒宗擎,普从二人入俞军中学习,三年后二人返寺,又教百人之多,少林棍法由此驰名海内
明万历年间,安徽休宁县著名武术家程冲斗曾投师少林寺学艺,并将所学少林棍法依势绘图并附文学说明公布于世,这就是《少林棍法阐宗》一书,此书为研究古代棍法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明俞大猷《剑经》、戚继光《纪效新书》、茅元仪《武备志》、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等对棍的击法均有详尽论述。握棍的方法称“把法”,常见的有阳把(手心向上握棍),阴把(手心向下握棍)、阴阳把(两手心相对)、对把(虎口相对),交叉把(左右手交叉),滑把等。棍法有:打、揭、劈、盖、压、云,扫、穿、托、挑、撩、拨等。练习棍术要求手臂圆热,梢把兼用,身棍合一,力透棍梢,表现勇猛、快速,“棍打一大片”的特点。棍术的套路有:自选棍术、猴棍、七星棍、五虎群羊棍、齐眉棍、大梢子棍等。对练有“对棍”、“棍进枪”、“棍进三节棍”,“三人对棍”等。棍主要以抡、劈、扫、拨、舞花等动作,配合各种步法、身法构成套路结构。其特点是快速、勇猛、刚劲有力,练起来棍法密集、风格泼辣、节奏鲜明、呼呼生风,有“棍打一大片”的功效。

斧与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一短而粗壮,沉重坚硬,让人感觉到力量与冲击,一端大而呈现出凸起的三角,令我想到了短斧。
斧是一种用于砍削的工具和武器。斧是利用杠杆原理和冲量等于动量的改变量原理来运作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程咬金是唐朝的开国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但他却可能是古代史上最有名的用斧名将了,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俗话常说的“三板斧”流传太广了。程咬金这三板斧很厉害,第一斧叫劈脑袋,就是从上往下来一个泰山压顶;第二斧叫鬼剔牙,攻击敌方的面部;第三斧叫掏耳朵,横扫的招式。后来据说在秦叔宝的点拨下,老程就在三板斧的基础上又发明了半招,但是因为老程天生不太聪明,自己发明的半招效果不佳,所以名气也不太大。

锏与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锏,鞭类,长而无刃,形似硬鞭,但锏身无节,锏端无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秦琼,济南历城人,在今天五龙潭中,还有秦琼祠,他有万夫不挡之勇,先是在瓦岗与程咬金等人反抗隋朝,投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后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忠孝节义,愿为朋友兄弟两肋插刀,他的兵器是一对瓦面金锏,长二尺二寸(约70~80厘米)、重二十余斤,绝招是“撒手锏”,使起来那是骁勇彪悍!

我们今天常说的“杀手锏”,就是从“撒手锏”这里演变过来的。

弩与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后的这个一厚重而略曲,其势若发,是为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魏氏春秋》书中记载,诸葛亮曾在前代可一次发射多支弩箭的连弩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了一种“元戎”弩,可以一次发射十支长八寸的铁弩箭,提高了强弩的杀伤效能。由于记载过于简略,对诸葛连弩的性能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同时发出十箭,与后世的“?(左豆右斗)子弩”相同;也有人认为它是可以先后连续发射十箭,也就是一种连发弩。但是由于缺乏实物乃至图像等方面的物证,诸葛连弩的结构至今仍是个谜。通过在考古发掘中获得的魏晋时期的弩机实物,可以看出三国至西晋时期的弩机制造工艺仍然是沿袭着汉代的传统,用青铜铸造,形制和结构也大致相同。例如从南京石门坎出土过带有魏正始二年(二四一年)铭的弩机、在四川郫县出土过蜀景耀四年(二六一年)的弩机、在湖北江陵出土过吴黄武元年(二二二年)铭的弩机等等。其中以江陵出土的黄武元年弩机保存最为完好,同时还保留有弩的木臂,尚能复原其原貌。木弩臂全长五十四厘米,铜弩机全长十七点三厘米,机件完好,在望山上有用于瞄准发射用的刻度,共分六度,每度内又各设四分度,制工精巧。蜀汉景耀四年制作的弩机,机件有所残失,缺少了扳发用的“悬刀”,铜廓全长八点五厘米、宽三点五厘米、厚四厘米,现重一千四百七十五克。在弩机的铜廓上有铭文,标明制作于景耀四年二月三十日,由“中作部”负责制作,并写明制作的工匠杨安和负责的官吏的名字,以及弩的强度和弩机的自重:“十石机,重三斤十二两”。可以看出当时对弩机的制作和管理还是很严格的,那时距诸葛亮逝世已有二十余年了。

汉末魏大发明家马钧欲对其进行改进,使之成为一种五十矢连弩,威力更大,但是因为生产很复杂,所用的箭矢也必须特制,所以没大量生产,后失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