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段组成?遥感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哪些?
3.物体的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少?
3.Landsat系列卫星上具有全色波段的是哪一颗?其空间分辨率怎么样?
1.请分别简述最临近法、双线性内插法和双三次卷积重采样的原理和各自的优缺点。
3.两幅影像进行数字镶嵌应解决哪些关键问题?并简述数字镶嵌的过程。
5.多项式拟合法纠正选用一次项、二次项和三次项,各纠正遥感图像中的哪些变形误差?
第一章 遥感物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遥感
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
2.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
3.电磁波
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震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地传递能量和动量。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4.电磁波谱
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就形成了电磁波谱。
5.绝对黑体
能够完全吸收任何波长入射能量的物体叫做绝对黑体。
6.灰体
在各种波长处的发射率相等的实际物质叫做灰体。(也就是说灰体的发射率与波长无关。)
7.绝对温度
热力学温度,又叫热力学温标,符号T,单位K(开尔文,简称“开”)。
8.色温
在实际测定物体的光谱辐射通量密度曲线时,常常用一个最接近灰体辐射曲线的黑体辐射曲线作为参照,这时的黑体辐射温度就叫色温。
9.大气窗口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通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10.发射率
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
11.光谱反射率
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叫做光谱反射率。
12.波粒二象性
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13.光谱反射特性曲线
反射波谱曲线是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轴,反射率为纵轴的曲线。
二、简答题
1.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
①由普朗克定理可知与黑体辐射曲线下的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通量密度W随温度T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②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射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③黑体的绝对温度升高时,它的辐射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④好的辐射体一定也是好的吸收体;
⑤在微波段黑体的微波辐射亮度与温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段组成?遥感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哪些?
电磁波谱的电磁波段组成: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等。
遥感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微波、红外波、可见光。
3.物体的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少?
物体的辐射通量密度与光谱反射率、太阳入射在地面上的光谱照度、大气光谱透射率、光度计视场角、光度计有效接受面积等因素有关。
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一个常数。
4.简述沙土、植物、水体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沙土: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反射曲线呈现比较平滑的特征,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干燥条件下,土壤的波谱特征主要与成土矿物和土壤有机质有关。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的反射率就会下降。
植物:在可见光波段绿光附近有一个波峰,两侧蓝、红光部分各有一个吸收带,近红外波段有一个反射陡坡,至附近有一个峰值。近红外波段吸收率大增,反射率下降。
水体:水体的反射主要在可见光中的蓝绿光波段,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纯净的自然水体的反射率很低,几乎趋近于零。水中含有泥沙,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含有水生植物时,近红外波段反射增强。
5.地物光谱反射率受哪些主要的因素影响?
太阳位置、传感器位置、地理位置、地形、季节气候变化、地面温度变化、地物本身的变化、大气状况等因素。
6.何为大气窗口并分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
大气窗口:有些波段的电磁波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这些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成因: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要穿过大气层,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要被反射、吸收和散射,剩余部分才是透射部分,不同电磁波的衰减程度是不一样的,其中通过率较高的波段就形成了对遥感十分有利的大气窗口。
7.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
太阳透射过大气层并被地表反射进入传感器的能量、太阳辐射被大气层散射后被地表反射进入传感器的能量、太阳辐射被大气层散射后直接进入传感器的能量、太阳辐射被大气层反射后进入传感器的能量、被视场以外地物反射进入视场的交叉辐射项、目标自身辐射的能量。
第二章 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
一、名词解释
1.遥感平台
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
2.遥感传感器
测量和记录被探测物体的电磁波特性的工具叫做遥感传感器,是遥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卫星轨道参数
确定卫星轨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由升交点赤经、近地点角距、轨道倾角、卫星轨道长半轴、卫星轨道偏心率、卫星近地点时刻组成。
4.升交点赤经
卫星轨道升交点与春分点间的角距叫做升交点赤经。
5.卫星姿态角
以卫星质心为坐标原点,沿轨道前进的切线方向为X轴,垂直轨道面的方向为Y轴,垂直XY平面的方向为Z轴,卫星姿态角有三种:绕X轴旋转的姿态角为翻滚角,绕Y轴旋转的姿态角为俯仰角,绕Z轴旋转的姿态角为航偏角。
6.与太阳同步轨道
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变,不会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这样的卫星轨道叫做与太阳同步的轨道。
7.Landsat
美国陆地观测卫星系统。
8.SPOT
法国空间研究中心研制的一种地球观测卫星系统。
二、简答题
1.遥感卫星轨道的四大特点是什么?这些特点有什么好处?
特点:
①近圆形轨道;②近极地轨道;③与太阳同步轨道;④可重复轨道。
好处:
①近圆形轨道可以使在不同地区获得的图像比例尺一致。便于扫描仪用固定扫描频率对地面扫描成像,避免造成扫描行之间不衔接的现象;
②近极地轨道有利于增大卫星对地面的观测范围;
③与太阳同步轨道有利于卫星在相近的光照条件下对地面进行观测、有利于卫星在固定的时间飞临地面接收站上空,使卫星上的太阳电池得到稳定的太阳照度;
④可重复轨道有利于对地面地物或自然现象的动态监测。
第三章 遥感传感器
一、名词解释
1.探测器
将收集的辐射能变为化学能或电磁能的原件叫做探测器。
2.红外扫描仪
利用红外波段进行扫描成像的成像仪叫做红外扫描仪。
3.多光谱扫描仪
利用光线机械扫描方式测量景物辐射的遥感仪器叫做多光谱扫描仪。
4.推扫式成像仪
一种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条影像带,以推扫的方式获取沿轨道的连续影像条带,然后对影像进行扫描成像的成像仪叫做推扫式成像仪。
5.MSS
是一种多光谱扫描仪。成像板上排列24+2个玻璃纤维单元,每列6个玻璃纤维单元。每个玻璃纤维单元瞬时视场为86微弧。每个像元地面分辨率为79*79米,扫描一次每个波段获得6条扫描影像线,地面范围是474*185km。
6.TM
是MSS的改进,是一个高级的多光谱扫描型的地球资源敏感仪。
7.HRV
是一种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由于使用CCD元件作为探测器,在瞬间能同时得到垂直航向的一条影像线,不需要用摆动的扫描镜,以推扫方式获得沿轨迹的连续影像条带。
8.SAR
合成孔径雷达,用一个小天线作为单个辐射单元,沿直线不断移动,并不断发射信号,来提高雷达方位分辨率的一种技术。
9.INSAR(相干雷达)
利用SAR在平行轨道上对同一地区获取两幅及两幅以上的单视复数影像来形成干涉,进而得到该地区的三维地表信息。
10.全景畸变
全景畸变是指在全景图像获取过程中,由于摄像机或相机的光学系统导致的图像失真现象。由于光学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图像中的物体在成像过程中会发生形变,呈现出一些畸变现象,例如图像边缘的拉伸、相邻物体的拉伸或压缩等。这些畸变会导致图像中的物体形状和位置信息失真,给后续的遥感信息提取和处理带来困难。
二、简答题
1.目前遥感中使用的传感器大体上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①摄影类型的传感器;
②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
③雷达成像类型的传感器;
④非图像类型的传感器。
2.遥感传感器包括哪几个部分?
①收集器;②探测器;③处理器;④输出器。
3.Landsat系列卫星上具有全色波段的是哪一颗?其空间分辨率怎么样?
Landsat-7具有全色波段,其空间分辨率是15米。
4.实现扫描线的衔接应满足什么条件?
只要速度W与航高H之比为一个常数,就能使扫描线正确衔接,不出现条纹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