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壤湿度信息的智能农田灌溉系统设计

自己淋过雨,想为你撑把伞

        之所以会把自己三年前的本科毕业设计发布至平台上,其主要原因是对自己以前的过往再做个总结。人生嘛,只有一路走来回头再看的时候,才会感慨万千,触目良多,时不时会想,到底什么样的结局才配得上我这二十几年的颠沛流离(狗头^_^)。个人强烈建议高中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一个都是传道授业()的好大学(表达的可能有些不妥,但懂得都懂……)。

        本文为2021年本人本科毕业设计。时间跨度为2020.12~2021.05,代码、PCB和论文等全部独立完成。白天实习,下班写论文,先感谢下上海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用公司示波器测试过波形)。对哦,我还没有开店,不要找我说:让我把店铺链接发你。

        毕业论文信息贴图为证!!!!

        言归正传:

摘要

        淡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全人类重点关注的问题。虽然我国有着十分辽阔的地理面积,总体水资源也相对丰富,但水资源存在着分布不均匀、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浪费严重等诸多问题。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因此,加强高效节水型农业的研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农田智能灌溉不仅节约用水,减小劳动力的投入,而且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线传感技术在农田灌溉研发中被普遍利用,相比有线传输方式,无线传输更加灵活和便捷。ZigBee 技术虽然方便灵活,但数据传输距离短,5G 技术虽然有低延时、大互联等特点,但成本较高,而 WiFi 无线网络具有传输距离长、质量高和高速率的特点,因此本文利用 WiFi 通信方式和云平台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土壤湿度传感器的智能农田灌溉系统。

        该农田灌溉智能控制系统以 STM32F1 系列单片机为核心,以土壤湿度传感器、显示屏、WiFi 模组和按键等模块为外围设备,通过软硬件相结合的设计方式把他们组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利用单片机的 IO 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控制和各个数据点之间的通信,以实现灌溉系统主控板、机智云的服务平台和终端控制设备三者之间的数据交流,实现农田智能灌溉的目的。论文最后对全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的目标和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关键字:WiFi 模块;湿度传感器;STM32;数据显示;机智云;智能控制

1.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资源匮乏问题也日益加重。人类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况且浪费现象也比较严重,气候科学家认为在未来50年内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会显著上升,而这一问题的出现将会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获取充足淡水资源的能力构成了重大威胁,因此为了保障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日常生活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节约用水已经成为全人类的首要任务[1]。

        目前,农田灌溉用水的利用率普遍偏低,而且绝大部分地区依旧采用传统的灌溉模式,导致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用于农田灌溉的淡水占全球消耗淡水总量的70%,而且农业灌溉用水量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又与农民的经济收入有直接联系,因此,在保障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同时,提高农田灌溉效率成为缓解水资源紧张的主要方案。随着物联网、云计算、AI和人工智能等现代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智慧农业技术的研究、实施和推广成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2],所谓的智慧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各种算法把执行机构、处理单元、采集单元进行完美结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的自动捕获、判断和精准控制,在促进农业高效节能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了农产品的绿色健康安全,符合我国农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本国情和战略要求[3]。当下,应加强智慧农业技术的研发力度,突破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核心技术和国外垄断技术,提高我国在突发状况下的应对能力,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降低智能控制设备的生产成本,提供各种性价比高的智能服务系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效能和效益,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4,5,6]。

        本论文主要研究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利用智能农田灌溉系统解决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并分析了农田灌溉用水的趋势,探讨出具体的节水方案。通过推广农田智能化灌溉,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农作物整体的质量和产量,帮助农民创造出更好的收益,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7]。

1.2 农田灌溉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1.2.1 农田灌溉国外现状

        纵观全球农业灌溉的现状,发现农田灌溉存在发展不均衡、水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一些发达国家早已使用农田智能灌溉这项技术,对农田灌溉的管理也非常规范,利用智能系统对滴灌或喷灌进行准确控制,但也存在着农田智能灌溉的局部性,并没有普及[3]。

        美国的水资源在地理上分布极不均匀,为了减少水资源分布矛盾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许多的各种水利工程。美国作为农业大国,为了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高科技对各种农业信息进行采取、传输、分析处理和执行,计算机终端系统根据土壤湿度变化情况可以精确计算出此时距开启水泵的时间间隔和每次需要的灌水量,科学指导农业灌溉[8,9]。

        以色列位于水资源比石油都贵的中东地区,以色列为了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致力于研究节水灌溉技术,是数字化农业发展的典型国家。从早期的明渠灌溉变成管道灌溉,再到后面的滴灌,由粗放的传统灌溉蜕变成计算机智能控制灌溉,此项技术推广的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55%左右,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不仅解决以色列本国居民的粮食问题,还缓解了周边国家粮食匮乏的问题,以色列成为了中东地区重要的粮食出口国[10,11]。以色列不仅在滴灌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大棚种植技术也位于世界先进水平,利用计算机和传感器准确地实时监测大棚中的各种物理信息,从而控制水肥、灯光、薄膜、灯光、排风口等设备的工作状态,以便有效的调节大棚的各个环境参数,实现智能农业生产的目的。

        印度位于亚洲的南部,人口数量多,其耕地面积约为1.2亿公顷,外加水资源匮乏,印度为了缓解粮食危机,一直致力发展智能农田灌溉技术。因为管理措施得当,智能灌溉技术和施行的农田面积得到了迅速增长,缓解了粮食匮乏的问题[12]。

        日本非常重视物联网农业的研究,是典型的网络化农业国家,在2014年,其物联网型农业总面积占全国的50%左右,截至2020年,日本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占整个农业市场的四分之三左右,物联网农业的实行,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率,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为日本农业发展带来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一些国际领先的农机生产公司研制出种类丰富的智能控制系统和产品,比如耐特费姆研发出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及水肥情况进行精确的灌溉和施肥,节约了大量劳动力的投入,又能及时远距离监控农作物的状况,使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13]。以色列 ELDAR-GAL公司研制出一款能同时采集数十种农作物生长状况和环境信息的监测仪,协助主控制系统进行调节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14]。

1.2.2 农田灌溉国内发展现状

        21世纪初,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开始飞速发展,但智能灌溉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是处在起步阶段,整体落后。目前,我国农田主要的灌溉方式有漫灌、管灌、喷灌、微喷、滴灌、渗灌等,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为0.559。我国地理面积广阔、地理情况复杂、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等因素,导致各个地区的节水灌溉推广面积和发展水平出现了极大的差距。例如我国西部新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量偏少,导致水资源极度匮乏,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当地大力研发和推广滴灌水肥耦合技术。而北方总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0%左右,而水资源却只占20%左右,降水量在时间上分布也极不均匀,但是农业灌溉仍然采用大水漫灌方式,利用人工来判断灌溉程度和灌溉时间,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15]。

        1990年以来,一些研究机构和企业都试图把现代科技和农田灌溉相结合,开发出一套系统来控制农田灌溉,表明我国农田灌溉方式从人工阀门控制向自动阀门控制的转变。2008年,我国启动东北节水增产、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限制等特大节水工程,滴灌和喷灌实施面积大量增加,到2016年底,中国喷灌面积仅占我国灌溉总面积的5.6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6)。因此,喷灌技术在我国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喷灌技术朝着多样化、节水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13]。

        我国在智能农业研究上却任重而道远,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主要应用在农业环境信息的采集和传输环节,在智能处理阶段使用率较少,没有组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因此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智能,没有发挥出物联网技术的擅长之处,但智能灌溉的相关研究也加快了我国智能农业发展的步伐。比如蔬菜大棚的远程控制、农田远程监测系统和一些无线网络控制系统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发展至今,智能农业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农作物的需求进行智能控制,实现对灌溉、施肥等精确控制的目的[16]。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要求

1.3.1 系统设计要求

        在一个自动控制系统中,必须包含四个部分:控制器、被控对象、执行机构和变送器,要实现对农田灌溉进行智能控制的目的,第一步是利用湿度传感器采集农田湿度信息,然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微控制器针对分析的结果做出相应的指令,从而实现对当前水泵各种状态的控制。因为农田面积比较广,为了实现远程监控并把得到各种信息发送至终端或手机APP,需要借助WiFi无线网络模组和能够远距离传输的WiFi网络。在一套完整的农田智能控制系统中,一般包含三个部分:应用层、传输层和感知控制层。

        本论文的农田灌溉系统设计要求如下:

        1、制作农田灌溉系统实物,实现自动灌溉、手动灌溉和远程监控功能;

        2、分析和绘制智能农田灌溉硬件电路原理图;

        3、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调试结果要与设计要求数据相符;

        4、器件选型:湿度传感器,ESP模块,STM32单片机,继电器等;

       5、利用单片机和继电器控制实现自动灌溉技术,是否正在灌溉用继电器外接发光二极管模拟;

        6、利用WiFi模块实时监控农作物湿度并发送到电脑端、手机APP,以实现远程监控功能;

        7、手机APP上传至云平台的数据和指令通过路由和无线网络发送至WiFi模组,MCU对WiFi模组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控制继电器的工作状态和其它命令操作;

        8、利用E2PROM对不同植物种类生存的湿度范围进行存储,MCU通过I2C通信协议完成对E2PROM中数据读写的操作;。

        9、实现人机交互界面,通过按键对当前植物种类、工作模式、继电器工作状态和湿度范围信息进行修改,并及时把相关信息显示在OLED液晶屏、存储至AT24C512以及上发至云平台和手机APP。

1.3.2 系统研究内容

        针对国内灌溉现状,在分析了智能农业的主要技术后,本论文利用WiFi无线技术、传感器技术、云平台等相关技术,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设计出一款基于土壤湿度信息的智能农田灌溉系统,分别对系统代码部分、硬件模块单元和整体特性进行测试和分析,测试结果符合课题提出的各项要求。在做到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又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首先能够采集农田的湿度信息,这是实现智能农田灌溉的首要环节。

        2、完成数据采集工作后,主控MCU需要将自己采集到的数据结合预先设置的工作模式进行判断分析和制定决策。

        3、把采集到的数据和其他参数上传至终端设备和手机APP进行显示,实现这一过程需要借助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

        4、MCU处理手机APP下发的数据指令,从而控制不同的工作状态。

        5、系统控制板的软硬件工作原理和实现过程。

1.4 本文内容安排

        本论文有六个章节:

        第一章:引出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分析国内外农田灌溉的发展现状,提出设计出一款基于土壤湿度信息的智能农田灌溉系统的设计要求和研究内容,并简述该灌溉系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意义。

        第二章:提出控制板的各项设计原则,设计总体方案,并绘制系统硬件结构图。

        第三章:根据系统设计要求,选取各模块的具体型号并阐述型号选取原因,同时根据各模块的官方数据手册掌握其工作原理并设计出对应的硬件原理图。

        第四章:在机智云平台中开发智能灌溉控制项目,参考正点原子和野火的教学视频和HAL库开发书籍,编写并调试各模块的代码,最后烧录程序。

        第五章:对智能灌溉控制系统的各单元模块和系统整体特性分别进行测试分析,并展示测试数据图。

        第六章:总结全文工作,提出本系统的不足之处和大致解决方法,并对以后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

2.系统设计原则及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设计原则

        针对农田灌溉面临的实际问题,根据需求进行总体分析,设计出一种基于土壤湿度信息的智能农田灌溉系统。该智能灌溉系统面向的对象是农民,他们可能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系统的运行原理不太了解,因此必须遵循以下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1、简约性: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APP控制界面尽可能操作简单;

        2、扩展性:不同农作物的生存环境有所差异,必须增加数据存储功能;

        3、实时性:智能灌溉主板与终端设备和手机APP的数据传输要实时进行;

        4、低功耗:考虑到农田环境的复杂性,大面积的修建电力设施也不太现实,因此多采用太阳能供电装置,为了满足智能灌溉系统在连续阴雨天也能正常工作的要求,因此智能灌溉系统必须满足功耗低的要求;

        5、低成本:研发智能灌溉技术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资金和时间,因此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成本,避免出现农民用不起的情况发生。

2.2 系统设计方案

        系统总体结构图分为:手机APP、机智云服务平台、无线网络、控制板和水泵。其总体方案图如图2-1所示。

图2-1:系统总体结构图

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开发工具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路板的层数变得越来越多,对覆铜的面积、钻孔对、线宽和各种高速差分线的布局布线要求越来越严格,集成度越来越高,传统手工已经无法完成高质量、高精度电路板的设计,因此工程师都使用快捷、高效的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设计软件来进行原理图绘制、布局布线、电路仿真等[1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主流的EDA开发软件都是国外的,比如:Cadence、PADS以及我毕业设计使用的Altium Designer等。有些国家就用禁止使用相关软件的手段来打压中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比如美国禁止中兴使用Cadence。国产的立创EDA,由于起步相对较晚,技术相对不成熟,企业使用率比较低,因为免费,同样吸引了学生和电子爱好者的青睐。本系统使用Altium Designer17来完成原理图和PCB的设计,Altium Designer是Altium公司研发的一款电子产品开发系统,该软件把原理图设计、电路仿真、布局布线、信号完整性分析和设计输出等技术完美的融合为一体,因为操作简单、界面布局规范等特点,因此可以轻松设计出自己需要的电路板,使用此软件可以提高电路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18]。

3.2  单片机IO口的分配和最小系统

3.2.1  STM32F1简介

        本系统的主控采用意法半导体(ST)推出的一款基于32位的RISC内核增强型MCU,型号为STM32F103C8T6,采用LQFP48封装,工作频率最高为72MHz,内置128Kbytes的FLASH和20Kbytes的SRAM高速存储器。STM32自带各种通信接口,比如 UART、I2C、SPI等,在各方面都远比传统51单片机优越。我们日常生活很多电器的主控板都有STM32的身影,比如智能玩具车、全自动洗衣机、智能门锁、mini飞行器、智能可穿戴设备、3D打印机等。到目前为止,STM32得到众多工程师和市场的青睐,是32位微控制器金字塔中的顶尖存在 [19,20]。ST部分32位微控制器分类表如表3-1所示。

表3-1: 32位MCU家族部分分类表

CPU位数

内核

系列

描述

32位

Cortex-M0

STM32F0

入门级

STM32L0

低功耗

Cortex-M3

STM32F1

基础型

STM32F2

高性能

STM32L1

低功耗

Cortex-M4

STM32F3

混合型

STM32F4

高性能

STM32L4

低功耗

Cortex-M7

STM32F7

高性能

3.2.2  IO口的分配

        在设计系统原理图之前,一定要根据各模块之间的通信方式先把主控的引脚分配好,然后再开始设计原理图,这样可以把出错率降至最低,引脚分配具体见表3-2。

表3-2: STM32F103C8T6引脚分配表

引脚分配

引脚功能说明

电源IO

VBAT、VDD,VSS、VDDA,VSSA

晶振IO

HSE (8MHz),LSE (32.768KHZ)

下载IO

采用SWD下载方式:CLK,DIO

BOOT IO

BOOT0、BOOT1,用于设置系统的启动方式

复位IO

NRST,用于外部复位

上面五部分组成的系统就是单片机最小系统,IO功能不能随便改变

OLED IO

采用模拟I2C,不用特定IO口(PB6, PB7)

E2PROM IO

采用模拟I2C,不用特定IO口(PA2, PA3)

湿度模块IO

ADC采集,特定IO口(PA1:ADC1_CH1)

ESP-12F IO

与MCU通信方式为串口,UART3特定IO口(PB10,PB11)

串口调试IO

串口UART1,特定IO口(PA9,PA10)

按键IO

不用特定IO口(PA5, PA6, PA7)

继电器IO

不用特定IO口(PB1)

蜂鸣器IO

不用特定IO口(PB0)

LED IO

不用特定IO口(PA8)

3.2.3  单片机最小系统

        单片机最小系统是用最少的元器件组成可以正常工作的单片机系统。最重要的三个部分是电源(STM32的工作电压为3.3V)、晶振(分为HSE:8MHz,LSE:32.768KHz)、复位电路(低电平有效)。本控制系统的最小系统电路图如图3-1所示。

图3-1:STM32单片机最小系统

3.3  电源模块电路

        电子电路中的供电系统就和人体中的各种能量一样重要,供电系统直接关系到硬件电路是否能够稳定运行,而且一般各个功能单元所需要的工作电压也有所差异,如本系统中的OLED显示屏、继电器、蜂鸣器和运算放大器采用直流5V电压供电,其它外部硬件模块需要用到的直流电压为3.3V。因此需要采用两次稳压管理,接下来将分别介绍两种供电电路。

3.3.1  LM2596-5V稳压电路

        LM2596-5V是电源管理集成电路的开关降压调节器,最大输出电流为3A,具有良好的线性和负载调节特性[21]。在此元器件的外围加入极少的元器件就可以组成一个高效的稳压电路,其最大输入电压不超过40V,为了降低稳压IC的发热量,本系统采用12V电压供电,转化效率为80%。LM2596具体的电气特性参数见表3-3。系统控制板上12V转5V稳压电路图见图3-2。

表3-3:LM2596电气特性参数图

LM2596-5.0V ([Note 1] Test Circuit Figure 2)

Output Voltage(Vin=12V, ILOAD =0.5A, TJ =25℃)

Vout

4.9

5.0

5.1

V

Output Voltage(8.0V≤Vin≤40V,0.5A≤ILOAD≤3.0A)

Vout

-

-

-

V

TJ =25℃

-

4.8

5.0

5.2

TJ =-40℃ ~ +125℃

4.75

-

5.25

Efficiency (Vin=12V, ILOAD =3.0A)

η

80

%

图3-2:12V-5V稳压电路

3.3.2  AMS1117-3.3V稳压电路

        AMS1117-3.3是一种正向高效率线性稳压芯片,常用于微控制器的电源管理单元、嵌入式系统硬件供电单元、终端系统的电源管理和常见的各种电池供电设备,输出电压为3.3V,其具体电气特性参数见表3-4。

表3-4:AMS1117电气特性参数

AMS1117-3.3

MIN

TYP

MAX

V

IOUT=10Ma,VIN=5V,TJ=25℃

3.267

3.300

3.333

0≤IOUT≤800Ma,4.75V≤VIN≤10V

3.235

3.300

3.365

        安信可提出WiFi模组的供电要求,工作电压为直流3.3V,工作峰值电流大于500mA,而单路AMS1117线性DC-DC电路的最大输出电流为800mA, STM32单片机的最大工作电流为150mA,如果共用同一组稳压电路,其总电流接近AMS1117-3.3输出电流的极值。综合考虑后

  • 11
    点赞
  • 1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