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基尔霍夫定律)

一、电路与电路模型

1、实际电路

(1)实际电路是指由电工设备和电气器件按预期目的连接构成的电流的通路,一般由电源、信号源、中间环节以及负载组成。

(2)实际电路的作用:

①能量的传输、分配与转换。

②信息的传递与处理。

2、理想元件与电路模型

(1)理想元件(简称为元件)是人为定义的具有特定的电磁性质并且有精确数学描述的电路元件。

(2)几种理想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电压源、电流源。

(3)理想电路元件及其组合可用来模拟或代替实际的电气元件,这个过程就是建立电路模型

(4)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的关系:

①具有相同的主要电磁性能的实际电路部件,在一定条件下可用同一模型表示。

②同一实际电路部件在不同的应用条件下,其模型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3、集总电路参数

(1)上述理想元件是集总(集中)参数元件,模型是集总参数电路模型。在集总参数电路中,所有的电磁现象及能量转换均集中在元件内部完成,电路性质与器件及电路的尺寸大小无关。

(2)在任一时刻,集总参数电路中流过任一点的电流及任两点的电压是与空间位置无关的确定值(电流、电压均与空间坐标无关,但可以与时间有关)。

(3)当电路的器件及电路各项尺寸远小于电路工作的电磁波的波长时,电路参数的分布性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很小,这时可采用集总参数电路模型。

二、电路变量

1、概述

(1)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有电压、电流、电荷、磁链、能量、电功率等,在线性电路分析中人们主要关心的物理量是电流、电压和功率。

(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是重要的基本概念,列电路方程时需要依据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书写方程,解方程得到结果后才能得知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方向。

①分析电路前必须选定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②参考方向一经选定,必须在电路图中的相应位置标注(包括方向和符号),在计算过程中不得进行任意改变。

③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无关。

2、电流

(1)电流的实质是带电粒子(电荷)的定向移动

(2)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后面多简称为“电流”)衡量,用符号i表示,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即

(3)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恒定电流直流电流,可用符号I表示。

(4)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为安,符号为A),常见的单位换算有1A=1000mA、1mA=1000μA;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为库,符号为C);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为s)。

(5)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在复杂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不易直观确定,很难事先判断,为求解电路方便,需要预先规定电流的参考方向,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人为假定的电流方向,在图中用箭头表示。

(6)在规定的电流参考方向下,电流是代数量,求解的结果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①若结果为正,说明电流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②若结果为负,说明电流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3、电压

(1)单位正电荷由a点移到b点所发生的能量变化(获得或失去的能量)称为这两点间的电压,用符号u表示,即

        式中,dq为由a到b的电荷;dE是该电荷所发生的能量变化;u是a点和b点之间的电压,或者说是两点之间的电位之差(电位是单位正电荷q 从电路中一点移至参考点时电场力做功的大小,参考点人为选取)。

(2)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压称为恒定电压直流电压,可用符号U表示。

(3)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为伏,符号为V),常见的单位换算有1kV=1000V、1V=1000mV;能量的单位是焦耳(简称为焦,符号为J);电荷q的单位是库仑。

(4)若正电荷由a到b时能量增加,则b点电位高于a点电位;若正电荷由a到b时能量减少,则b点电位低于a点电位。习惯上将电位降落的方向规定为电压的方向,即电压的方向由高电位指向低电位

(5)在复杂电路或交流电路中,两点间电压的实际方向往往不易判别,为求解电路方便,需要在电路中预先设定电压的方向,电压的参考方向是人为假定的电压方向,有三种表示方式:

①用正负极性表示:

②用箭头表示:

③用双下标表示:

(6)在规定的电压参考方向下,电压是代数量,求解的结果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①若结果为正,说明电压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②若结果为负,说明电压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7)元件或支路的电压和电流采用相同的参考方向,这成为关联参考方向,反之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4、功率

(1)若正电荷通过一段电路后有能力有所增加或降低,则说明该段电路的元件提供或吸收了电能,元件吸收或提供电能的速率称为功率,用符号p表示,功率可由电压和电流计算。

(2)下图所示是一段电路(二端电路),其中的方框表示某种元件或某些元件的组合,该段电路的电流和电压采用关联参考方向,也就是假定正电荷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即该段电路的元件吸收电能。在t时刻的微小时间段dt时间内,由A点移到B点的正电荷为dq=i(t)dt,这些正电荷失去(该段电路元件吸收)的电能为dE=u(t)dq=u(t)i(t)dt,则t时刻该电路吸收的功率为

(3)电路吸收或发出功率的判断:

①电压和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如电阻,吸收电能):

②电压和电流取非关联参考方向(如电源,提供电能):

三、基尔霍夫定律

1、概述

(1)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流要收到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约束,各元件的电压要收到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约束,这两种约束与元件的特性无关,只由元件的互联方式确定,通俗地说,就是和电路的连接有关。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统称为基尔霍夫定律,它们是分析集总参数电路的基本依据。

(3)几个有关电路的术语:

①支路:电路中通过同一电流的分支。电路中每个二端元件称为一条支路,有时为简化电路,也将由一些元件组合而成的一段二端电路(如串联电阻)看作一条支路。

②节点:电路中支路的连接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连接点)。下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两个节点,分别为a和b。

③回路:电路中由支路构成的闭合路径。下图所示的电路中有3个回路。

④路径:两节点间的一条通路,由支路构成。

⑤网孔:该术语针对平面电路,其内部不含任何支路的回路就是网孔,通俗地说就是“最小回路”。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指出,在集总参数电路中,任一时刻,流入任一节点的支路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支路电流之和,即任一时刻,与任一节点相连的所有支路的代数和为零,用数学式表达为

上式可称为节点电流方程或KCL方程。对任一节点均可列出一个KCL方程(在求和时注意不能漏掉与节点相连的任一支路电流),它是对连接到该节点的所有支路电流的一个约束条件。

代数求和是指流入(指向)该节点的支路电流与流出(背离)该节点的支路电流取不同的正负号。如下图所示,若流出节点的电流取正号,则该节点的KCL方程为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是电荷守恒规律的体现。在集总参数电路中,节点只是理想导体的连接点,它不会积累电荷,也不会生成电荷,因此在任一时刻流入某一节点的电荷一定等于流出该点的电荷,也就是流入的电流等于流出的电流。

(3)电路中由一封闭的曲线包围的部分称为一个闭合面(或称为广义节点),如下图虚线圈内所示。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同样适用于集总参数电路的任一闭合面,对下图所示的闭合面,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以得到KCL方程

(4)关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需要明确的几点:

①KCL是电荷守恒和电流连续性原理在电路中任意结点处的反映。

②KCL是对支路电流加的约束,与支路上接的是什么元件无关,与电路是线性还是非线性无关。

③KCL方程按电流参考方向列写,与电流实际方向无关。

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1)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指出,在集总参数电路中,任一时刻,任一回路的所有支路电压代数和为零,用数学式表达为

上式可称为回路电压方程或KVL方程。对任一回路均可列出一个KVL方程(在求和时注意不能漏掉回路中的任一支路电压),它是对该回路所有支路的电压的一个约束条件。

②任意选定回路的绕行方向后,支路电压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时取正号,相反时取负号。如下图所示,蓝色箭头为选定的绕行方向,则该回路的KVL方程为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是集总参数电路中能量守恒规律的体现。单位正电荷从某点出发,沿一回路绕行一周回到原出发点,其能量变化为零,这说明单位正电荷沿途获得的能量总是和失去的能量总和相等,用电压来描述就是回路中的电位升之和等于电位降之和,即回路中所有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不仅适用于由支路构成的回路,还适用于不完全由支路构成的回路。如下图所示,节点a、b之间并未直接有支路,但是可以假想a、b之间有一个阻值为无穷大的电阻支路,这时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以得到

(4)关于基尔霍夫电压定律需要明确的几点:

①KVL是对回路电压加的约束,与回路各支路上接的是什么元件无关,与电路是线性还是非线性无关。

②KVL方程按电压参考方向列写,与电压实际方向无关。

四、电阻电路的元件

1、电阻元件

(1)一个二端元件,若其端电流i和端电压u的关系为一代数方程,则称之为电阻元件。

①根据其u、i关系方程是否是线性方程,电阻元件可分为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

②根据其是否与时间有关,电阻元件可分为时变电阻和非时变电阻(本系列文章仅涉及非时变电阻)。

(2)非时变线性电阻简称为电阻元件,它是满足欧姆定律的二端元件,其符号如下图所示,在关联参考方向下,其端电压u(t)和端电流i(t)的关系(称为伏安特性或u-i特性)为

①式中R为正数且为常数,称为电阻元件的电阻(阻值)。

②u-i特性可用下图所示曲线表示,它是过原点且斜率为R的直线(电压和电流需要取关联参考方向,这样得到的曲线斜率才会为正)。

③上式可改写为i(t)=Gu(t),其中G=1/R,称为电导。两个式子都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3)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为Ω),1欧姆=1伏特/1安培;电导的单位为西门子(简称西,符号为S),1西门子=1安培/1伏特。

(4)在电流和电压关联参考方向下,任何瞬时线性电阻元件吸收的电功率为

可见,任一时刻电阻吸收的功率非负,也就是说电阻是无源元件并且是耗能元件

(5)若电阻元件的阻值为无穷大,则其电流恒为零,其伏安特性曲线与u轴重合,此时电阻元件相当于断开的导线,称为“开路”或“断路”;若电阻元件的阻值为零,则其端电压恒为零,其伏安特性曲线与i轴重合,此时电阻元件相当于一段理想的导线,称为“短路”。

2、独立电源(电压源和电流源)

(1)独立电源又称为激励源分为电压源和电流源。独立电源是有源器件。

(2)电压源:

①电压源是理想的二端元件,其端电压与其端电流无关,为一给定的恒定值(直流电压源),或者为某一给定的时间函数(时变电压源)。

②电压源的符号如下左图所示,是在电路图中的两种表示方法。

③下右图中,u_{s}(t)是电压源给定的电压函数,u(t)为它的端电压,若u_{s}(t)u(t)的参考方向相同,则对于任意端电流i(t),电压源的特性方程为u(t)=u_{s}(t)

④在任一时刻t,电压源的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它是一条平行于i轴的直线,即任一时刻电压源的端电压均与其端电流无关

⑤电压源的电压和通过电压源的电流的参考方向通常取非关联方向,若取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则电压源提供的瞬时功率为p(t)=u(t)i(t)

[1]由于电压源允许i(t)为任意值,理论上当i(t)为无穷大时,电压源可供出无穷大的功率,即电压源是无穷大的功率源,当然实际上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电压源可作为实际电源的近似模型;当需要精确计算时,实际电源可能需要采用理想电压及电阻等元件的组合作为其模型。

[2]电路中的电压源有可能提供电能(电压源放电,功率p>0,发出功率),也有可能消耗电能(电压源充电,功率p<0,吸收功率,此时电压源相当于负载)。

⑥使用电压源的注意事项:电压源不允许短路,允许开路。

(3)电流源:

①电流源是理想的二端元件,其端电流与端电压无关,为一给定的恒定值(直流电流源),或者为某一给定的时间函数(时变电流源)。

②电流源的符号如下图所示,i_{s}(t)是电流源给定的电流函数,i(t)为它的端电流,若i_{s}(t)i(t)的参考方向相同,则对于任意端电压u(t),电流源的特性方程为i(t)=i_{s}(t)

③在任一时刻t,电流源的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它是一条平行于u轴的直线,即任一时刻电流源的端电流均与其端电压无关

④电流源的电压和通过电流源的电流的参考方向通常取非关联方向,若取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则电流源提供的瞬时功率为p(t)=u(t)i(t)

。电路中的电流源有可能提供电能(电流源放电,功率p>0,发出功率),也有可能消耗电能(电流源充电,功率p<0,吸收功率,此时电流源相当于负载)。

⑤使用电流源的注意事项:电流源不允许开路,允许短路。

3、受控源

(1)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不是给定的时间函数,而是受电路中某个部分的电压(或电流)控制的电源,称为受控源。

(2)受控源与独立源的比较:

①独立源电压(或电流)由电源本身决定,与电路中其它电压、电流无关,而受控源电压(或电流)由控制量决定。

②独立源在电路中起“激励”作用,在电路中产生电压、电流,而受控源只是反映输出端与输入端的受控关系,在电路中不能作为“激励”。

(3)受控电压源:

①电压控制电压源:

②电流控制电压源:

(4)受控电流源:

①电压控制电流源:

②电流控制电流源:

五、简单电路分析

1、电阻串联电路

(1)下图所示是n个电阻的串联,串联电路中各元件电流相等,根据KVL,可得

        上式中R为n个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则有R=R_{1}+R_{2}+R_{3}+\cdots +R_{n}

(2)若第k个电阻的电压u_{k}与总电压u的参考方向相同,则有分压公式

        可见,在电阻串联电路中,当总电压一定时,某个串联电阻越大,分到的电压越大

(3)由R=R_{1}+R_{2}+R_{3}+\cdots +R_{n}可得i^{2}R=i^{2}R_{1}i^{2}+R_{2}+i^{2}R_{3}+\cdots +i^{2}R_{n},说明串联电阻吸收的总功率等于各串联电阻吸收的功率之和,且电阻值越大,吸收的功率也就越大(前提是电流大小不变)。

2、电阻并联电路

(1)下图所示是n个电阻的并联,并联电路中各元件(或者说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KCL,可得

①G为n个并联电阻的等效电导,有

②R为n个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有

(2)若第k个电阻的电流i_{k}及总电流i的参考方向如下图所示,则有分流公式

        可见,在电阻并联电路中,当总电流一定时,某个并联电阻越大(电导越小),分到的电流越小

(3)由G=\frac{1}{R_{1}}+\frac{1}{R_{2}}+\frac{1}{R_{3}}+\cdots +\frac{1}{R_{n}}可得u^{2}G=\frac{u^{2}}{R_{1}}+\frac{u^{2}}{R_{2}}+\frac{u^{2}}{R_{3}}+\cdots +\frac{u^{2}}{R_{n}},说明并联电阻吸收的总功率等于各并联电阻吸收的功率之和,且电阻值越小,吸收的功率也就越大(前提是电压大小不变)。

六、例题

1、例1

2、例2

3、例3

  • 29
    点赞
  • 2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该资源内项目源码是个人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代码都测试ok,都是运行成功后才上传资源,答辩评审平均分达到96分,放心下载使用! ## 项目备注 1、该资源内项目代码都经过测试运行成功,功能ok的情况下才上传的,请放心下载使用! 2、本项目适合计算机相关专业(如计科、人工智能、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等)的在校学生、老师或者企业员工下载学习,也适合小白学习进阶,当然也可作为毕设项目、课程设计、作业、项目初期立项演示等。 3、如果基础还行,也可在此代码基础上进行修改,以实现其他功能,也可用于毕设、课设、作业等。 下载后请首先打开README.md文件(如有),仅供学习参考, 切勿用于商业用途。 该资源内项目源码是个人的课程设计,代码都测试ok,都是运行成功后才上传资源,答辩评审平均分达到96分,放心下载使用! ## 项目备注 1、该资源内项目代码都经过测试运行成功,功能ok的情况下才上传的,请放心下载使用! 2、本项目适合计算机相关专业(如计科、人工智能、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等)的在校学生、老师或者企业员工下载学习,也适合小白学习进阶,当然也可作为毕设项目、课程设计、作业、项目初期立项演示等。 3、如果基础还行,也可在此代码基础上进行修改,以实现其他功能,也可用于毕设、课设、作业等。 下载后请首先打开README.md文件(如有),仅供学习参考, 切勿用于商业用途。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Zevalin爱灰灰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