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理论 第六章(输入输出系统)—第五节(与设备无关的I/O软件)

写在前面:

  1. 本系列笔记主要以《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小丹…)》为参考,大部分内容出于此书,笔者的工作主要是挑其重点展示,另外配合下方视频链接的教程展开思路,在笔记中一些比较难懂的地方加以自己的一点点理解(重点基本都会有标注,没有任何标注的难懂文字应该是笔者因为强迫症而加进来的,可选择性地忽略)。
  2. 视频链接:操作系统(汤小丹等第四版)_哔哩哔哩_bilibili

一、与设备无关软件的基本概念

1、以物理设备名使用设备

        在早期OS中,应用程序在使用I/O设备时都使用设备的物理名称,这使应用程序与系统中的物理设备直接相关。当应用进程运行时,如果所请求的物理设备(独占设备类型)已分配给其它进程,而此时尽管还有几台其它的相同设备空闲可用,但系统只能根据设备的物理名来分配,无法将另外相同的设备(但具有不同的物理设备名)分配给它,致使该应用进程请求I/O失败而被阻塞。

2、引入了逻辑设备名

        为了实现与设备的无关性,引入了逻辑设备和物理设备两个概念。逻辑设备是抽象的设备名,如/dev/printer,该设备名只是说明用户需要使用打印机来打印输出,但并没有指定具体是哪一台打印机,这样,如果在应用程序中,使用逻辑设备名称请求使用某类设备系统在对它进行设备分配时,先查找该类设备中的第一台,如它已被分配,系统可立即去查找该类设备中第二台,若又被分配,系统接着去找第三台,若它尚未分配,便可将这台设备分配给进程。事实上,只要系统中有一台该类设备未被分配,进程就不会被阻塞,仅当所请求的此类设备已全部分配完毕时,进程才会因请求失败而阻塞。

        与设备的无关软件还可实现I/O重定向,所谓I/O重定向,是指用于I/O操作的设备可以更换(即重定向),而不必改变应用程序。例如在调试一个应用程序时,可将程序的所有输出送往屏幕显示,而在程序调试完后,若须正式将程序的运行结果打印出来,此时便须将I/O重定向的数据结构——逻辑设备表中的显示终端改为打印机即可,而不必修改应用程序。

3、逻辑设备名到物理设备名的转换

        在系统中,必须具有将逻辑设备名称转换为某物理设备名称的功能。关于逻辑设备名称和物理设备名称的概念,与存储器管理中所介绍的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的概念非常类似,在应用程序中所使用的是逻辑地址,而系统在分配和使用内存时,必须使用物理地址。在程序执行时,必须先将逻辑地址转为物理地址。

        类似地,为实现从逻辑设备名称和物理设备名称,在系统中需要配置一张逻辑设备表。

二、与设备无关的软件

1、设备驱动程序的统一接口

        为了使所有的设备驱动程序有着统一的接口,一方面要求每个设备驱动程序与OS之间都有着相同的接口,或者相近的接口,这样会使添加一个新的设备驱动程序变得很容易,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开发人员对设备驱动程序的编制;另一方面,要将抽象的设备名映射到适当的驱动程序上,或者说,将抽象的设备名转换为具体的物理设备名,并进一步可以找到相应物理设备的驱动程序入口。此外,还应对设备进行保护,禁止用户直接访问设备,以防止无权访问的用户使用。

2、缓冲管理

        为了缓和CPU和I/O设备之间的矛盾、提高CPU的利用率,在现代OS中都无一例外地分别为字符设备和块设备配置了相应的缓冲区。缓冲区有着多种形式,如单缓冲区、双缓冲区、循环缓冲区、公用缓冲池等,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3、差错控制

        I/O操作中的绝大多数错误都与设备有关。错误可分为如下两类:

        ①暂时性错误。暂时性错误是因发生暂时性事件引起的,如电源的波动,它可以通过重试操作来纠正。例如在网络传输中,由于传输路途较远、缓冲区数量暂时不足等因素,会经常发生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丢失或延误性的暂时性错误,当网络传输软件检测到这种情况后,可以通过重新传送来纠正错误。一般地,设备出现故障后,主要由设备驱动程序处理,而设备独立性软件只处理那些设备驱动程序无法处理的错误。

        ②持久性错误。持久性错误是由持久性故障引起的,如电源掉电、磁盘上有一条划痕或者在计算中发生除以零的情况等。持久性错误容易发现,有些错误是只要重复执行相同的程序就会再现的错误,要排除持久性错误,通常需要查清发生错误的原因。也有某些持久性硬件错误可由操作系统进行有效的处理,而不用涉及高层软件,如磁盘上的少数盘块遭到破坏而失效,此时无需更换磁盘,而只需将它们作为坏的盘块记录下来,并放入一张坏盘块表中,以后不再使用这些坏块即可。

4、对独立设备的分配与回收

        设备分配是指根据用户的I/O请求分配所需的设备,对于独占设备,为了避免诸进程对独占设备的争夺,必须由系统来统一分配,不允许进程自行使用。每当进程需要使用某(独占)设备时必须先提出申请,OS接到对设备的请求后先对进程所请求的独占设备进行检查,若它空闲才把该设备分配给请求进程,否则进程将被阻塞,放入该设备的请求队列中等待,等到其它进程释放该设备时,再将队列中的第一个进程唤醒,该进程得到设备后继续运行。

        分配的总原则是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地让设备忙碌,又要避免由于不合理的分配方法造成进程死锁。

5、独立于设备的逻辑数据块

        不同类型的设备,其数据交换单位是不同的,读取和传输速率也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类型的设备,其数据交换单位的大小也是有差异的,如不同磁盘由于扇区大小的不同,可能造成数据块大小的不一致,设备独立性软件应能够隐藏这些差异而被逻辑设备使用,并向高层软件提供大小统一的逻辑数据块。

三、设备分配

1、设备分配中的数据结构

(1)设备控制表DCT:

        系统为每一个设备都配置了一张设备控制表,用于记录设备的情况。

        设备控制表中,除了有用于指示设备类型的字段type和设备标识字段deviceid外,还应含有下列字段:

        ①设备队列队首指针。凡因请求本设备而未得到满足的进程,应将其PCB按照一定的策略排成一个设备请求队列,其队首指针指向队首PCB。

        ②忙/闲标志。用于表示当前设备的状态是忙或闲。

        ③与设备连接的控制器表指针。该指针指向该设备所连接的控制器的控制表。

        ④重复执行次数。由于外部设备在传送数据时较易发生数据传送错误,因而在许多系统中规定了设备在工作中发生错误时应重复执行的次数,在重复执行时,若能恢复正常传送,则仍认为传送成功,仅当重复执行次数达到规定值仍不成功时,才认为传送失败。

(2)控制器控制表、通道控制表和系统设备表:

控制器控制表COCT。系统为每一个控制器都设置了用于记录控制器情况的控制器控制表。

通道控制表CHCT。每个通道都有一张通道控制表。

系统设备表SDT。这是系统范围的数据结构,记录了系统中全部设备的情况,每个设备占一个表目,其中包括有设备类型、设备标识符、设备控制表及设备驱动程序的入口等项。

2、设备分配时应考虑的因素

(1)根据设备的固有属性可将其分为独占设备、共享设备和虚拟设备,对它们应采取不同的分配策略。

①独占式使用设备。指在申请设备时,如果设备空闲,就将其独占,不再允许其它进程申请使用,一直等到该设备被释放才允许其他进程申请使用。例如,打印机,在使用它打印时,只能独占式使用,否则在同一张纸上交替打印不同任务的内容,无法正常阅读。

②分时式共享使用设备。独占式使用设备时,设备利用率很低,当设备没有独占使用的要求时,可以通过分时共享使用提高利用率,例如对磁盘设备的I/O操作,各进程的每次I/O操作请求可以通过分时来交替进行,不过要注意对这些进程访问该设备的先后次序进行合理的调度。

③以SPOOLing方式使用外部设备(虚拟设备)。SPOOLing技术是在批处理操作系统时代引入的,即假脱机I/O技术,这种技术用于对设备的操作,实质上就是对I/O操作进行批处理。SPOOLing技术实质上是一种以空间换时间的技术,而请求分页系统中的页面调度算法就刚好相反,是以时间换空间的技术。

(2)对设备分配的算法,通常只采用以下两种分配算法:

①先来先服务。该算法是根据诸进程对某设备提出请求的先后次序,将这些进程排成一个设备请求队列,设备分配程序总是把设备首先分配给队首进程。

②优先级高者优先。在利用该算法形成设备队列时,将优先级高的进程排在设备队列前面,而对于优先级相同的I/O请求,则按先来先服务原则排队。

(3)从进程运行的安全性上考虑,设备分配有以下两种方式:

①安全分配方式。每当进程发出I/O请求后,便进入阻塞状态,直到其I/O操作完成时才被唤醒。在采用该策略时,一旦进程已经获得某种设备后便阻塞,不能再请求任何资源,而在它阻塞时又不保持任何资源,这摒弃了造成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的“请求和保持”条件,故设备分配是安全的,不过其缺点是CPU与I/O设备是顺序工作的。

②不安全分配方式。在这种分配方式中,进程在发出I/O请求后仍继续运行,需要时又发出第二个I/O请求、第三个I/O请求等,仅当进程所请求的设备已被另一进程占用时才进入阻塞状态。该策略的优点是一个进程可同时操作多个设备,使进程推进迅速,其缺点是分配不安全,因为它可能具备“请求和保持”条件,从而可能造成死锁。

(4)设备分配方式:

①静态分配方式:静态分配主要用于对独占设备的分配,它在用户作业开始执行前,由系统一次性分配该作业所要求的全部设备、控制器(如通道等),一旦分配后,这些设备、控制器(和通道)就一直为该作业所占用,直到该作业被撤销。静态分配方式不会出现死锁,但设备的使用效率低,因此,静态分配方式并不符合分配的总原则。

②动态分配方式:动态分配是在进程执行过程中根据执行需要进行的,当进程需要设备时,通过系统调用命令向系统提出设备请求,由系统按照事先规定的策略给进程分配所需要的设

备、I/O控制器,一旦用完之后,便立即释放。动态分配方式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但如果分配算法使用不当,则有可能造成进程死锁。

③对于独占设备,既可以采用动态分配方式也可以采用静态分配方式,往往采用静态分配方式,即在作业执行前,将作业所要用的这一类设备分配给它;共享设备可被多个进程所共享,一般采用动态分配方式,但在每个I/O传输的单位时间内只被一个进程所占有,通常采用先请求先分配(先来先服务)和优先级高者优先的分配算法。

3、独占设备的分配程序

(1)当某进程提出I/O请求后,系统的设备分配程序可按下述步骤进行设备分配:

①分配设备。首先根据I/O请求中的物理设备名查找系统设备表SDT,从中找出该设备的DCT,再根据DCT中的设备状态字段,可知该设备是否正忙。若忙,便将请求I/O的进程的PCB挂在设备队列上;否则,便按照一定的算法计算本次设备分配的安全性,如果不会导致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便将设备分配给请求进程,否则仍将其PCB插入设备等待队列。

②分配控制器。在系统把设备分配给请求I/O的进程后,再到其DCT中找出与该设备连接的控制器的COCT,从COCT的状态字段中可知该控制器是否忙碌。若忙,便将请求I/O的进程的PCB挂在该控制器的等待队列上;否则便将该控制器分配给进程。

③分配通道。在该COCT中又可找到与该控制器连接的通道的CHCT,再根据CHCT内的状态信息可知该通道是否忙碌。若忙,便将请求I/O的进程挂在该通道的等待队列上;否则,将该通道分配给进程。

④只有在设备、控制器和通道三者都分配成功时,这次的设备分配才算成功,然后,便可启动该I/O设备进行数据传送。

(2)上面介绍的设备分配过程,进程是以物理设备名提出I/O请求的,如果所指定的设备已分配给其它进程,将会分配失败,或者说上面的设备分配程序不具有与设备无关性。为获得设备的独立性,进程应使用逻辑设备名请求I/O,这样,系统首先从SDT中找出第一个该类设备的DCT,若该设备忙,又查找第二个该类设备的DCT,仅当所有该类设备都忙时,才把进程挂在该类设备的等待队列上。

(3)上面介绍的设备分配过程,采用的是单通路的I/O系统结构,容易产生“瓶颈”现象。为使独占设备的分配程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提高分配的成功率,可以考虑多通路情况,分配控制器和通道时,若设备(控制器)所连接的第一个控制器(通道)忙时,应查看其所连接的第二个控制器(通道),仅当所有的控制器(通道)都忙时,此次的控制器(通道)分配才算失败,才把进程挂在控制器(通道)的等待队列上;而只要有一个控制器(通道)可用,系统便可将它分配给进程。

四、逻辑设备名到物理设备名映射的实现

1、逻辑设备表LUT

        在逻辑设备表的每个表目中包含了三项——逻辑设备名、物理设备名和设备驱动程序的入口地址。当进程用逻辑设备名请求分配I/O设备时,系统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为它分配一台相应的物理设备,与此同时,在逻辑设备表上建立一个表目,填上应用程序中使用的逻辑设备名和系统分配的物理设备名,以及该设备驱动程序的入口地址,当以后进程再利用该逻辑设备名请求I/O操作时,系统通过查找LUT,便可找到该逻辑设备所对应的物理设备和该设备的驱动程序。

2、设置逻辑设备表的方式

(1)在整个系统中只设置一张LUT(如下左图所示)。由于系统中所有进程的设备分配情况都记录在同一张LUT中,因而不允许在LUT中具有相同的逻辑设备名,这就要求所有用户都不使用相同的逻辑设备名,这在多用户环境下这通常是难以做到的,因而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单用户系统中。

(2)为每个用户设置一张LUT(如下右图所示)。每当用户登录时,系统便为该用户建立一个进程,同时也为之建立一张LUT,并将该表放入进程的PCB中。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Zevalin爱灰灰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