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理论 第六章(输入输出系统)—第五节(与设备无关的I/O软件)

写在前面:

  1. 本系列笔记主要以《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小丹…)》为参考,大部分内容出于此书,笔者的工作主要是挑其重点展示,另外配合下方视频链接的教程展开思路,在笔记中一些比较难懂的地方加以自己的一点点理解(重点基本都会有标注,没有任何标注的难懂文字应该是笔者因为强迫症而加进来的,可选择性地忽略)。
  2. 视频链接:操作系统(汤小丹等第四版)_哔哩哔哩_bilibili

一、与设备无关软件的基本概念

1、以物理设备名使用设备

        在早期OS中,应用程序在使用I/O设备时都使用设备的物理名称,这使应用程序与系统中的物理设备直接相关。当应用进程运行时,如果所请求的物理设备(独占设备类型)已分配给其它进程,而此时尽管还有几台其它的相同设备空闲可用,但系统只能根据设备的物理名来分配,无法将另外相同的设备(但具有不同的物理设备名)分配给它,致使该应用进程请求I/O失败而被阻塞。

2、引入了逻辑设备名

        为了实现与设备的无关性,引入了逻辑设备和物理设备两个概念。逻辑设备是抽象的设备名,如/dev/printer,该设备名只是说明用户需要使用打印机来打印输出,但并没有指定具体是哪一台打印机,这样,如果在应用程序中,使用逻辑设备名称请求使用某类设备系统在对它进行设备分配时,先查找该类设备中的第一台,如它已被分配,系统可立即去查找该类设备中第二台,若又被分配,系统接着去找第三台,若它尚未分配,便可将这台设备分配给进程。事实上,只要系统中有一台该类设备未被分配,进程就不会被阻塞,仅当所请求的此类设备已全部分配完毕时,进程才会因请求失败而阻塞。

        与设备的无关软件还可实现I/O重定向,所谓I/O重定向,是指用于I/O操作的设备可以更换(即重定向),而不必改变应用程序。例如在调试一个应用程序时,可将程序的所有输出送往屏幕显示,而在程序调试完后,若须正式将程序的运行结果打印出来,此时便须将I/O重定向的数据结构——逻辑设备表中的显示终端改为打印机即可,而不必修改应用程序。

3、逻辑设备名到物理设备名的转换

        在系统中,必须具有将逻辑设备名称转换为某物理设备名称的功能。关于逻辑设备名称和物理设备名称的概念,与存储器管理中所介绍的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的概念非常类似,在应用程序中所使用的是逻辑地址,而系统在分配和使用内存时,必须使用物理地址。在程序执行时,必须先将逻辑地址转为物理地址。

        类似地,为实现从逻辑设备名称和物理设备名称,在系统中需要配置一张逻辑设备表。

二、与设备无关的软件

1、设备驱动程序的统一接口

        为了使所有的设备驱动程序有着统一的接口,一方面要求每个设备驱动程序与OS之间都有着相同的接口,或者相近的接口,这样会使添加一个新的设备驱动程序变得很容易,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开发人员对设备驱动程序的编制;另一方面,要将抽象的设备名映射到适当的驱动程序上,或者说,将抽象的设备名转换为具体的物理设备名,并进一步可以找到相应物理设备的驱动程序入口。此外,还应对设备进行保护,禁止用户直接访问设备,以防止无权访问的用户使用。

2、缓冲管理

        为了缓和CPU和I/O设备之间的矛盾、提高CPU的利用率,在现代OS中都无一例外地分别为字符设备和块设备配置了相应的缓冲区。缓冲区有着多种形式,如单缓冲区、双缓冲区、循环缓冲区、公用缓冲池等,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3、差错控制

        I/O操作中的绝大多数错误都与设备有关。错误可分为如下两类:

        ①暂时性错误。暂时性错误是因发生暂时性事件引起的,如电源的波动,它可以通过重试操作来纠正。例如在网络传输中,由于传输路途较远、缓冲区数量暂时不足等因素,会经常发生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丢失或延误性的暂时性错误,当网络传输软件检测到这种情况后,可以通过重新传送来纠正错误。一般地,设备出现故障后,主要由设备驱动程序处理,而设备独立性软件只处理那些设备驱动程序无法处理的错误。

        ②持久性错误。持久性错误是由持久性故障引起的,如电源掉电、磁盘上有一条划痕或者在计算中发生除以零的情况等。持久性错误容易发现,有些错误是只要重复执行相同的程序就会再现的错误,要排除持久性错误,通常需要查清发生错误的原因。也有某些持久性硬件错误可由操作系统进行有效的处理,而不用涉及高层软件,如磁盘上的少数盘块遭到破坏而失效,此时无需更换磁盘,而只需将它们作为坏的盘块记录下来,并放入一张坏盘块表中,以后不再使用这些坏块即可。

4、对独立设备的分配与回收

        设备分配是指根据用户的I/O请求分配所需的设备,对于独占设备,为了避免诸进程对独占设备的争夺,必须由系统来统一分配,不允许进程自行使用。每当进程需要使用某(独占)设备时必须先提出申请,OS接到对设备的请求后先对进程所请求的独占设备进行检查,若它空闲才把该设备分配给请求进程,否则进程将被阻塞,放入该设备的请求队列中等待,等到其它进程释放该设备时,再将队列中的第一个进程唤醒,该进程得到设备后继续运行。

        分配的总原则是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地让设备忙碌,又要避免由于不合理的分配方法造成进程死锁。

5、独立于设备的逻辑数据块

        不同类型的设备,其数据交换单位是不同的,读取和传输速率也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类型的设备,其数据交换单位的大小也是有差异的,如不同磁盘由于扇区大小的不同,可能造成数据块大小的不一致,设备独立性软件应能够隐藏这些差异而被逻辑设备使用,并向高层软件提供大小统一的逻辑数据块。

三、设备分配

1、设备分配中的数据结构

(1)设备控制表DCT:

        系统为每一个设备都配置了一张设备控制表,用于记录设备的情况。

        设备控制表中,除了有用于指示设备类型的字段type和设备标识字段deviceid外,还应含有下列字段:

        ①设备队列队首指针。凡因请求本设备而未得到满足的进程,应将其PCB按照一定的策略排成一个设备请求队列,其队首指针指向队首PCB。

        ②忙/闲标志。用于表示当前设备的状态是忙或闲。

        ③与设备连接的控制器表指针。该指针指向该设备所连接的控制器的控制表。

        ④重复执行次数。由于外部设备在传送数据时较易发生数据传送错误,因而在许多系统中规定了设备在工作中发生错误时应重复执行的次数,在重复执行时,若能恢复正常传送,则仍认为传送成功,仅当重复执行次数达到规定值仍不成功时,才认为传送失败。

(2)控制器控制表、通道控制表和系统设备表:

控制器控制表COCT。系统为每一个控制器都设置了用于记录控制器情况的控制器控制表。

通道控制表CHCT。每个通道都有一张通道控制表。

系统设备表SDT。这是系统范围的数据结构,记录了系统中全部设备的情况,每个设备占一个表目,其中包括有设备类型、设备标识符、设备控制表及设备驱动程序的入口等项。

2、设备分配时应考虑的因素

(1)根据设备的固有属性可将其分为独占设备、共享设备和虚拟设备,对它们应采取不同的分配策略。

①独占式使用设备。指在申请设备时,如果设备空闲,就将其独占,不再允许其它进程申请使用,一直等到该设备被释放才允许其他进程申请使用。例如,打印机,在使用它打印时,只能独占式使用,否则在同一张纸上交替打印不同任务的内容,无法正常阅读。

②分时式共享使用设备。独占式使用设备时,设备利用率很低,当设备没有独占使用的要求时,可以通过分时共享使用提高利用率,例如对磁盘设备的I/O操作,各进程的每次I/O操作请求可以通过分时来交替进行,不过要注意对这些进程访问该设备的先后次序进行合理的调度。

③以SPOOLing方式使用外部设备(虚拟设备)。SPOOLing技术是在批处理操作系统时代引入的,即假脱机I/O技术,这种技术用于对设备的操作,实质上就是对I/O操作进行批处理。SPOOLing技术实质上是一种以空间换时间的技术,而请求分页系统中的页面调度算法就刚好相反,是以时间换空间的技术。

(2)对设备分配的算法,通常只采用以下两种分配算法:

①先来先服务。该算法是根据诸进程对某设备提出请求的先后次序,将这些进程排成一个设备请求队列,设备分配程序总是把设备首先分配给队首进程。

②优先级高者优先。在利用该算法形成设备队列时,将优先级高的进程排在设备队列前面,而对于优先级相同的I/O请求,则按先来先服务原则排队。

(3)从进程运行的安全性上考虑,设备分配有以下两种方式:

①安全分配方式。每当进程发出I/O请求后,便进入阻塞状态,直到其I/O操作完成时才被唤醒。在采用该策略时,一旦进程已经获得某种设备后便阻塞,不能再请求任何资源,而在它阻塞时又不保持任何资源,这摒弃了造成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的“请求和保持”条件,故设备分配是安全的,不过其缺点是CPU与I/O设备是顺序工作的。

②不安全分配方式。在这种分配方式中,进程在发出I/O请求后仍继续运行,需要时又发出第二个I/O请求、第三个I/O请求等,仅当进程所请求的设备已被另一进程占用时才进入阻塞状态。该策略的优点是一个进程可同时操作多个设备,使进程推进迅速,其缺点是分配不安全,因为它可能具备“请求和保持”条件,从而可能造成死锁。

(4)设备分配方式:

①静态分配方式:静态分配主要用于对独占设备的分配,它在用户作业开始执行前,由系统一次性分配该作业所要求的全部设备、控制器(如通道等),一旦分配后,这些设备、控制器(和通道)就一直为该作业所占用,直到该作业被撤销。静态分配方式不会出现死锁,但设备的使用效率低,因此,静态分配方式并不符合分配的总原则。

②动态分配方式:动态分配是在进程执行过程中根据执行需要进行的,当进程需要设备时,通过系统调用命令向系统提出设备请求,由系统按照事先规定的策略给进程分配所需要的设

备、I/O控制器,一旦用完之后,便立即释放。动态分配方式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但如果分配算法使用不当,则有可能造成进程死锁。

③对于独占设备,既可以采用动态分配方式也可以采用静态分配方式,往往采用静态分配方式,即在作业执行前,将作业所要用的这一类设备分配给它;共享设备可被多个进程所共享,一般采用动态分配方式,但在每个I/O传输的单位时间内只被一个进程所占有,通常采用先请求先分配(先来先服务)和优先级高者优先的分配算法。

3、独占设备的分配程序

(1)当某进程提出I/O请求后,系统的设备分配程序可按下述步骤进行设备分配:

①分配设备。首先根据I/O请求中的物理设备名查找系统设备表SDT,从中找出该设备的DCT,再根据DCT中的设备状态字段,可知该设备是否正忙。若忙,便将请求I/O的进程的PCB挂在设备队列上;否则,便按照一定的算法计算本次设备分配的安全性,如果不会导致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便将设备分配给请求进程,否则仍将其PCB插入设备等待队列。

②分配控制器。在系统把设备分配给请求I/O的进程后,再到其DCT中找出与该设备连接的控制器的COCT,从COCT的状态字段中可知该控制器是否忙碌。若忙,便将请求I/O的进程的PCB挂在该控制器的等待队列上;否则便将该控制器分配给进程。

③分配通道。在该COCT中又可找到与该控制器连接的通道的CHCT,再根据CHCT内的状态信息可知该通道是否忙碌。若忙,便将请求I/O的进程挂在该通道的等待队列上;否则,将该通道分配给进程。

④只有在设备、控制器和通道三者都分配成功时,这次的设备分配才算成功,然后,便可启动该I/O设备进行数据传送。

(2)上面介绍的设备分配过程,进程是以物理设备名提出I/O请求的,如果所指定的设备已分配给其它进程,将会分配失败,或者说上面的设备分配程序不具有与设备无关性。为获得设备的独立性,进程应使用逻辑设备名请求I/O,这样,系统首先从SDT中找出第一个该类设备的DCT,若该设备忙,又查找第二个该类设备的DCT,仅当所有该类设备都忙时,才把进程挂在该类设备的等待队列上。

(3)上面介绍的设备分配过程,采用的是单通路的I/O系统结构,容易产生“瓶颈”现象。为使独占设备的分配程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提高分配的成功率,可以考虑多通路情况,分配控制器和通道时,若设备(控制器)所连接的第一个控制器(通道)忙时,应查看其所连接的第二个控制器(通道),仅当所有的控制器(通道)都忙时,此次的控制器(通道)分配才算失败,才把进程挂在控制器(通道)的等待队列上;而只要有一个控制器(通道)可用,系统便可将它分配给进程。

四、逻辑设备名到物理设备名映射的实现

1、逻辑设备表LUT

        在逻辑设备表的每个表目中包含了三项——逻辑设备名、物理设备名和设备驱动程序的入口地址。当进程用逻辑设备名请求分配I/O设备时,系统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为它分配一台相应的物理设备,与此同时,在逻辑设备表上建立一个表目,填上应用程序中使用的逻辑设备名和系统分配的物理设备名,以及该设备驱动程序的入口地址,当以后进程再利用该逻辑设备名请求I/O操作时,系统通过查找LUT,便可找到该逻辑设备所对应的物理设备和该设备的驱动程序。

2、设置逻辑设备表的方式

(1)在整个系统中只设置一张LUT(如下左图所示)。由于系统中所有进程的设备分配情况都记录在同一张LUT中,因而不允许在LUT中具有相同的逻辑设备名,这就要求所有用户都不使用相同的逻辑设备名,这在多用户环境下这通常是难以做到的,因而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单用户系统中。

(2)为每个用户设置一张LUT(如下右图所示)。每当用户登录时,系统便为该用户建立一个进程,同时也为之建立一张LUT,并将该表放入进程的PCB中。

  • 20
    点赞
  • 2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 复习题: 1.1、 列出并简要地定义计算机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答:主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算术逻辑单元,能处理二进制数据;控制单元,解读存储器中的指令并且使他们得到执行;输入/输出设备,由控制单元管理。 1.2、 定义处理器寄存器的两种主要类别。 答:用户可见寄存器:优先使用这些寄存器,可以使机器语言或者汇编语言的程序员减少对主存储器的访问次数。对高级语言而言,由优化编译器负责决定把哪些变量应该分配给主存储器。一些高级语言,如C语言,允许程序言建议编译器把哪些变量保存在寄存器中。 控制和状态寄存器:用以控制处理器的操作,且主要被具有特权的操作系统例程使用,以控制程序的执行。 1.3、 一般而言,一条机器指令能指定的四种不同操作是什么? 答:这些动作分为四类:处理器-寄存器:数据可以从处理器传送到存储器,或者从存储器传送到处理器。处理器-I/O:通过处理器和I/O模块间的数据传送,数据可以输出到外部设备,或者从外部设备输入数据。数据处理,处理器可以执行很多关于数据的算术操作或逻辑操作。控制:某些指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 1.4、 什么是中断? 答:中断:其他模块(I/O,存储器)中断处理器正常处理过程的机制。 1.5、 多中断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答:处理多中断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当正在处理一个中断时,禁止再发生中断。第二种方法是定义中断优先级,允许高优先级的中断打断低优先级的中断处理器的运行。 1.6、 内存层次的各个元素间的特征是什么? 答:存储器的三个重要特性是:价格,容量和访问时间。 1.7、 什么是高速缓冲存储器? 答:高速缓冲存储器是比主存小而快的存储器,用以协调主存跟处理器,作为最近储存地址的缓冲区。 1.8、 列出并简要地定义I/O操作的三种技术。 答:可编程I/O:当处理器正在执行程序并遇到与I/O相关的指令时,它给相应的I/O模块发布命令(用以执行这个指令);在进一步的动作之前,处理器处于繁忙的等待中,直到该操作已经完成。中断驱动I/O:当处理器正在执行程序并遇到与I/O相关的指令时,它给相应的I/O模块发布命令,并继续执行后续指令,直到后者完成,它将被I/O模块中断。如果它对于进程等待I/O的完成来说是不必要的,可能是由于后续指令处于相同的进程中。否则,此进程在中断之前将被挂起,其他工作将被执行。直接存储访问:DMA模块控制主存与I/O模块间的数据交换。处理器向DMA模块发送一个传送数据块的请求,(处理器)只有当整个数据块传送完毕后才会被中断。 1.9、 空间局部性和临时局部性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空间局部性是指最近被访问的元素的周围的元素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被访问。临时局部性(即时间局部性)是指最近被访问的元素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被再次访问。 1.10、 开发空间局部性和时间局部性的策略是什么? 答:空间局部性的开发是利用更大的缓冲块并且在存储器控制逻辑中加入预处理机制。时间局部性的开发是利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中保留最近使用的指令及数据,并且定义缓冲存储的优先级。 习题: 1.1、图1.3中的理想机器还有两条I/O指令: 0011 = 从I/O中载入AC 0111 = 把AC保存到I/O中 在这种情况下,12位地址标识一个特殊的外部设备。请给出以下程序的执行过程(按照图1.4的格式): 1. 从设备5中载入AC。 2. 加上存储器单元940的内容。 3. 把AC保存到设备6中。 假设从设备5中取到的下一个值为3940单元中的值为2。 答案:存储器(16进制内容):300:3005;301:5940;302:7006 步骤1:3005->IR;步骤2:3->AC 步骤3:5940->IR;步骤4:3+2=5->AC 步骤5:7006->IR:步骤6:AC->设备 6 1.2、本章中用6步来描述图1.4中的程序执行情况,请使用MAR和MBR扩充这个描述。 答案:1. a. PC中包含第一条指令的地址300,该指令的内容被送入MAR中。 b. 地址为300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1940)被送入MBR,并且PC增1。这两个步骤是并行完成的。 c. MBR中的值被送入指令寄存器IR中。 2. a. 指令寄存器IR中的地址部分(940)被送入MAR中。 b. 地址940中的值被送入MBR中。 c. MBR中的值被送入AC中。 3. a. PC中的值(301)被送入MAR中。 b. 地址为301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5941)被送入MBR,并且PC增1。 c. MBR中的值被送入指令寄存器IR中。 4. a. 指令寄存器IR中的地址部分(941)被送入MAR中。 b. 地址941中的值被送入MBR中。 c. AC中以前的内容和地址为941的存储单元中的内容相加,结果保存到AC中。 5. a. PC中的值(302)被送入MAR中。 b. 地址为302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2941)被送入MBR,并且PC增1。 c. MBR中的值被送入指令寄存器IR中。 6. a. 指令寄存器IR中的地址部分(941)被送入MAR中。 b. AC中的值被送入MBR中。 c. MBR中的值被存储到地址为941的存储单元之中。 1.4、假设有一个微处理器产生一个16位的地址(例如,假设程序计数器和地址寄存器都是16位)并且具有一个16位的数据总线。 a.如果连接到一个16位存储器上,处理器能够直接访问的最大存储器地址空间为多少? b.如果连接到一个8位存储器上,处理器能够直接访问的最大存储器地址空间为多少? c.处理访问一个独立的I/O空间需要哪些结构特征? d.如果输入指令和输出指令可以表示8位I/O端口号,这个微处理器可以支持多少8位I/O端口? 答案:对于(a)和(b)两种情况,微处理器可以直接访问的最大存储器地址空间为216 = 64K bytes;唯一的区别是8位存储器每次访问传输1个字节,而16位存储器每次访问可以传输一个字节或者一个16位的字。对于(c)情况,特殊的输入和输出指令是必要的,这些指令的执行体会产生特殊的“I/O信号”(有别于“存储器信号”,这些信号由存储器类型指令的执行体产生);在最小状态下,一个附加的输出针脚将用来传输新的信号。对于(d)情况,它支持28 = 256个输入和28 = 256个输出字节端口和相同数目的16位I/O端口;在任一情况, 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端口之间的区别是通过被执行的输入输出指令所产生的不同信号来定义的。 1.5、考虑一个32位微处理器,它有一个16位外部数据总线,并由一个8MHz的输入时钟驱动。假设这个微处理器有一个总线周期,其最大持续时间等于4个输入时钟周期。请问该微处理器可以支持的最大数据传送速度为多少?外部数据总线增加到21位,或者外部时钟频率加倍,哪种措施可以更好地提高处理器性能?请叙述你的设想并解释原因。 答案:时钟周期=1/(8MHZ)=125ns 总线周期=4×125ns=500ns 每500ns传输2比特;因此传输速度=4MB/s 加倍频率可能意味着采用了新的芯片制造技术(假设每个指令都有相同的时钟周期数);加倍外部数据总线,在芯片数据总线驱动/锁存、总线控制逻辑的修改等方面手段广泛(或许更新)。在第一种方案中,内存芯片的速度要提高一倍(大约),而不能降低微处理器的速度;第二种方案中,内存的字长必须加倍,以便能发送/接受32位数量。 1.6、考虑一个计算机系统,它包含一个I/O模块,用以控制一台简单的键盘/打印机电传打字设备。CPU中包含下列寄存器,这些寄存器直接连接到系统总线上: INPR:输入寄存器,8位 OUTR:输出寄存器,8位 FGI:输入标记,1位 FGO:输出标记,1位 IEN:中断允许,1位 I/O模块控制从打字机中输入击键,并输出到打印机中去。打字机可以把一个字母数字符号编码成一个8位字,也可以把一个8位字解码成一个字母数字符号。当8位字从打字机进入输入寄存器时,输入标记被置位;当打印一个字时,输出标记被置位。 a. 描述CPU如何使用这4个寄存器实现与打字机间的输入/输出。 b. 描述通过使用IEN,如何提高执行效率? 答案:a.来源于打字机的输入储存在INPR中。只有当FGI=0时,INPR才会接收来自打字机的数据。当数据接收后,被储存在INPR里面,同时FGI置为1。CPU定期检查FGI。如果FGI=1,CPU将把INPR里面的内容传送至AC,并把FGI置为0。 当CPU需要传送数据到打字机时,它会检查FGO。如果FGO=0,CPU处于等待。如果FGO=1,CPU将把AC的内容传送至OUTER并把FGO置为0。当数字符号打印后,打字机将把FGI置为1。 b.(A)描述的过程非常浪费。速度远高于打字机的CPU必须反复不断的检查FGI和FGO。如果中断被使用,当打字机准备接收或者发送数据时,可以向CPU发出一个中断请求。IEN计数器可以由CPU设置(在程序员的控制下)。 1.7、实际上在所有包括DMA模块的系统中,DMA访问主存储器的优先级总是高于处理器访问主存储器的优先级。这是为什么? 答案:如果一个处理器在尝试着读或者写存储器时被挂起, 通常除了一点轻微的时间损耗之外没有任何危害。但是,DMA可能从或者向设备(例如磁盘或磁带)以数据流的方式接收或者传输数据并且这是不能被打断的。否则,如果DMA设备被挂起(拒绝继续访问主存),数据可能会丢失。 1.9、一台计算机包括一个CPU和一台I/O设备D,通过一条共享总线连接到主存储器M,数据总线的宽度为1个字。CPU每秒最多可执行106条指令,平均每条指令需要5个机器周期,其中3个周期需要使用存储器总线。存储器读/写操作使用1个机器周期。假设CPU正在连续不断地执行后台程序,并且需要保证95%的指令执行速度,但没有任何I/O指令。假设1个处理器周期等于1个总线周期,现在要在M和D之间传送大块数据。 a.若使用程序控制I/O,I/O每传送1个字需要CPU执行两条指令。请估计通过D的I/O数据传送的最大可能速度。 b.如果使用DMA传送,请估计传送速度。 答案:a.处理器只能分配5%的时间给I/O.所以最大的I/O指令传送速度是10e6×0.05=50000条指令/秒。因此I/O的传送速率是25000字/秒。 b.使用DMA控制时,可用的机器周期下的数量是 10e6(0.05×5+0.95×2)=2.15×10e6 如果我们假设DMA模块可以使用所有这些周期,并且忽略任何设置和状态检查时间,那么这个值就是最大的I/O传输速率。 1.10、考虑以下代码: for ( i = 0;i < 20;i++) for (j = 0;j < 10;j++) a[i] = a[i]*j a. 请举例说明代码中的空间局部性。 b. 请举例说明代码中的时间局部性。 答案:a.读取第二条指令是紧跟着读取第一条指令的。 b.在很短的间歇时间内, a[i]在循环内部被访问了十次。 1.11、请将附录1A中的式(1.1)和式(1.2)推广到n级存储器层次中。 答案:定义: Ci = 存储器层次i上每一位的存储单元平均花销 Si = 存储器层次i的规模大小 Ti = 存储器层次i上访问一个字所需时间 Hi = 一个字在不高于层次i的存储器上的概率 Bi = 把一个数据块从层次i+1的存储器上传输到层次i的存储器上所需时间 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是存储器层次1;主存为存储器层次2;针对所有的N层存储器层以此类推。有: Ts的引用更复杂,我们从概率论入手:所期望的值 ,由此我们可以写出: 我们需要清楚如果一个字在M1(缓存)中,那么对它的读取非常快。如果这个字在M2而不在M1中,那么数据块需要从M2传输到M1中,然后才能读取。因此,T2 = B1+T1 进一步,T3 = B2+T2 = B1+B2+T1 以此类推: 所以, 但是, 最后, 1.12、考虑一个存储器系统,它具有以下参数: Tc = 100 ns Cc = 0.01 分/位 Tm = 1200 ns Cm = 0.001 分/位 a.1MB的主存储器价格为多少? b.使用高速缓冲存储器技术,1MB的主存储器价格为多少? c.如果有效存取时间比高速缓冲存储器存取时间多10% ,命中率H为多少? 答案:a.价格 = Cm×8×106 = 8×103 ¢ = $80 b.价格 = Cc×8×106 = 8×104 ¢ = $800 c.由等式1.1知:1.1×T1 = T1+(1-H)T2 (0.1)(100) = (1-H)(1200) H=1190/1200 1.13、一台计算机包括包括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和一个用做虚拟存储器的磁盘。如果要存取的字在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存取它需要20ns;如果该字在主存储器中而不在高速缓冲存储器中,把它载入高速缓冲存储器需要60ns(包括最初检查高速缓冲存储器的时间),然后再重新开始存取;如果该字不在主存储器中,从磁盘中取到内存需要12ms,接着复制到高速缓冲存储器中还需要60ns,再重新开始存取。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命中率为0.9,主存储器的命中率为0.6,则该系统中存取一个字的平均存取时间是多少(单位为ns)? 答案:有三种情况需要考虑: 字所在的位置 概率 访问所需时间(ns) 在缓存中 0.9 20 不在缓存,在主存中 (0.1)(0.6)= 0.06 60+20 = 80 不在缓存也不在主存中 (0.1)(0.4)= 0.04 12ms+60+20 = 12,000,080 所以平均访问时间是: Avg = (0.9)(20) + (0.06)(80) + (0.04)(12000080) = 480026 ns 1.14、假设处理器使用一个栈来管理过程调用和返回。请问可以取消程序计数器而用栈指针代替吗? 答案:如果栈只用于保存返回地址。或者如果栈也用于传递参数,这种方案只有当栈作为传递参数的控制单元而非机器指令时才成立。这两种情况下可以取消程序计数器而用栈指针代替。在后者情况中,处理器同时需要一个参数和指向栈顶部的程序计数器。
I/O设备管理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输入输出设备,包括硬盘、键盘、鼠标、打印机等。在本章的下半部分,我们将继续深入讨论I/O设备管理的相关内容。 1. I/O设备驱动程序 I/O设备驱动程序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操作系统和I/O设备之间进行交互。通常来说,每一种I/O设备都需要对应一个相应的驱动程序。I/O设备驱动程序通常由操作系统厂商提供,也可以由第三方厂商提供。 2. 中断处理程序 当一个I/O设备完成了一个输入输出操作时,它会向CPU发送一个中断请求,以通知CPU有一个I/O设备需要处理。CPU在接收到中断请求后,会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任务,并执行中断处理程序。中断处理程序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处理中断请求,并将结果返回给I/O设备驱动程序。 3. 缓存管理 缓存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在内存中存储的数据副本。I/O设备管理中的缓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输入缓存,用于存储从I/O设备读取的数据;另一种是输出缓存,用于存储将要写入I/O设备的数据。缓存管理的目的是提高I/O设备的读写效率,减少CPU对I/O设备的访问次数。 4. 设备控制块 设备控制块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数据结构,用于管理I/O设备。每一个I/O设备都有一个相应的设备控制块,它包含了I/O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设备类型、设备状态、缓存信息等。设备控制块还可以用于实现多任务操作,即同时处理多个I/O设备请求。 5. 通道控制程序 通道控制程序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通道设备。通道设备是一种高速输入输出设备,通常用于处理大量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通道控制程序可以将多个I/O设备的请求合并,以提高系统输入输出效率。 总之,I/O设备管理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I/O设备驱动程序、中断处理程序、缓存管理、设备控制块和通道控制程序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系统架构,选择合适的I/O设备管理策略,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Zevalin爱灰灰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