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之静校正

静校正的原因

地震静校正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消除地震数据中的静态偏移和畸变,以确保地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体的来说呢:
是地震勘探中激发和接收的观测面不完全是水平的。尤其是在山区、沙漠和黄土原地区。而且近地表还存在风化层、低速带、降速带。这些地层的厚度和速度也会发生变化,这就导致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除了与地下地质因素有关外,还与近地表因素有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这些影响如果不加以消除,势必会影响速度分析,水平叠加和地震偏移成像的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静校正

由于地表高度不同、炮井深度和速度不同,地震资料就会受到影响。而静校正可以消除这种影响。
静校正想要模拟出这样的效果:在一个水平的平面上进行采集,并且没有风化层和低速带存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静校正量:需要校正的时间量,一般用毫秒表示。
对于同一个地震道而言,反射波的深浅不会影响该地震道上的校正量,但对于共中心点道集却是不同的。
即:
某一个地震道从浅到深的校正量是一样的,所以称之为“静”校正。
而共中心点道集的校正量从浅到深是变化的,称为“动”校正。
动校正量永远为正,静校正量有正有负。

总的静校正量分为两部分,激发点静校正量和接收点静校正量。总的静校正量等于两者之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给出了具体的高程和速度值,就可以计算出基准面静校正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有许多不同种类静校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野外静校正指的是将由近地表调查方法直接测得的近地表参数计算的校正量所进行的时移过程。有些文献把野外静校正称为基准面静校正或一次静校正。

基准面的选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常说的基准面指的是固定基准面或者叫做地震基准面。固定基准面是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统一成图所选用的一个水平参考面。
在地表起伏较大,勘探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需要应用浮动基准面。浮动基准面是对地形平滑后得到的一个曲面。实际应用中可以先进行浮动基准面校正,然后再校正到固定基准面上。

近地表风化层

关于近地表风化层的形成是有多种原因的,主要有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风化层在地震速度上形成低速带和降速带,而且低速带和降速带的厚度和速度纵横向都可能发生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低速带和降速带的厚度的测量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两种:微地震测井测量和浅层折射波测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微地震测井法是在近地表钻探一口浅井,将炸药放在井底,在井口放置检波器接收,也可以在地面激发地震波,井中的检波器接收地震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样测得地震波的初值就可求出低降速带的厚度和速度。

浅层折射波测量法:如果近地表是水平层状地层,可以在野外布置浅层折射观测系统,正向激发和反向激发可以得到折射波的时距曲线。根据折射波的时距曲线,我们可以求出低降速带的速度和厚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近地表不是水平层状地层,通过正向激发与反向激发,时距曲线方程联立可以求得低降速带速度,界面的埋藏深度和地层的倾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浅层折射法测量时需要使用自然频率低的检波器。由于低速带的速度和厚度在横向上的变化,使得野外近地表参数的测量不准确或者无法测量,因此野外静校正后,激发点和接收点的静校正量还残存着正和负的误差,称为剩余静校正量。百度解释:进行动校正和高程静校正之后与标准双曲线之间存在的差值就是剩余静校正量。剩余静校正量不能由野外实际测得,只能直接利用地震记录提取。消除剩余静校正量的过程称为剩余静校正。
剩余静校正后的地震剖面上地层特征和构造特征变得更加清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6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