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职场人,每月最开心的日子应该就是发工资的那一天了。马上就到月中了,你有没有领到工资,与上月相比,你的工资有增加或减少吗?公司会有最新的工资条发放吗?
现实中还是有很多公司如果员工不主动去查去要,可能不会主动给员工发工资条,问题是,这样做是否合法吗?
不给员工提供“工资条”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我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依据这一款规定,企业不发工资条违法。
此外,《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并向纳税人提供其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对企业中的普通职工而言,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都算做个人所得。也就是说,单位发工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后,不向员工提供类似“工资条”的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属于违法行为。
工资条需要包含哪些信息?
目前对于各企业单位工资发放的结构并未进行统一,单位可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一般一份简单的工资条应该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工号、职工姓名、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补贴、奖金、扣款项、应发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实发工资等。
当然,实际上有些企业的工资科目比较多,工资条会比这个更长,对员工来说,工资条越详细越好。
工资条有什么用?
工资条包含诸多劳动权益,不仅能反映员工每月工资总额,还能判断是否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企业有没有在工资中扣除五险一金及个人所得税,显示单位是否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时间发放工资,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工资条也可以作为确定劳动关系的重要证据。
正确对待工资条,要做到“七看一保存”,以便更好的维护个人权益:
1看是否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时间发放
用工单位应当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工资,如遇法定休假节日或休息日,通过银行发放工资的,不得推迟支付工资;直接发放工资的,应提前支付工资。
2看工资总额和分项是否正确
工资条拿到手后,得看上面的数字是否按劳动合同签订的数额足值发放。用工单位不可以用实物代替货币工资。
除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个人缴纳费用、住房公积金和个人所得税,其他项目非特殊情况不得扣除。单位也不得随意调整约定好的分项工资。
3看是否符合最低标准
最低工资不包括加班工资,特殊工作环境、特殊条件下的津贴,也不包括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和各种非货币的收入。
4看五险一金
看社保和公积金是否代扣代缴,金额是否正确。一般来说,企业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为“五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由于后两者个人不必缴纳,因此,反映到工资条上,个人扣款就只有前三项保险。
5看个税
现行的税收起征点已调整为5000元。拿到工资条后,还得看用工单位是否按照国家规定的方式代扣个税。
6看企业年金
有企业年金的企业职工,查看企业年金缴费情况。
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协商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具体而言,劳动者可查看企业缴费是否按照企业年金方案确定的比例和办法计入职工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以及职工个人缴费情况。
7看职业年金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查看职业年金缴费情况。
职业年金,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2014年10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
职业年金所需费用由单位和工作人员个人共同承担。单位缴纳职业年金费用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由单位代扣。
8保存
每个月的工资条,都应当妥善保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