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简史+电子版原文

       自从学习了人工智能,对其的发展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选择了《人工智能简史》这本书细细品味。下面将分享我看书时的一些体会。

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

       我们想要理解人工智能,首先要知道这个名词从何而来。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被公认为人工智能起源的会议,麦卡锡和明斯基是提出AI人工智能的第一代人,但英国学术圈1956之前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用“机器智能”的说法。人工智能在中国的渊源主要是自动化所,吴文俊以及王浩提出。

 

                                                                会议原址:达特茅斯楼

       从1956年开始到现在,人工智能到如今已有60多年历史, 此书对人工智能的介绍异常详细,通过时间轴以及历史上著名人物逐步来介绍。比如众所周知冯诺依曼对计算机的发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书中追根溯源,会有很多新的发现。1936 年图灵的文章“可计算的数”奠定了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把相关的哲学思考推进了一大步。1938年香农的一篇硕士论文奠定了数字电路的理论基础,把布尔代数、二进制、电路系统联系在了一起;1937年图灵发表的论文中创造性的提出了图灵机,后来图灵机成为了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最终在战火纷飞的二战中,冯诺依曼对加入了研制计算机的莫尔小组,对计算机进行了重大改进,1945年完成了101页的《关于EDVAC的报告草案》;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全世界制造出了各式各样的计算机。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发明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的神奇魅力。从书中的各种历史事件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面对着重重困难,需要解决太多看似不可思议的问题。但看到最后,也就是如今我们身处的年代,很多问题已被解决。正像书中所说的:一代人的思想,另一代人的世界。我们相信,再多的问题也能被解决。

       正如神经网络那一章所言,没有什么东西会一直鼎盛下去,也没有什么东西会一直处于低谷,就像神经网络,是互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给它带来了重生。  

 

什么是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2017年12月,人工智能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百度百科)
  • 弱人工智能(ANI): 弱人工智能是擅长于单个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战胜象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它只会下象棋,你要问它怎样更好地在硬盘上储存数据,它就不知道了。
  • 强人工智能 (AGI): 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像人一样有一种宽泛的心理能力,能够进行思考、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理解复杂理念、快速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等操作。
  • 超人工智能(ASI): 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一点,也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万亿倍的。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都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

简单来说,我们现在做的都是弱人工智能,也正在向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迈进。

 

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

        在前言中预测到,未来50年里,人工智能、航天技术和基因技术等科技的发展将会实现质的飞跃。人工智能将实现“超级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和人机协作将使人类的智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基础上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将实现新的重大突破,能源、航天和基因等应用技术将跟随数学、物理学的进展实现飞跃。 航天技术的进步将使人类实现移民月球和火星,人类将首次成为“多星球生存物种”。 基因技术的进步,将使人类实现150 岁以上的超级长寿并保持身心健康成为可能,基因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合,有可能创造出下一代“半人半机械”的超级物种。

       人工智能会像电力一样,成为无所不在的基础设施。工作中只有勤奋是远远不够的,在未来我们要想办法提升创新能力,挖掘自身的潜能,才不会被机器取代。让我们满怀憧憬,迎接人工智能新时代的到来。

 

小记:慢慢品味鲁滨逊归结原理的产生, MYCIN与专家系统的成熟,神经网络简史,遗传算法和强化学习的由来,课上的知识慢慢的拓展,下一步王浩的 《数理逻辑通俗讲话》和吴文俊《走自己的路》。

 

电子版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6VOz-JiCnFR_FtoVB5t-PQ 
提取码:4164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如果觉得喜欢就点个赞吧!

 

  • 3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智能发展历程 ⼀、⼈⼯智能的起源 ⼀、⼈⼯智能的起源 1.1 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 测试者与被测试者(⼀个⼈和⼀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 多次测试(⼀般为5min之内),如果有超过30%的测试者不能确定被测试者是⼈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 类智能。 1.2 达特茅斯会议 达特茅斯会议 1956年8⽉,在美国汉诺斯⼩镇宁静的达特茅斯学院中, 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 马⽂·闵斯基(Marvin Minsky,⼈⼯智能与认知学专家) 克劳德·⾹农(Claude Shannon,信息论的创始⼈) 艾伦·纽厄尔(Allen Newell,计算机科学家) 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等科学家正聚在⼀起,讨论着⼀个完全不⾷⼈间烟⽕的主题: ⽤机器来模仿⼈类学习以及其他⽅⾯的智能。 会议⾜⾜开了两个⽉的时间,虽然⼤家没有达成普遍的共识,但是却为会议讨论的内容起了⼀个名字: ⼈⼯智能 因此,1956年也就成为了⼈⼯智能元年。 2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智能充满未知的探索道路曲折起伏。如何描述⼈⼯智能⾃1956年以来60余年的发展历程,学术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将⼈ ⼯智能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以下6个阶段: 第⼀是起步发展期:1956年—20世纪60年代初。 ⼈⼯智能概念提出后,相继取得了⼀批令⼈瞩⽬的研究成果,如机器定理证明、跳棋程序等,掀起⼈⼯智能发展的第⼀个⾼潮。 第⼆是反思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 ⼈⼯智能发展初期的突破性进展⼤⼤提升了⼈们对⼈⼯智能的期望,⼈们开始尝试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提出了⼀些不切实际的研发⽬ 标。然⽽,接⼆连三的失败和预期⽬标的落空(例如,⽆法⽤机器证明两个连续函数之和还是连续函数、机器翻译闹出笑话等),使⼈ ⼯智能的发展⾛⼊低⾕。 第三是应⽤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中。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专家系统模拟⼈类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解决特定领域的问题,实现了⼈⼯智能从理论研究⾛向实际应⽤、从⼀般推 理策略探讨转向运⽤专门知识的重⼤突破。专家系统在医疗、化学、地质等领域取得成功,推动⼈⼯智能⾛⼊应⽤发展的新⾼潮。 第四是低迷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中—90年代中。 随着⼈⼯智能的应⽤规模不断扩⼤,专家系统存在的应⽤领域狭窄、缺乏常识性知识、知识获取困难、推理⽅法单⼀、缺乏分布式功 能、难以与现有数据库兼容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第五是稳步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中—2010年。 由于⽹络技术特别是互联⽹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智能的创新研究,促使⼈⼯智能技术进⼀步⾛向实⽤化。1997年国际商业机器公 司(简称IBM)深蓝超级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以上都是这⼀时期的标 志性事件。 第六是蓬勃发展期:2011年⾄今。 随着⼤数据、云计算、互联⽹、物联⽹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泛在感知数据和图形处理器等计算平台推动以深度神经⽹络为代表的⼈⼯智 能技术飞速发展,⼤幅跨越了科学与应⽤之间的"技术鸿沟",诸如图像分类、语⾳识别、知识问答、⼈机对弈、⽆⼈驾驶等⼈⼯智能 技术实现了从"不能⽤、不好⽤"到"可以⽤"的技术突破,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新⾼潮。
AI(人工智能)是一种涉及计算机科学的科技领域,旨在开发具有类似人类智能的机器系统。AI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科学家们开始尝试构建能够模拟人类思维和决策的计算机程序。然而,在那个时代,计算机的处理能力非常有限,无法满足较复杂的智能任务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计算能力的提高,AI也逐渐发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专家系统作为AI的重要分支出现,并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这些系统基于专家的知识,能够通过推理和模拟进行决策和问题解决。然而,由于缺乏实际的学习能力,这些系统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受限。 到了20世纪90年代,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的兴起,为AI领域带来了重大突破。机器学习算法能够通过分析大量数据,自动获取规律和模式,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预测和决策。此外,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使得计算机能够进行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高级功能,使得AI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 如今,AI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技术案例方面,例如自动驾驶汽车、人脸识别技术、语音助手等,AI正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在商业应用方面,AI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制造业等行业,为企业提供智能决策和高效运营的支持。AI的发展也推动了电子书下载的兴起,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获取、阅读和共享电子书籍。 总之,AI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并逐渐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关键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AI有望继续发展,并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机会。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Zlionheart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