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人工智能简史》

AlphaGo战胜李世石以来,每个人都听说了人工智能这个词,都认识到人类的劳动马上就要终结了:机器革命把人类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信息革命把人类从智力活动中解放出来。解放倒是解放了,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还有什么事情需要人呢?人类社会的未来即将到来:要么是共产主义(“大同社会”),要么是黑客帝国(“缸中之脑”),而后者不过是共产主义的黑化版而已。

最近读了几本关于人工智能的书,有些是刚买的,有些已经躺在书架上吃了几年灰了:专门讲理论和方法的罗素和诺维格《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讲人类前途的赫拉利《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以及尼克的《人工智能简史》。

《人工智能简史》的作者尼克是“千人”张晓东,他是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对于这个领域里的历史很熟悉,这本书其实是相关人物的八卦史。有大家熟悉的图灵和冯诺伊曼,还有乔姆斯基,当然还有很多外人没有听说过、但在业内非常有名的人物。主要是美国的科学家,但是也提到了苏联的下棋程序,以及日本的第五代计算机(失败了)。也提到了几位中国人,专门有一节讲吴文俊的工作,有一节讲许峰雄的“深蓝”,还有一页纸讲了洪加威,还有王浩、邓力、吴恩达和作者本人(当然都是在美国的工作了),参考文献里提到周志华。还有几个中国名字,比如说高德纳和司马贺,但人家是正儿八经的美国人。

有理工科背景的人,如果还有好奇心的话,大可以读一读这本书;玻璃心的文科生,就要谨慎了。倒不是说这本书有什么难度(对于我来说,只有“乔姆斯基和句法分析”那一节不好懂,但很可能是因为我对句法分析一点也不感兴趣),而是作者对文科生特别是哲学家很不感冒:

哲学家有两类,一类是深刻的,一类是混饭的。

德雷弗斯认为明斯基一票人不懂海德格尔,所以导致知识表示的框架问题。这听起来真有点儿像仁波切们说他们早就料到了量子力学一样。

当下的大部分哲学家都是从事创造性写作但又没有创造能力的人,他们是没有才华的文学家。

实在不了解博斯特罗姆和赫拉利的书会成为畅销书。这不是他们的原创观点,他们从中衍生的东西既无深度也无趣。

每章开头都有一两句英汉对照的名人名言,有一些意思。但也有些翻译得似乎不那么贴切。例如,黑格尔的话,People learn from history that people never learn from history,被译为“历史的教训就是历史从来没给过人教训”,而我觉得应该是“历史的教训就是人类从不吸取教训”。

四个附录都是关于图灵和冯诺伊曼的。最后一个附录是图灵的经典文章《计算机与智能》,没有写出处,想必是作者自己翻译的。

我觉得有些遗憾的是,这本谈论人工智能的书,讲了历史和现实、讲了理论和技术、讲了对人和社会的影响,还提到了最早的下棋机器“土耳其人”(其实是个骗局),竟然没有提到《列子汤问》里那个会跳舞还会调情的机器人及其制造者偃师,特别是偃师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


列子•汤问•偃师

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不至弇山。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穆王荐之,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穆王曰:“日以俱来,吾与若俱观之。”越日偃师谒见王。王荐之,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惊视之,趋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王谛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合会复如初见。王试废其心,则口不能言;废其肝,则目不能视;废其肾,则足不能步。穆王始悦而叹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诏贰车载之以归。

夫班输之云梯,墨翟之飞鸢,自谓能之极也。弟子东门贾、禽滑釐闻偃师之巧以告二子,二子终身不敢语艺,而时执规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093364.html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智能发展历程 ⼀、⼈⼯智能的起源 ⼀、⼈⼯智能的起源 1.1 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 测试者与被测试者(⼀个⼈和⼀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 多次测试(⼀般为5min之内),如果有超过30%的测试者不能确定被测试者是⼈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 类智能。 1.2 达特茅斯会议 达特茅斯会议 1956年8⽉,在美国汉诺斯⼩镇宁静的达特茅斯学院中, 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 马⽂·闵斯基(Marvin Minsky,⼈⼯智能与认知学专家) 克劳德·⾹农(Claude Shannon,信息论的创始⼈) 艾伦·纽厄尔(Allen Newell,计算机科学家) 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等科学家正聚在⼀起,讨论着⼀个完全不⾷⼈间烟⽕的主题: ⽤机器来模仿⼈类学习以及其他⽅⾯的智能。 会议⾜⾜开了两个⽉的时间,虽然⼤家没有达成普遍的共识,但是却为会议讨论的内容起了⼀个名字: ⼈⼯智能 因此,1956年也就成为了⼈⼯智能元年。 2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智能充满未知的探索道路曲折起伏。如何描述⼈⼯智能⾃1956年以来60余年的发展历程,学术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将⼈ ⼯智能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以下6个阶段: 第⼀是起步发展期:1956年—20世纪60年代初。 ⼈⼯智能概念提出后,相继取得了⼀批令⼈瞩⽬的研究成果,如机器定理证明、跳棋程序等,掀起⼈⼯智能发展的第⼀个⾼潮。 第⼆是反思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 ⼈⼯智能发展初期的突破性进展⼤⼤提升了⼈们对⼈⼯智能的期望,⼈们开始尝试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提出了⼀些不切实际的研发⽬ 标。然⽽,接⼆连三的失败和预期⽬标的落空(例如,⽆法⽤机器证明两个连续函数之和还是连续函数、机器翻译闹出笑话等),使⼈ ⼯智能的发展⾛⼊低⾕。 第三是应⽤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中。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专家系统模拟⼈类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解决特定领域的问题,实现了⼈⼯智能从理论研究⾛向实际应⽤、从⼀般推 理策略探讨转向运⽤专门知识的重⼤突破。专家系统在医疗、化学、地质等领域取得成功,推动⼈⼯智能⾛⼊应⽤发展的新⾼潮。 第四是低迷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中—90年代中。 随着⼈⼯智能的应⽤规模不断扩⼤,专家系统存在的应⽤领域狭窄、缺乏常识性知识、知识获取困难、推理⽅法单⼀、缺乏分布式功 能、难以与现有数据库兼容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第五是稳步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中—2010年。 由于⽹络技术特别是互联⽹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智能的创新研究,促使⼈⼯智能技术进⼀步⾛向实⽤化。1997年国际商业机器公 司(简称IBM)深蓝超级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以上都是这⼀时期的标 志性事件。 第六是蓬勃发展期:2011年⾄今。 随着⼤数据、云计算、互联⽹、物联⽹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泛在感知数据和图形处理器等计算平台推动以深度神经⽹络为代表的⼈⼯智 能技术飞速发展,⼤幅跨越了科学与应⽤之间的"技术鸿沟",诸如图像分类、语⾳识别、知识问答、⼈机对弈、⽆⼈驾驶等⼈⼯智能 技术实现了从"不能⽤、不好⽤"到"可以⽤"的技术突破,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新⾼潮。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