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与算法》读后感

什么是艺术?

从书中的问题来展开思考:为什么会有人想用电脑来创造艺术?动机是什么?艺术不应该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吗?艺术不应该是打上人类烙印的作品吗?为什么要让电脑生成艺术?创作者们是想通过按下“打印键”来赚钱吗?电脑是扩展我们创造力的新工具吗等等问题。

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好几个世纪,很多学者也在逐步解答这个问题:柏拉图认为艺术即模仿、康德认为艺术即可传递的快感、托尔斯泰认为艺术即情感交流、维特根斯坦认为艺术是语言哲学的核心等。追本溯源,艺术是人类自由意识的表达。计算机在拥有觉醒了的意识、灵智、思维之前,所创造的艺术总是来源于人类创作的意图。即便是Twitter上的某些关键词触发程序进行了下一步的动作或执行了某些操作,那也是因为程序员事先写入了代码,而不是它本能的反应。然而,对于人类来说,创作的欲望是一种本能的冲动,只是我们并不知道它何时何地会被激发出来而已。计算机只是一种新的工具。我们从不认为数码相机具备创造力,但它却让使用者拥有了新的创造力。那么,算法真的能创造艺术吗?

算法真的能创造艺术吗?

在人工智能诞生之初,提出了图灵测试来评价计算机的智能,现在,这本书中提出了洛夫莱斯测试来评价计算机的创造力,即由计算机创造的艺术作品能否让大多数人产生共鸣。

理智是创造力最大的敌人,认知科学家玛格丽特·博登将人类的创造力归纳为三种:探索型创造力、组合型创造力、变革型创造力。

  1. 探索型创造行为:包含人类97%的创造行为,计算机中常用“穷举”或“暴力破解”的方法求取一组模式或规则的极限也是它最擅长的。但其结果均在情理之中,并无意料之外的惊喜,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创造。
  2. 组合型创造力: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构或理念结合起来是艺术家惯用的创作手法,某领域特定的规则会为其他领域构建出新的框架。
  3. 变革型创造力:是完全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每种艺术形式都有这种创造力的体现,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等,这类似于水突然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物理学相变。

现如今,机器掌握了人类所不具备的一项技能: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发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从某种角度讲,深度学习算法提取出了人类无法用语言描述和表达的特征信息。2016年,人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揭开了围棋更深层次的神秘面纱,比如AlphaGo的发明,但是人工智能算法是一种可以用来探索比以往更深、更远、更广领域的工具——它会提升而不是取代人类的创造力。

“意识”是科学一直以来无法触及的领域。意识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如量子纠缠和叠加作用。人类大脑中存在海量的处于量子纠缠态的电子,意识正是从这些电子的波函数的周期性坍缩中产生的。那么,要让算法产生创造力,就只有可能未来在量子计算机上实现了。亨利.庞加莱说“灵光乍现,从来都是厚积薄发”,让算法产生创造力,相信未来的某一天终会实现。

对于我来说,艺术最好的地方在于给我提供了一个了解他人内心世界、思维方式的途径。因为人工智能艺术有可能帮助人类理解隐藏在计算机底层代码中的本质,所以未来有很大的潜力。道格拉斯.亚当斯在《银河系漫游指南》中提出:“42是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终极答案”。试着用另一种眼光去理解世界,用一种不同的方式去看世界。人工智能能够成为新的42,让我们拭目以待。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Zlionheart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