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4、西安80和CGCS2000

1. 北京54

北京54坐标系(BJZ54)是指北京54坐标系为参心大地坐标系,大地上的一点可用经度L54、纬度M54和大地高H54定位,它是以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为基础,经局部平差后产生的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可以认为是前苏联1942年坐标系的延伸。它的原点不在北京而是在前苏联的普尔科沃。

虽然后来建立了1980西安坐标系,北京54坐标系仍然是在我国使用较为广泛的坐标系。

1.1. 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大地测量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正规的,全面的大地测量和测图工作,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参心大地坐标系。由于当时的“一边倒”政治趋向,故我国采用了前苏联的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并与前苏联1942年坐标系进行联测,通过计算建立了我国大地坐标系,定名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因此,1954年北京坐标系可以认为是前苏联1942年坐标系的延伸。它的原点不在北京而是在前苏联的普尔科沃。

它是将我国一等锁与原苏联远东一等锁相连接,然后以连接处呼玛、吉拉宁、东宁基线网扩大边端点的原苏联1942年普尔科沃坐标系的坐标为起算数据,平差我国东北及东部区一等锁,这样传算过来的坐标系就定名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

1.2. 特点

  • 属参心大地坐标系;
  • 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的两个几何参数;
  • 大地原点在原苏联的普尔科沃;
  • 采用多点定位法进行椭球定位;
  • 高程基准为 1954年青岛验潮站求出的黄海平均海水面;
  • 高程异常以原苏联 1955年大地水准面重新平差结果为起算数据。按我国天文水准路线推算而得。

1.3. 参数

  • 长半轴a=6378245m;
  • 短半轴=6356863.0188m;
  • 扁率α=1/298.3;
  • 第一偏心率平方 =0.006693421622。

1.4. 缺点

自 P54建立以来,在该坐标系内进行了许多地区的局部平差,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测绘新理论、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该坐标系存在如下缺点:

  1. 椭球参数有较大误差。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差数与现代精确的椭球参数相比,长半轴约大109m。
  2. 参考椭球面与我国大地水准面存在着自西向东明显的系统性的倾斜,在东部地区大地水准面差距最大达+60m。这使得大比例尺地图反映地面的精度受到影响,同时也对观测量元素的归算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3. 几何大地测量和物理大地测量应用的参考面不统一。我国在处理重力数据时采用赫尔默特1900~1909年正常重力公式,与这个公式相应的赫尔默特扁球不是旋转椭球,它与克拉索夫斯基椭球是不一致的,这给实际工作带来了麻烦。
  4. 定向不明确。椭球短半轴的指向既不是国际普遍采用的国际协议(原点)CIO(Conventional International Origin),也不是我国地极原点JYD1968.0;起始大地子午面也不是国际时间局BIH(Bureau International de I Heure)所定义的格林尼治平均天文台子午面,从而给坐标换算带来一些不便和误差。

为此,我国在1978年在西安召开了“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会议”,提出了建立属于我国自己的大地坐标系,即后来的1980西安坐标系。但北京54坐标系仍然是在我国使用较为广泛的坐标系。

1.5. 与西安80的区别

1980西安坐标系

1978年4月在西安召开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会议,确定重新定位,建立我国新的坐标系。为此有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为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数据。该坐标系的大地原点设在我国中部的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位于西安市西北方向约60公里,故称1980年西安坐标系,又简称西安大地原点。基准面采用青岛大港验潮站1952-1979年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

  • 区别

西安80坐标系与北京54坐标系其实是一种椭球参数的转换作为这种转换在同一个椭球里的转换都是严密的,而在不同的椭球之间的转换是不严密,因此不存在一套转换参数可以全国通用的,在每个地方会不一样,因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椭球基准。

北京54和西安80是两种不同的大地基准面,不同的参考椭球体,因而两种地图下,同一个点的坐标是不同的,无论是三度带六度带坐标还是经纬度坐标都是不同的。

2. 西安80

西安80坐标系是指1980年西安坐标系,又简称西安大地原点。1978年4月在西安召开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会议上建立。为此有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该坐标系的大地原点设在我国中部的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位于西安市西北方向约60公里,故称1980年西安坐标系,又简称西安大地原点,基准面采用青岛大港验潮站1952-1979年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西安80坐标系,属参心坐标系,长轴6378140m,短轴6356755,扁率1/298.25722101。

2.1. 历史背景

1978年4月在西安召开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会议,确定重新定位,建立我国新的坐标系。为此有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为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数据。该坐标系的大地原点设在我国中部的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位于西安市西北方向约60公里,故称1980年西安坐标系,又简称西安大地原点。基准面采用青岛大港验潮站1952-1979年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

我国在积累了30年测绘资料的基础上,采用1975年第16届国际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IAG)推荐的新的椭球体参数(长半径、地心引力常数、自转角速度等数据),椭球短轴平行于由地球质心指向1968.0地极原点的方向,首子午面平行于格林尼治平均天文台的子午面。以陕西省西安市以北泾阳县永乐镇某点为国家大地坐标原点,通过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大地坐标系,即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简称1980年西安原点或西安80坐标系。

2.2. 建立条件

西安80是为了进行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而建立的。根据椭球定位的基本原理,在建立西安80坐标系时有以下先决条件:

  1. 大地原点在我国中部,具体地点是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2. 西安80坐标系是参心坐标系,椭球短轴Z轴平行于地球质心指向地极原点方向,大地起始子午面平行于格林尼治平均天文台子午面;X轴在大地起始子午面内与 Z轴垂直指向经度 0方向;Y轴与 Z、X轴成右手坐标系;
  3. 椭球参数采用IUG 1975年大会推荐的参数,因而可得西安80椭球两个最常用的几何参数为:
  • 长半轴a=6378140±5(m)
  • 短半轴b=6356755.2882(m)
  • 扁 率α=1/298.257
  • 第一偏心率平方 =0.00669438499959
  • 第二偏心率平方=0.00673950181947

椭球定位时按我国范围内高程异常值平方和最小为原则求解参数。

  1. 多点定位;
  2. 基准面采用青岛大港验潮站1952-1979年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

2.3. 优点

西安80坐标系的主要优点在于:克氏椭球只给定了长半轴与扁率,仅描述了地球面的几何形状,而西安80坐标系的椭球体参数精度更高,4个参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定位采用的椭球体面与我国大地水准面符合较好;天文大地坐标网传算误差和天文重力水准路线传算误差都不太大;天文大地坐标网的坐标经过了全国性整体平差,坐标统一,精度优良,可以满足1:5000甚至更大比例尺测图的要求等。

2.4. 其他

西安80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为什么这里成了"天选之地"呢?

  1. 地处我国领土的中部,几乎是我国的几何中心。

  2. 地质构造稳定,八百里秦川关中腹地,地下都是淤积的黄土,地质灾害威胁较小。

  3. 地下物质稳定,周围没有矿藏资源,历史上也从未出现过大水灾,因此,人为挖掘和自然灾害威胁较小,大地原点设在这里基本上是安全稳定的。

3. CGCS2000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我国当前最新的国家大地坐标系,英文名称为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英文缩写为CGCS2000。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3.1. 历史背景

3.1.1. 相关介绍

国家大地坐标系是测制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规定,中国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

建国以来,中国于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分别建立了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测制了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中国大地坐标系基本上是依赖于传统技术手段实现的。54坐标系采用的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该椭球在计算和定位的过程中,没有采用中国的数据,该系统在中国范围内符合得不好,不能满足高精度定位以及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和战略武器发展的需要。上世纪70年代,中国大地测量工作者经过二十多年的艰巨努力,终于完成了全国一、二等天文大地网的布测。经过整体平差,采用1975年IUGG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参考椭球参数,中国建立了1980西安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在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科学研究等对国家大地坐标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采用原点位于地球质量中心的坐标系统(以下简称地心坐标系)作为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心坐标系,有利于采用现代空间技术对坐标系进行维护和快速更新,测定高精度大地控制点三维坐标,并提高测图工作效率。

2008年3月,由国土资源部正式上报国务院《关于中国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请示》,并于2008年4月获得国务院批准。自2008年7月1日起,中国将全面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国家测绘局授权组织实施。

3.1.2. 必要性

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由于其成果受技术条件制约,精度偏低、无法满足新技术的要求。空间技术的发展成熟与广泛应用迫切要求国家提供高精度、地心、动态、实用、统一的大地坐标系作为各项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性保障。从技术和应用方面来看,现行坐标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二维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是经典大地测量成果的归算及其应用,它的表现形式为平面的二维坐标。用现行坐标系只能提供点位平面坐标,而且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精确度也比用现代手段测得的低10倍左右。高精度、三维与低精度、二维之间的矛盾是无法协调的。比如将卫星导航技术获得的高精度的点的三维坐标表示在现有地图上,不仅会造成点位信息的损失(三维空间信息只表示为二维平面位置),同时也将造成精度上的损失。
  2. 参考椭球参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对参考椭球的参数已进行了多次更新和改善。1980西安坐标系所采用的IAG1975椭球,其长半轴要比国际公认的WGS84椭球长半轴的值大3米左右,而这可能引起地表长度误差达10倍左右。
  3.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维持非地心坐标系下的实际点位坐标不变的难度加大,维持非地心坐标系的技术也逐步被新技术所取代。
  4. 椭球短半轴指向。1980西安坐标系采用指向JYD1968.0极原点,与国际上通用的地面坐标系如ITRS,或与GPS定位中采用的WGS84等椭球短轴的指向(BIH1984.0)不同。
    天文大地控制网是现行坐标系的具体实现,也是国家大地基准服务于用户最根本最实际的途径。面对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在创建数字地球、数字中国的过程中,需要一个以全球参考基准框架为背景的、全国统一的、协调一致的坐标系统来处理国家、区域、海洋与全球化的资源、环境、社会和信息等问题。单纯采用参心、二维、低精度、静态的大地坐标系统和相应的基础设施作为我国现行应用的测绘基准,必然会带来愈来愈多不协调问题,产生众多矛盾,制约高新技术的应用。
    若仍采用现行的二维、非地心的坐标系,不仅制约了地理空间信息的精确表达和各种先进的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无法全面满足当今气象、地震、水利、交通等部门对高精度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要求,而且也不利于与国际上民航与海图的有效衔接,因此采用地心坐标系已势在必行。

3.2. 基本参数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全球地心坐标系在我国的具体体现,其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Z轴指向BIH1984.0定义的协议极地方向(BIH国际时间局),X轴指向BIH1984.0定义的零子午面与协议赤道的交点,Y轴按右手坐标系确定。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如下:

  • 长半轴 a=6378137m
  • 扁率 f=1/298.257222101
  • 地心引力常数 GM=3.986004418×1014m3s-2
  • 自转角速度 ω=7.292115×10-5rad s-1
  • 短半轴b=6356752.31414m
  • 极曲率半径=6399593.62586m
  • 第一偏心率e=0.0818191910428

4. 启用CGCS2000

无论是1954年北京坐标系,还是1980西安坐标系,提供的都是二维坐标, 无法提供高精度三维坐标。并且,对于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的海域领土也是不适用的,更难以满足科研、航空、航天、航海以及国防建设的多种需求。鉴于此,2018年12月14日,自然资源部宣布自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向社会提供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基础测绘成果。

4.1 北京54和西安80的缺陷

4.1.1. 北京54坐标系缺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大地测量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测量人员所进行的大地测量和测图工作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坐标系。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暂时采用了前苏联的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并与前苏联1942年坐标系进行联测,通过计算建立了我国大地坐标系,即北京54坐标系。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局限,1954北京坐标系存在明显的缺陷:

  1. 椭球参数有较大误差。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差数与现代精确的椭球参数相比,长半轴约大109m;

  2. 现代地球椭球应具有4个参数,既有几何参数又有物理参数。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仅有2个几何参数,不能满足现代大地测量的需要;

  3. 椭球定位所确定的椭球面与我国似大地水准面符合较差,由西向东存在着明显的系统倾斜,其数值最大达60余米;

  4. 椭球短半轴指向不明确,与现在通用的地球极不一致;

  5. 坐标精度较差。

4.1.2.西安80坐标系缺陷

与54年的北京坐标系相比,1980西安坐标系整合了国际坐标系参数标准、消除了54北京坐标系建立时的换算误差、进行了高斯平面整体平差修正量的工作。但随着时代发展,西安80坐标系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1. 1980西安坐标系是经典大地测量成果的归算及其应用,但它的表现形式为平面的二维坐标;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对参考椭球的参数已进行了多次更新和改善;

  3. 维持非地心坐标系下的实际点位坐标不变的难度加大,技术也逐步被新技术所取;

  4. 1980西安坐标系采用的椭球短半轴指向(JYD1968.0极原点)与国际上通用的地面坐标系椭球短轴的指向(BIH1984.0)不同。

4.2. CGCS2000坐标系与WGS84坐标系的差异

魏子卿院士的《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及其与WGS84的比较》:https://wenku.baidu.com/view/6fa0be64caaedd3383c4d328?fr=xueshu

CGCS2000坐标系与WGS84坐标系的差异CGCS2000坐标系正式名称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以国际地球框架ITRF1997为参考,采用2000历元建立的区域性地心坐标系统,于2008年正式启用。WGS84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建立的一个全球地心坐标系统,WGS84是一个动态维持的坐标系统,几经修正后当前的WGS84(G1674)与ITRF2008在历元2005.0处一致。

我找到了2008年-2009年的两篇论文,分别是魏子卿院士的《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及其与WGS84的比较》和程鹏飞院长等著的《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椭球参数与GRS80和WGS84的比较》,然后参考论文内容尝试分析一下CGCS2000和WGS84存在多大区别。

大地坐标系有4个主要几何参数,两者有3个相同,只有扁率f不同,CGCS2000是f=1/298.257222101,WGS84是1/298.257223563。由此看出两者之间参数定义的区别是很小的,而这一点区别到底有多影响呢,程院长的论文给出的一个数字是:“给定点位在某一框架和某一历元下的空间直角坐标,投影到CGCS2000椭球和WGS84椭球上所得的纬度的最大差异相当于0.11mm。”

需要注意的是,论文中比较的WGS84应该是2002年启用的WGS84(G1150),对应ITRF2000的2001.0历元。那么不同版本的WGS84之间差多少呢,这里有个参考,魏子卿院士论文中分析WGS84与ITRF2000的符合度为每分量1cm,进而分析出CGCS2000与WGS84是相容的,在坐标系实现精度范围内二者坐标是一致的。

这里有一些难整明白,补充一点个人说明。首先,WGS84和CGCS2000的初始参数都来源于GRS80椭球,而后分别于ITRF坐标框架进行了对应,因此二者在基本定义上是非常接近的;其次,ITRF不同框架间有极微小的差异,这个差异是可以采用7参数法进行转换的。所谓7参数是指两个大地坐标系可以通过x轴平移,y轴平移,z轴平移,x轴旋转,y轴旋转,z轴旋转,尺度比例7个参数进行转换,之前分析的每分量1cm可以近似理解为以地心为原点,椭球长半轴误差不到1cm,对比一下6378137m的长半轴长度,这个误差影响是非常微小的。

4.3. CGCS2000坐标系的意义

陈俊勇院士2003年发表的《关于中国采用地心3维坐标系统的探讨》:https://wenku.baidu.com/view/a46b5e6248d7c1c708a14511?fr=xueshu

  1. 当时我国迫切需要地心3维框架。大地坐标系表面上只是一堆坐标数字,但其背后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为我国各项科学生产活动提供一个位置基准。在此之前,我国采用西安80坐标系,是非地心系,一般只能用作二维平面坐标使用,高程由85高程基准提供。在陆地使用尚可,对海域几乎是空白(海上不能作水准测量);彼时,国内作为基准控制的5万多个天文大地控制点也存在很多损毁,坐标基准难以维持;此外由于卫星定位、实时定位的需求,西安80坐标系都显得不够用了。所以,我们建立一个自己的地心坐标框架是很必要的。

  2. 坐标框架必须从底层开始建立。把西安80直接换成WGS84坐标行不行呢?当然是可以,但不科学。WGS84是通过GPS卫星及地面站观测维持的,这些观测数据都掌握在美国及一些国际组织手中。如果我们采用联测的方法建立WGS84国家控制网来做全国基准,会造成坐标框架基础数据的缺失。这样的缺失可能对于一般用途而言无所谓,但对于高精度、实时观测以及未来很多年之后的坐标框架发展就有影响了。因而我们采用原生的参数,覆盖全国的控制点以及持续动态的观测模式维系了一个能够完全为我们掌握的坐标框架,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

  3. 现代地心三维坐标系统必须要持续维持更新。大家都知道地球的表面是很复杂,地壳内部有着复杂的变动。一套坐标系统建立后,作为维系其基准的地面控制点不断的发生着微小变化,日积月累就足以影响实现精度。作为我国自行建立的坐标系及坐标框架,我们有能力持续维护这一系统,不断提高其精度。

  4. 我们需要符合我国国情的坐标系统。WGS84是全球的,具体来说是为美国服务顺便服务全球。相对应的CGCS2000就是要专心为我国服务。在建立CGCS2000的过程中,我们维持了我国国土陆域、海域内的高精度,观测了全国范围的重力异常值,建立了高精度的全国似大地水准面(3维坐标系中获取的高程是大地高,需要通过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后的高程异常来获得正常高,我国法定高程系统为正常高系统),相当于是对全国的一次全方位测绘,这一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 CGCS2000坐标系代表了大国自信。随着北斗定位系统从中国走向全球,CGCS2000坐标系也在探索建立全球框架。未来为什么大家都要用GPS呢?也可以都用北斗啊,用北斗当然就要用2000坐标系啊,我们来为你们维护高精度坐标基准,为你们提供实时定位服务,为你们进行坐标转换,这是大国科技发展的一种必然。

4.4. CGCS2000坐标系的发展

2015年宁津生院士等著的《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框架体系建设及其进展》: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70d1a0e3ce8e702156298bcd9e067a77&site=xueshu_se

2018年蒋志浩、刘经南院士等著的《全球 CGCS2000 坐标框架的构建理论研究》: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88933c038de452ea410087f2bc4a87c3&site=xueshu_se&hitarticle=1

  1. CGCS2000框架精化。CGCS2000于2008年启用,但参考历元是2000.0. 当前历元距离参考历元的时间差越长,框架点位的坐标变化也越大。在十年间,国家开展多次框架加密和精化工作,不久的将来可以把历元向前发展,提高整体框架的密度和精度。

  2. CGCS2000的动态维持。在2000坐标系启用后的十年间,我国先后开展了板块模型、速度场模型和非线性速度场模型研究,这些模型研究的精度都非常高,多达毫米级,可以为坐标框架点的运动提供参考,维持坐标系统的高精度实现。

  3. CGCS2000框架更新。在建立了板块模型、速度场模型等基础上,就可以开展对CGCS2000坐标框架的更新。但坐标系统是一个基础性工程,什么时候更新也是有所要求,目前我国已经掌握误差监测手段和更新技术,待误差影响到用户需求时就可以启动更新工作。

  4. 测绘成果坐标转换。我国境内大量测绘成果还在使用80坐标系甚至54坐标系,随着CGCS2000坐标系的建成完善,不同区域的坐标转换模型也已建立完毕。各地正在开展测绘成果向2000系转换的工作,先从基础国土数据开始,进而逐渐发展到各行各业。

  5. 建立全球CGCS2000坐标框架。目前CGCS2000只是满足我国区域性坐标参考框架应用服务,随着北斗卫星全球化应用的逐步开展,必须要有中国独立自主的全球坐标参考框架做为基础。国内已经开始有了相关的理论和实现技术研究,相信CGCS2000必然可以伴随北斗走向全球。

5 其他信息

5.1. 1956黄海高程系

1956黄海高程系是我国第一个高程系统。我国一直采用正常高系统作为高程基准(常说的海拔就是绝对高程,高程的一种),以1954为代表的参心坐标系一般在陆地采用其平面坐标的实现,高程则利用高程基准通过水准测量来实现。1956黄海高程系是根据青岛验潮站1950年到1956年的黄海验潮资料确定的平均海平面作为高程基准,水准原点高程为72.289米。

5.2. 1985国家高程基准

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1956黄海高程系的发展,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水准原点设在青岛观象山,原点高程为72.260米。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成果都使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于,我国法定正常高系统,在80坐标系转换成2000坐标系后,地面高程依然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坐落在观象山巅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

后记参考引用地址

为什么要从北京54和西安80统一到CGCS2000:https://zhuanlan.zhihu.com/p/108625712

测绘小河马: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775670/answer/362106176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自己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