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准备
- 领导决策:企业高层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实施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出认证决策,并承诺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 成立工作小组:由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工作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 开展培训:对工作小组及相关人员进行 ISO14001 标准及环境管理知识培训,使其了解标准要求和认证流程,掌握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方法。
- 初始环境评审:全面识别企业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评价其对环境的影响,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同时,收集并整理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了解企业的环境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体系建立
- 制定环境方针和目标指标:根据企业的环境理念、经营战略及初始环境评审结果,制定明确的环境方针。并针对重要环境因素和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和指标,确保其具有可测量性和可实现性。
- 编制体系文件:依据 ISO14001 标准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编制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等。体系文件应覆盖环境管理体系的各项要素,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 体系运行与完善:发布并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确保各项环境管理活动按照文件要求有序开展。在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完善,使体系不断优化。
认证申请
- 选择认证机构: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具有资质和良好信誉的认证机构。可通过查阅认证机构的资质证书、了解其认证经验和口碑等方式进行筛选。
- 提交申请:向选定的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填写申请表,提供企业的基本信息、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等相关资料。
- 签订认证合同:认证机构对企业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核,确认符合要求后,与企业签订认证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认证范围、认证费用、认证时间等。
审核与评审
- 第一阶段审核:认证机构通常会进行第一阶段审核,主要是对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审查,了解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确定第二阶段审核的重点和范围。
- 第二阶段审核:这是全面的现场审核,审核组将深入企业现场,通过查阅文件和记录、观察操作过程、与员工访谈等方式,对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检查,验证其是否符合 ISO14001 标准要求。
- 不符合项整改:审核组在审核过程中如发现不符合项,会向企业出具不符合项报告。企业应针对不符合项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并向审核组提交整改证据。
- 审核结论评审:审核组对企业的整改情况进行验证后,综合考虑审核过程中的各项情况,做出审核结论,提交给认证机构的技术委员会进行评审。
认证决定与后续监督
-
认证决定:认证机构根据技术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做出认证决定。如果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符合 ISO14001 标准要求,认证机构将向企业颁发认证证书,有效期一般为 3 年。
-
后续监督: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内,认证机构将对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审核,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运行情况、环境绩效的保持情况等。如果企业在监督审核中发现严重不符合项,认证机构可能会暂停或撤销其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