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教材的异化与升华

http://blog.csdn.net/wangyonggang/archive/2004/04/09/322.aspx

关于我在中华读书报发表的文章

2004-04-08 6:00 PM yeka提到,我在最近一期《中华读书报》上发了一篇文章“IT教材的异化与升华”。那篇文章写得很不好,写作时的感觉非常滞涩,本来还想润色一下,因为编辑定的交稿日期已到,只好硬着头皮交了。在这里,我只提一个和文章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

我还没有看到该文印在报纸上的效果,但从光明日报网站上发布的电子版看,《中华读书报》的编辑们非常小心地删去了拙文中的一个敏感语词。我非常非常理解编辑们的良苦用心,但在今天这个讲求科学的时代里,前些天连中央电视台都把方舟子请进了荧屏……我们的科学意识还有待提高啊!下面给出的是我的原稿:

IT教材的异化与升华

王咏刚,20043

 

闲来翻书时偶然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和最早的教科书,竟然都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创造出来的。今年是公元2004年,一年前的春天,当美军第三机步师在伊拉克南部长驱直入的时候,美国大兵们是否知道,就在坦克和步兵战车碾压过的土地下面,很可能埋藏着五千年前的苏美尔校园,埋藏着五千年前的朗朗读书声呢?

我羡慕苏美尔人,羡慕他们古老的文明和同样古老的教学实践。相比之下,中国人的处境多少有些不尴不尬:尽管我从小就从教科书里获悉,中国有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但直到长大成人我才赫然发现,任何一种严肃的历史文献都无法确切地告诉我们,当五千年前的苏美尔人在泥板上一笔一画地刻写楔形文字的时候,中国的古人是否已经发明了严格意义上的文字,是否也开办了学校,编写了自己的教科书。除了“上下五千年”这样缺乏科学依据的说法以外,根据网上“打假义士”方舟子的研究,国内教材中不严谨甚至不科学的地方还有不少。毫无疑问,这种极不严肃的态度会给今天的教材编撰、出版、发行和使用带来相当多的隐患。在我所关心的IT教材市场里,类似的隐患虽然不那么明显,但也会让人时不时有芒刺在背的感觉。

比方说,如今有很多人倾向于把IT教材和普通IT书籍混为一谈:一些出版商在“某某系列教材”的旗号下,将“N天学会某某”或者诸如此类的普及读物改头换面,重新出版;不少院系为学生们开列的教科书目其实只是市场上技术类书籍排行榜的翻版;许多在校学生则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内容老化、形式呆板,与其在课堂上听老师喋喋不休,还不如买些热门书刊自学自练。拿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专业化和差异化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做法都算不上严谨和科学,也无益于图书市场和教育行业的共同繁荣——道理非常简单:对出版商而言,在竞争越来越依赖于细分市场和特异化产品的今天,人为地消弭IT教材和普通IT书籍间的界限无异于对巨大的市场机会视而不见;对教师来说,在课堂上使用一部并非专为教学编写的书籍,这多半会为教与学的过程平添几分生涩和窒碍;至于那些孜孜不倦的学子,我想,如果专业化的教材真能起到昭示门径、答疑解惑的作用,他们也不会退而求其次,拿普通的技术书籍当入门的宝典了。

其实,专业的IT教材区别于普通IT书籍的最大特点就是前者对目标市场和读者群的针对性更强。现在,有太多的IT教材标榜自己既适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满足IT从业人员参考、翻检的需要。这种说法也许只是IT教材出版和发行者的一种市场推广手段,但它背后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是颇可怀疑的。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优秀的IT书籍确实在学生和工程师这两类最重要的读者群中同时赢得了不俗的口碑,但这就像1980年代初期PC市场刚刚兴起时,商用PC和家用PC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差异一样,都只是细分市场尚未成熟、特性需求还不明显时的暂时现象罢了。简单地说,如果大专院校的老师们只想在传统的大课堂上对着一两百名学生照本宣科、平铺直叙,那么,使用何种图书作为课本和参考资料倒并不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反之,如果我们的IT教育工作者希望把课堂变成一个师生交流互动的舞台,把教学变成一部促进知识传递的加速器,那么,专门为师生量身定制的书籍就一定能从浩瀚的书海中脱颖而出,大显身手。

不过,我们究竟该如何在实践中凸显IT教材的针对性呢?这个问题实际上等价于,假如在不远的将来,IT图书市场上有可能浮现出一个成熟、稳定、高质量的“教材专区”,那么,该区域里的专业化教材需要具备哪些特征?

一般说来,IT教材比其他技术书籍更需要在内容和架构上具备足够的系统性,惟其如此,教材的使用者才能在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内准确、全面地达成知识传递的目标。而且,不同类型的教材——如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对系统性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像《设计模式》这样的技术专著,其编撰初衷在于发表观点,阐明理念,它不可能也不需要全面地介绍学生必须了解的背景知识(如面向对象设计和UML语言),或系统地总结相关领域内的主要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如关于设计模式的正面和反面观点),类似的书籍作为面向对象课程的参考资料未为不可,但作为课堂上使用的教科书就稍嫌勉强了。

从传道授业的角度来说,IT教材应当更重视传授经验方法而非灌输具体的知识技能。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张宏江因为无法招聘到足够的具备实际研发能力的毕业生而感慨说:“一些软件专业毕业生的突出问题是太功利、脱离现实。”仅从教材的角度考虑,毕业生缺乏实践能力的现象或多或少和我们的教材忽视案例教学、情景想定、项目实践、自由讨论等科学的方法训练有关。当然,侧重于方法和理念教学会增加IT教材的设计与编写难度。对此,有些出版商错误地认为,IT技术日新月异,传统的教材编撰方式无法跟上技术更新的速度,与其精心设计、规划和出版专业教材,还不如为普通的技术书籍贴上教材的标签蒙混过关——这也许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技术换代并不一定意味着IT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老化和过时,专业化IT教材在侧重介绍规律、方法的前提下,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稳定,不受或少受技术更新的影响。

另一方面,IT教材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学生完成从生疏到熟习再到举一反三的整个学习过程。是否具备指南针或引路人的功效,这也是IT教材区别于普通IT书籍的一个重要特点。举个例子,像《C++标准程序库》这样类似程序员手册的技术书籍并不适于在课堂上扮演教学指南的角色,其原因在于,此类书籍为了内容上的完备和写作时的方便,不大可能在讲述知识的同时兼顾使用者的学习曲线,并根据教学的普遍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安排知识讲授的顺序,确定内容覆盖的范围。类似的,一本根据学习者的思维习惯,循序渐进地讲授Java语言设计思想的书籍(如著名的《Java编程思想》)显然比一部罗列Java语言语法特性的标准文献(如Sun公司发布的《Java语言规范》)更能满足IT教学的需要。

正如一个学术观点极度偏激的教师不可能向学生揭示科学真理一样,客观和冷静也是所有优秀IT教材都应当持有的基本态度。在IT圈子里,各类技术除了发展迅猛以外,还兼有龙蛇混杂、良莠不齐的特点——我的意思是说在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和新理论中,可以作为精华留传后世的并不太多,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新技术和新理论在诞生后不久就像过眼烟云一样随风飘散。在这一背景下,如果IT教材的编撰者比学生还容易被漂亮的广告词和时髦的技术术语迷惑,而不使用客观、冷静的眼光对相关领域里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甄别和取舍,那么,IT教材的权威性和稳定性,还有IT教材市场的特异性就荡然无存了。

以上谈到的系统化程度、面向方法的教学、对学习过程的引导以及对技术的甄别和取舍等都是专业化IT教材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此外,仅就书籍的外在形式而言,IT教材也有足够的理由从普通的IT书籍中分化出来。据说,1658年捷克人科曼纽斯(J. A. Comenius)所著的《世界图画(Orbis Sensualium Pictus)》一书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教材形式正式诞生。无论这种说法可靠与否,科曼纽斯利用插图、评述等写作方法提高教材可读性的思路对今天的教材编撰者来说仍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在大多数人的经验里,IT教材的一大特点是每章的课程之后大都附有课后习题,但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在越来越多的现代教材中,课后习题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开放式的、没有标准答案的习题已经成为了优秀教材的必备要素,传统的、仅用于重温课程内容的习题及其标准答案无法适应互动式教育模式的需要,正逐渐销声匿迹。类似的形式变革还包括:许多教材以空白表格、空白流程图、空白插页等方式为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践预留了空间;教材正文中用不同的图示标记出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难度,用不同的字体或颜色区分不同的方法体系;在每个学习阶段,教材都能随时指出读者应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要点;在前言中,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读者,给出建议的学习方案;在参考资料的推介上,现代教材更注重网上资源和电子读物……还有一个颇为关键也很容易被人忽略的问题,一本好的教材,尤其是一本好的教科书最好能在出版时配有全套的辅助教学资料,这可能包括:一本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学实践的教师手册,一套出色的习题库和案例集,一组配套的电子幻灯片,一个提供资料下载和技术支持的Web站点,等等。总而言之,活泼的语言、开放的形式、齐备的资料是专业化IT教材得以从IT书籍中“浮出海面”的关键因素,也是IT教育摆脱传统模式束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最后,还可以简单谈谈和影印版教材有关的话题。众所周知,影印版教材在国内的IT教材市场中占据了相当的份额,许多开展双语教学的院系也在课堂上大量选用影印版教材。这种现象没什么不好,但它的确暴露出了本土化专业教材的先天不足。事实上,我旁听过一些使用影印版教材的课程,当时,我的感觉是,这种课程在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方面的作用要远大于其传授知识和方法的效能——如果再大胆一点,把课程的主讲人换成新东方的俞敏洪或是疯狂英语的李阳,授课效果想必还会成倍提高。我并不反对借鉴国外的先进成果,但直接引进的原文教材在教学方式和思维习惯上与国内的IT教育环境相距甚远,如果没有出色的讲师在授课时疏通、引导,学生们往往会听得一头雾水。这多半是一件迫不得已的事情,谁让我们的本土教材大多还停留在谭浩强版《BASIC语言》的层次上原地踏步呢?对于出版行业,本土优秀教材的缺失未必是一件坏事:这意味着潜在的市场机会,而细分市场上的商机又可以为特异化的产品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假如有识之士都能自觉地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并主动参与到本土化专业教材——当然也包括针对中国教育环境编写的英文教材——的开发中来,出版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利益就可以得到更为有效的保障了。

如果说,IT教材和普通IT书籍之间的趋同会让图书市场因缺乏特色而委靡不振,让市场竞争在丧失差异优势的前提下日趋残酷,那么,IT教材在内容及形式上的异化和升华恐怕就是我们激活IT图书市场,丰富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了。当然,完全从商业角度考虑也有舍本逐末之嫌——拿我自己来说,每每想起苏美尔人刻在泥板上的楔形文字,我就会无比坚定地认为,从根本上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使用需求,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化的IT教材,这才是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事情。

posted on 2004年04月09日 1:53 PM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