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时代

发展时代2014-2018

当整个云计算行业一定程度走过蹒跚探索时期之后,开创者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对市场反馈和客户需求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与洞察,业务模式与商业运营也驾轻就熟起来—云计算行业终于进入高速发展时代。在这一时期,不论是总体市场规模,还是云计算的产品与服务,都得到了极大的增长和丰富。

首先,IaaS方面的继续进步体现在服务的特异性和多样化上,不断推出细分领域和特定场景下适用的虚拟机实例:如基于物理隔离的专属实例、可运行SAP HANA等大型负载的超高配实例、采用CPU积分制的性能突增实例、适用于机器学习与AI的GPU实例等。此等细分服务在云端出现的背后,是不少厂商针对性地研发和定制了适用于云的专属配套硬件。这些新一代的服务器不仅是简单的配置升级,而且在设计之初就是云端负载而生,与云计算产品理念及底层软件技术栈高度融合匹配。另外在虚拟机计费规则方面,除了经典的按使用时长计费方式,各厂商也相继推出了更为灵活的计费模式:包年包月、预留实例、竞价实力等,可有效帮助降低使用成本。这些IaaS方面的诸多进展,进一步满足了各场景的细分需求,减少了许多客户的上云阻碍。

在存储服务方面,云计算的步伐也在加快,除立足于核心对象存储服务的增强外,开始以一体化方式进攻部分垂直市场,挤占传统厂商的市场空间。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CDN:阿里云自2015年起在CDN领域大举扩张,多次主动大幅度降价挤占市场,其他云计算厂商也纷纷跟进,这是原本波澜不惊的CDN领域的标志性事件。面对云计算厂商的竞争,网速、蓝汛等老牌CDN厂商顿时立感压力,市场份额也开始发生相应变化。在国外,AWS CloudFront和Azure CDN等云服务同样与Akamai这样的传统巨头进行着激烈角逐。当然,得益于CDN的架构融合特性,传统厂商也可以选择与云厂商合作,从上游的基础设施方面作为云的供应商存在,不失为合作共赢之道。但无论如何,事实说明云的参与和挤压是相关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从技术层面来看,服务之间的一体化协同效应是云计算厂商进入CDN这样的单一领域的独到优势。例如,云厂商的CDN可以与自家的对象存储服务联动,用户只需要轻点鼠标,即可将对象存储中的文件映射至云CDN的边缘节点网络来对外服务,免去了搭建传统回源站点的麻烦。

PaaS方面在这个大发展时代也找到了崛起知道,不再寻求大一统的应用程序框架,而是更多提供标准的可复用中间件,并与其他IaaS/PaaS设施进行组合与联动—这一思路迅速得到开发者和架构师们的欢迎,随着特性完善其采用率开始稳步上升。典型的例子包括API网关、负载均衡器、消息队列等。更进一步地,这一阶段的PaaS服务在与IaaS虚拟网络集成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这是以往PaaS服务常为人诟病的短板,即只提供面向互联网的公开端口,游离于IaaS的虚拟网络和架构体系之外—这一现状也通过两种方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解决:一种可称之为PaaS-in-VNet,即允许PaaS服务直接部署到现成的虚拟网络之上,例如Azure上的App Service Environment(ASE),就是讲App Service部署到私有虚拟网络的服务形式;另一种方式则是所谓PaaS-to-VNet,为PaaS与虚拟网络之间提供私有通道,同样以Azure App Service为例,用户可通过开启服务内置的VNet Integration特性来配置与私有网络的安全通信。可以看到,无论是PaaS-in-VNet还是PaaS-to-VNet,其本质都是试图解决PaaS和IaaS的融合问题,这无疑增加了PaaS在整体架构中被采纳的可能。

势头颇佳的DBaaS方面的进展,主要体现为从经典关系型数据库扩展到新兴的各类NoSQL数据库及大数据领域的云服务。MongoDB、redis、Kafka、ElasticSearch—这些耳熟能详的开源数据库,我们几乎能在每一个云上找到其对应的托管服务,轻松地一键搭建所需集群。云上数据库的开箱即用是如此的便捷与诱人,不断获得市场,甚至引起了开源厂商的不满:MongoDB近期将开源协议从AGPL调整为新推出的SSPL,是一时关注度颇高的社区新闻,其矛头正是直指开源软件被直接包装为云服务牟利的状况(部分网友戏称为“插管吸血”)。

在此,我们对各方抱有商业目的的行为不做倾向性评价,但从产品技术层面来讲,实力雄厚的云厂商并不乏应对之道:一是基于开源版本作分叉并开始自行维护和迭代,二是完全自行实现数据内核和引擎,仅在客户端协议方面与主数据库进行兼容。目前,后者这类自研云数据库越来越成为一种新趋势:厂商可以放开手脚,充分利用云的特点进行重新设计,同时又兼容流行协议,这一方式迅速获取了市场和开发者认同,此类数据库的杰出代表是AWS Aurora和Azure CosmosDB。其中AWS Aurora完全兼容最流行的MySQL,同时实现了计算存储的高度分离和近乎无限的扩展,而Azure CosmosDB则是一款多模式数据库服务,提供SQL、MongoDB、Cassandra、Gremlin等多种开发协议或查询语言的兼容,同时实现了全球分布、按需扩容、一致性保障等特性。

所以,无论是Aurora还是CosmosDB,一经推出都迅速攻城掠地,取得了不俗的战果。在国内,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大厂商也同样在自研数据库方面不断加码,陆续推出了阿里云PolarDB、腾讯云CynosDB等重磅服务。

在这样的局面下,也许开源软件厂商可以参考同为创业公司的DataBricks的做法。DtaBricks作为大数据处理领域事实标准Spark框架的实际掌舵者,一方面主导把控Spark开源版本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也开始推出性能更佳、交付节奏更快的商业版本Databricks Runtime。更重要的是,Databricks积极地同云厂商合作,将自身的解决方案融入到公有云平台之中,成为了平台上原生的SaaS服务,例如与微服务深度合作推出了Azure Databricks。尽管云上已有基于纯开源方案的大数据服务如AWS EMR和Azure HDInsight,但基于Databricks商业级解决方案的PaaS服务有自己独到的优势和特点,已初步获得了不错的发展势头。我们由衷希望,出色的开源软件公司能够像DataBricks这样寻找到一种与云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毕竟业界既需要一站式的整合平台,又应当保护开源与创新的良性环境。

容器与微服务,可以说是近年最重要的技术趋势之一。作为新技术的拥抱者和试验田,公有云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事实上各大云在容器服务方面的尝试由来已久,在早期厂商们就各自推出了如AWS ECS、Azure ACS、阿里云容器服务等基础设施,提供基于底层IaaS的容器运行环境,同时包含开源或自研的编排引擎。而当Kubernetes在编排大战中逐步胜出并成为事实标准后,各大厂商不约而同地对Kubernetes提供更加定向和深度的支持,纷纷推出了AWS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EKS)、Azure Kubernetes Service(AKS)等新一代容器服务。另一类容器托管服务则进一步屏蔽了底层细节和调度麻烦,让容器作为独立计算单元直接在共享基础设施上运行,如AWS Fargate、Azure Container Instance、阿里云ECI等,颇得无服务器计算思想之精髓。当然,经典的无服务器计算一般指FaaS,例如也在同步发展的AWS Lambda和Azure Functions,他们谁在编程框架和范式方面有所限制,但得益于更高层抽象,可让开发者聚焦业务逻辑,在合适的场景中使用得当可大幅提高研发效率。

让视角再从技术回到商业。随着云计算行业体量越来越巨大,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价格战屡见不鲜。虽然说云计算有着相当不错的商业模式,但这毕竟是一个重投入长周期的行业,因此陆续有中小玩家力不从心、陷入困境。例如国外的Rackspace,原本入场颇早也有相当积累,一度曾在市场中占先,但当巨头纷纷入场后就显得后劲不足,现已迭出市场占有率前五名。也许当云计算进入巨头角力时代后,中小玩家还是需要着力发展自己的特色,深耕细分市场,或是寻求联姻以共享能力与资源。

客户方面,云计算在这一时期开始明显地从互联网企业向传统行业进行渗透。为了拿下更多传统行业客户,组织架构和流程的匹配也是必做的功课。走在前面的云厂商相应地完善了云上的多账号管理、组织架构映射、资源分组、细粒度权限管控等企业级功能。例如阿里云就在不断地更新升级其企业控制台,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人员、资源、权限及互相之间的关系。

至此,经历了大发展的云计算已然成长为几乎承载一切、包容一切的巨大平台,是一艘提供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航空母舰。云计算无疑已经全面走向成熟,成为了参与和推动IT业界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