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隆过滤器的方式解决缓存穿透问题
1、原理
布隆过滤器的巨大用处就是,能够迅速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在一个集合中。因此他有如下三个使用场景:
网页爬虫对URL的去重,避免爬取相同的URL地址
反垃圾邮件,从数十亿个垃圾邮件列表中判断某邮箱是否垃圾邮箱(同理,垃圾短信)
缓存穿透,将所有可能存在的数据缓存放到布隆过滤器中,当黑客访问不存在的缓存时迅速返回避免缓存及DB挂掉。
OK,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布隆过滤器的原理
其内部维护一个全为0的bit数组,需要说明的是,布隆过滤器有一个误判率的概念,误判率越低,则数组越长,所占空间越大。误判率越高则数组越小,所占的空间越小。
原理就是一个对一个key进行k个hash算法获取k个值,在比特数组中将这k个值散列后设定为1,然后查的时候如果特定的这几个位置都为1,那么布隆过滤器判断该key存在。
布隆过滤器可能会误判,如果它说不存在那肯定不存在,如果它说存在,那数据有可能实际不存在;
Redis的bitmap只支持2^32大小,对应到内存也就是512MB,误判率万分之一,可以放下2亿左右的数据,性能高,空间占用率及小,省去了大量无效的数据库连接。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布隆过滤器,将Redis缓存穿透控制在一个可容范围内。
ps:布隆过滤器另一个用途——推荐去重
例如新闻客户端的推送去重功能,当推荐系统推荐新闻时会从每个用户的历史记录里进行筛选,过滤掉那些已经存在的记录。
实际上,如果历史记录存储在关系数据库里,去重就需要频繁地对数据库进行 exists 查询,当系统并发量很高时,数据库是很难扛住压力的。如果使用缓存把历史记录都放入缓存里,占用空间太大明显不现实,这个时候布隆过滤器就登场了,它就是专门用来解决这种去重问题的。它在起到去重的同时,在空间上还能节省 90% 以上,只是稍微有那么点不精确,也就是有一定的误判概率。
用户浏览记录存入数据库时,会在Filter上通过key的hash算法存储判断其是否存在,类似于数据存在数据库中,判断该数据是否存在的信息即元数据存放在BloomFilter中,避免了每次判断数据是否存在都要去数据库exist一遍;这样推送新闻时通过布隆过滤器判断,推送内容是否已经存在,如果存在则不推送,如果不存在则推送;
布隆过滤器可以准确过滤你已经看过的内容,没有看过的新内容,可能由于误判率过滤掉极小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保证推荐给用户的都是无重复的。
2、redis伪代码如下所示
String get(String key) {
String value = redis.get(key);
if (value == null) {
if(!bloomfilter.mightContain(key)){
return null;
}else{
value = db.get(key);
redis.set(key, value);
}
}
return value;
}
优点
1 思路简单
2 保证一致性
3 性能强
缺点
1 代码复杂度增大
2 需要另外维护一个集合来存放缓存的Key
3 布隆过滤器不支持删值操作